美文网首页
2017-05-19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

2017-05-19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

作者: 苜蓿心理课堂 | 来源:发表于2017-05-19 09:52 被阅读107次

    老师家的孩子”往往是众多家长学生羡慕的对象,人们觉得,他们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够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上“赢在起点”,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子女的确十分优秀,令人羡慕。可是还有一些老师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别人的孩子,我总能教得好;对自己家孩子却束手无策!”

    那么,教师这个职业对子女成才而言,究竟有没有助力呢?教师子女究竟更易成才,还是更难成才?您思考过这个问题吗?

    2017-05-19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家长和孩子就像两颗彼此分离又相互靠近的大树和小树,大树要为小树遮挡风沙,也要给小树留下足够的空间,感受阳光,呼吸空气。这样小树才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自由伸展,茁壮成长。太靠近大树的小树是不能长成参天大树的,而远离大树的小树却要去独自地抵挡风沙,虽坚强无比却又极易扭曲或夭折。每一个小孩都是种子,请允许他在成长的路上跌跌撞撞。耐心的等待吧,种子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思考一:家庭环境熏陶,您在“言传身教”还是“灯下黑”?

    观点一:教师带来的家庭环境熏陶和言传身教对成才很重要!

    三十多岁的杜女士记得,她儿时到小学班主任家里,发现班主任的还没上学的孩子也捧了本书坐在旁边看,边看边说:“哥哥姐姐爱学习,我也爱学习。”之后,班主任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路遥遥领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名牌大学,现在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IT公司,事业蒸蒸日上。

    很多人认为,教师家庭属于知识分子家庭,更可能营造一个书香家庭的环境,孩子很容易接触书籍,对知识有亲近之感。教师家庭的交往对象也以知识分子为主,在社会交往中对孩子的人文素养、知识水平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容易产生博览群书、拥有更多知识的愿望,从而促进学业进步。

    也就是说,在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下,教师子女更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这些好的习惯和行为往往会跟随孩子一生,而一个有着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孩子成才的概率也会更高一些。

    观点二:教师家庭“灯下黑”,要警惕!

    1.见过的优秀学生太多了,不自觉地就对子女期望过高

    王婷(化名)是四川绵阳市一所城区中学的学生。一天,她突然想学做番茄炒蛋,但当她把热乎乎的番茄炒蛋端上饭桌时,父亲的反应却是:“你怎么能先放番茄后放蛋!”随之而来的,是父亲漫长而可怕地说教。

    王婷的父亲是学校教导处主任,在他的“高标准、精细化”管理之下,王婷的成绩在初一时名列前茅,初二时成绩却开始下滑。她把父亲的高标准长期强加到自己身上,以致出现了早期精神分裂的症状。

    王婷的例子固然是极端,可这背后的一种现象我们不能回避——孩子是不是生活在过高的期待下?“过高期望值之下,产生的是两个结果,要么妥协,强迫自己满足父母的期望;要么回避,努力之后怎么也达不到,就选择逃离。”成都心希望青少年心理关爱中心心理老师胡东海说。

    每个班级总会有一些智力水平很高的学生,只需稍加点拨,就能够理解教师的意图,这些学生是教师喜欢的学生。

    您有没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子女同那些优秀学生比较?有时甚至希望子女也能够像他们一样?有时,见过太多优秀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在成长中获得的小成绩可能被身为教师的父母忽略,孩子需要靠鼓励前行的年纪一旦错过了,该多么遗憾!

    2.交际圈相对单一,可能让孩子的生活少了些精彩

    有人发现,教师有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长期处于校园生活,在校园中也多与同事和单纯的学生接触,很多老师的朋友和人脉也更多地集中在教育界。相比之下,有些职业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还能够时常结交不同的人,可跟孩子分享的人生经历也非常丰富,能不断给孩子展示丰富多彩的世界;但反过来看,孩子接触到的人也太单一,会不会过度简化了孩子对社会的认知?

    2017-05-19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家长和孩子就像两颗彼此分离又相互靠近的大树和小树,大树要为小树遮挡风沙,也要给小树留下足够的空间,感受阳光,呼吸空气。这样小树才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自由伸展,茁壮成长。太靠近大树的小树是不能长成参天大树的,而远离大树的小树却要去独自地抵挡风沙,虽坚强无比却又极易扭曲或夭折。每一个小孩都是种子,请允许他在成长的路上跌跌撞撞。耐心的等待吧,种子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思考二:教师职业技能,“帮到”孩子多,还是“绊倒”孩子多?

    观点一:近水楼台先得月,没说的!

    1.发现学业困难随时出力

    一位教师以身边的例子为例:“我们学校曾经有对双胞胎,一起考进北大。他们的父母和外公都是教师。他们教育孩子不急功近利,心态平和,让孩子自然发展,不刻意,不忙碌,不随波逐流,结果孩子就按教育规律发展下来,现在非常优秀。”

    专职的教育工作者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专业的教育知识,看来教师家长无疑可以使孩子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在性格培养等方面受益。

    “每次考试成绩,我妈都比我先知道。哪科是弱项,哪个地方掌握的不好,也比我清楚多了!”母亲是自己高中班主任的小吴这样说。

    教师身处教育行业里,对子女学业规划上获得的信息多,会及早发现子女学业的特点、特长、方向,早做准备、铺垫、矫正,当孩子偏科时,及时给予帮助矫正;有懂教育又走心的家长如此,孩子成才的可能性是不是更大呢?

    2.职业敏感让老师更容易察觉孩子的异动

    一位老师谈到了她跟儿子的小故事:

    高中的时候我儿子特别贪玩,他对篮球特别感兴趣,喜欢看NBA,喜欢姚明。那个时候家里的电视没有体育频道,他就到外面看。他当时骗我说在路上跑的时间太多,要争取时间学习,不在家吃晚饭。但是每天下晚自习回来,他都说妈妈我好饿。

    有一个晚上,我特意跑到学校去,一看他正在打球。我就一直坐在旁边看,看他打到什么时候,结果一打就打到上晚自习铃响,那肯定是没时间吃饭了。我就一直跟着他,看他走到教室,我一直也没让他发现。后来我就回家了。结果晚上他回来的时候说好饿,让我弄饭给他吃。

    我就质问他,很严肃的样子对他说,你怎么会这么饿呢?你晚上吃了饭吗?他说没有,他可能晓得我看到他了。我说你怎么不吃饭呢?他说他在打球,下午下了课,就去打球。我说难怪成绩下降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这位教师表示,教师的职业敏感,让她可能比一些家长更能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并对孩子进行适时的教育。

    观点二:教师角色不“下班”,对子女成长未必是好事!

    “如果父母沉迷于老师的角色‘不下班’,那么孩子就没有一个舒展自我的空间。”成都市某小学心理老师谢岁寒说。

    电影《音乐之声》里孩子们的上校爸爸,由于是海军上校,他对待家里的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平时要吹口哨,站队行动……虽然夸张的情节看上去很有趣,可是其中反映出的职业身份和家庭身份混淆的问题值得反思。

    虽然都是在教育孩子,但学校的老师和家里的父母怎么区分呢?

    真正的学校教育跟家庭教育有很大区别,孩子在家的心理角色和在学校的心理角色截然不同。在学校,老师习惯于在让学生乖乖坐好,不乱动,不交头接耳,下课时出于安全考虑,也希望学生别到处跑动打闹,还会给班级干部一些权力,让他们协助自己管理好班级秩序。

    所以有人认为,如果有的教师对子女也像对学生一样,格外严谨,要求孩子言行举止中规中矩,以对老师的态度对父母,那就是下了班还在孩子面前当“老师”,这是即便在出色的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而言也未必是助力。

    2017-05-19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家长和孩子就像两颗彼此分离又相互靠近的大树和小树,大树要为小树遮挡风沙,也要给小树留下足够的空间,感受阳光,呼吸空气。这样小树才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自由伸展,茁壮成长。太靠近大树的小树是不能长成参天大树的,而远离大树的小树却要去独自地抵挡风沙,虽坚强无比却又极易扭曲或夭折。每一个小孩都是种子,请允许他在成长的路上跌跌撞撞。耐心的等待吧,种子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思考三:“教师子女”身份,是“学二代”光环,还是“鸭梨山大”?

    “教师子女”,那就是顶呱呱的“学二代”呀!

    成都市一名教育科研人员车芸(化名)说,她最近参加了一个教研活动,活动中他发现,学校的一位教师子女在课堂上侃侃而谈,表现非常好。因为是教师子女,参加活动的教师们大多对他很关注,而恰巧这个孩子是很适应和享受这种状态。

    碰巧我妈是老师,我的成绩就必须“碾压”别人吗?

    身为教师子女,孩子更容易在父母、父母的同事等众多教育从业者中被格外的关注。这些关注是普通的学生体会不到的。还有些惯常的思维认为你爸妈是老师,那你一定“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劳样样不差吧?

    “教师子女这道所谓的‘光环’,在有的孩子身上是动力,但在另一些孩子身上可能是巨大的压力。”车芸说:“如果孩子本身不那么优秀,不能轻易地‘碾压他人’,不是爱表现的性格,那么来自教师父母及其同事的关注,就会形成巨大的压力,让孩子在无形中想努力变成令大家认可的优秀学生,这就像一个无形的枷锁,会让孩子透不过气来。”

    2017-05-19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家长和孩子就像两颗彼此分离又相互靠近的大树和小树,大树要为小树遮挡风沙,也要给小树留下足够的空间,感受阳光,呼吸空气。这样小树才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自由伸展,茁壮成长。太靠近大树的小树是不能长成参天大树的,而远离大树的小树却要去独自地抵挡风沙,虽坚强无比却又极易扭曲或夭折。每一个小孩都是种子,请允许他在成长的路上跌跌撞撞。耐心的等待吧,种子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思考四:“好老师”能不能跟“好家长”划等号?

    教育“大咖”,舍我其谁?

    老师是什么?教育工作者!还有比搞教育的人做家长更让孩子幸运的吗?

    教师家庭里,父母的教育意识比较强,培养孩子也有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教师更懂孩子心理,懂得怎么和孩子聊天,怎么指导学习,怎么引导思想,让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常常能使亲子关系保持顺畅沟通的状态,这正是家庭教育的基石。亲子沟通顺畅,教育影响才会得心应手,顺利实施。

    最怕听到“你是老师,那你肯定很会教育自家孩子吧?”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两个系统,他们有交集,但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即便是老师,甚至是好老师,也别盲目自信地把自己跟好家长画上等号!

    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鹏认为,每个父母都是第一次当家长,家庭教育都要从零学起,无论是否身为教师,如果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都会暴露诸多问题。对于孩子的教育,1000个家庭就有1000个成功的途径和模式。除了父母职业因素,影响孩子的因素实在太多。

    教师家长,更应留意这五点育儿启示

    不管父母是什么职业、阶层,都有可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来。教师有教师的职业特征,这一身份对孩子成长的利弊也因人而异。下面是有人总结的,身为教师家长可能需要克服的五条育儿启示,不妨来自查一下,您已经做得很好了,还是仍需改进呢?

    自身定位——不只是师长更是朋友

    教育更多地是互相影响和沟通,就如孔子那样,与学生一块生活,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如苏格拉底一样,跟学生一边散步一边聊天,创设一种比较轻松愉悦的氛围。

    孩子在学校要面对很多老师,会产生一些紧张的情绪,回到家里需要缓解这种紧张情绪,可是如果回到家里仍面对一个老师,孩子的紧张情绪得不到排解,学校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就会使孩子的大脑发育、心理发育受到影响。教师在学校严格履行自己作为教师的职责,但其实孩子更希望,回家后的爸爸妈妈能立即转变角色,变成一个温柔贤惠的好妈妈、开朗爱玩的好爸爸,做孩子的朋友。

    突破局限——让孩子充满活力

    在课上,老师希望学生们遵守秩序、认真听讲,勤于思考,而课下,活泼有趣的孩子则会吸引更多的关注。其实,问起任何一位老师,哪种学生更讨人喜欢,老师一定会回答“都喜欢”。换成您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样。适当让孩子参与较为激烈的体育活动,比如篮球、足球等,在强健体魄的同时,提高机体的运动平衡能力和反应速度;也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孩子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实际的困难,努力去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增强他们的应变能力的过程。以免将来真的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孩子无从应对。

    拓展视野——培养孩子独立人格

    如果您担心自己的交际圈过于单一,不能带着孩子认识形形色色的人,领略世界的丰富多彩,那就更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了解现实的不同层面,培养孩子对社会的感知力。带孩子外出走动,增强孩子的阅历,鼓励孩子多跟不同层面的人交往,敢于在陌生的环境中确立自己的主张。可以创造各种条件拓展孩子的视野,带孩子郊游、上兴趣班、去福利院做义工,专注地研究某种动植物等等,这些有益活动,只要鼓励孩子坚持做一两样,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孩子处世的情怀,会增强孩子主动跟人交流的愿望,提高孩子感受实践之美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角色转换——把不愉快留在家门外

    教师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心上的工作却没有时间限制的,这也是许多其他职业家长的通病,将工作压力和工作情绪带回家。一回到家要立即变换角色,要使家庭变得温馨、和谐。在单位就把工作的事情装在脑子里,在家就把家里的事情装在脑子里,这是一种思想习惯或心理习惯,养成这样的习惯对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有必要的。

    合理期待——儿女非圣贤孰能完美

    教师在学校会经常和优秀的孩子打交道,有时就会有意无意去赞美优秀的孩子。如果回到家,把优秀的孩子自己有问题的孩子对照,大多数孩子是不接受的。其实,优秀的学生代表了您工作上的成就,但即便是一个不完美的子女身上,也能体现您家庭教育的痕迹,所以放平心态,用一颗正常的心去对待自己的子女,平和地接受他们不足和不完美,用柔和的方式帮助他们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05-19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ze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