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系妈妈做的饺子)
人生这么难,所以创造了睡眠和饮食来给予人身体和心灵上的安慰。
说,一个吃货绝对不会得抑郁症,因为他的世界装着吃。而世间的美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于追求美食的那颗心不尽,对于生活的热情就不会断。
须臾已经二十几年的生活,吃过的东西也算是不少。不同于那些为了塑形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只吃素食或者沙拉的女性。我曾经在食堂亲眼目睹一位女生,向打饭的阿姨声明不要饭,端着个白亮亮的空盘子,最后只点了一个青菜与豆芽,看着那几根豆芽趴拉在盘子上,一股看着都令我觉得饿的感觉涌上心头。我是一个无肉不欢的人,没有肉食断然是不行的。我的体重一直维持在一定的平衡状态。因为提倡满足自己对健康美食的口腹之欲,所以需要借以运动的力量。一句话总结我的饮食观念:多吃,多运动。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让猪肉成了餐桌上最重要的肉食主角,但是二师兄常常涨价。在我来到大学的第一年,食堂的汤品有筒骨,肉菜有红烧肉,炒菜有各种蔬菜混炒小肉片,那是肉眼可见的紧实的猪肉纹理,证明着它是货真价实的二师兄。后来,随着猪肉价格的飞涨,二师兄逐渐由之前我们爱搭不理的状态转变成了我们高攀不起。食堂里的肉菜价格水涨船高,但是猪肉的身影却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合成肉。鸡柳,猪排,炸鸡腿。一口下去,满满的面粉口感,那种红色或者橘色的合成肉显出可憎的面目。那鸡柳一类的菜便是你幼时随着父母上街,母亲指着烧烤摊的那些不健康食品。而今,却摇摇摆摆成了成了肉食主食。
为了寻求替代品,我吃鱼肉,吃鸡肉,吃鸭肉。直到我自己的胃也开始腻烦。虽然它们也被归为肉类,但是嚼食猪肉那种大快朵颐的感觉,其他事物是无法替代的。一者出于,中国的饮食背景偏好,二者,出于家庭餐桌的一贯习惯。食欲的驱使之下,只好迈开慵懒的步伐,外出觅食。能让人慵懒的是食物,手捧零食,便就安静的黏连在沙发之上对了,电视之前。但是能让吃货为之奔波,四处寻觅的动力,亦是对于美食的向往。
外处的肉,虽然贵,也许还谈不上健康,但是那细密的纹理告诉你,它正是二师兄。莫名的令人幸福。
我从来不会磨磨唧唧的牵肠挂肚,寒暑假归家的时刻,却也是令人高兴的,想念家中那些好吃的饭菜,想念家中那股真正的人间烟火气息。人间真味自在食——物之间。
【个人原创图文,请勿盗用,欢迎关注转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