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颜氏家训》是我在馨香书坊金穗大道店借的书,今天基本读完。虽然书名是《颜氏家训》和《朱子家训》但是在本书中朱子家训只有八页。之所以《颜氏家训》排在前面,实在是因为《颜氏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的家训,同时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共分为二十篇,涉及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风操、慕贤等20个生活中要注意的问题。读《颜氏家训》,犹如听一个老父亲在语重心长地告诉儿女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且这位老父亲在各个领域都很博学多才,对于子女来说,人生中有如此导师般的父亲,真是一大幸事。
zhe百度了一下颜子推。
颜之推(531年~约597年),字介,生于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年少时因不喜虚谈而自己研习《仪礼》《左传》,由于博览群书且为文辞情并茂而得到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赏识,十九岁便被任为国左常侍;后于侯景之乱中险遭杀害,得王则相救而幸免于难,乱平后奉命校书;在西魏攻陷江陵时被俘,遣送西魏,受李显庆赏识而得以到弘农掌管李远的书翰;得知陈霸先废梁敬帝而自立后留居北齐并再次出仕,历二十年,官至黄门侍郎;北齐灭后被北周征为御史上士,北周被取代后仕隋,于开皇年间被召为学士,后约于开皇十七年(597年)因病去世。
在文学创作上,颜之推著述颇丰,他所创作的《颜氏家训》是中国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体系宏大且内容丰富的家训,开“家训”之先河,在家庭教育、道德修养方面给后人提供借鉴的同时为后人研究南北朝历史及语言文学提供参考。同时,书中的文章独具清畅流美之致,虽多骈语,亦有散行,说理叙事,疏落爽洁,可以说是颜之推平生主张改革文体的实践。至于改革文体的主张,颜之推认为,文章中的思想内容是最重要的,如同人的心肾,是里面的东西,是本,至于典故(事义)、辞藻(华丽),如同人的皮肤与冠冕,是外面的东西,是末。作文章应当重本轻末,但是当时文人多是趋末弃本,专注重用典新巧,辞藻华丽,而忽略甚至于损伤了思想内容,产生了“辞胜而理伏”、“事繁而才损”的弊病。对此,颜之推提倡取法古人以矫正时文之弊。
在教育方法上,颜之推主张把爱护子女和教育子女结合起来,重视父母对子女的榜样示范作用。在教育思想上,颜之推提倡终身学习,既强调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又提出直到当代仍有较强指导意义的晚学的思想。在学习内容上,颜之推反对士大夫饱食终日、轻视技艺、不学无术的做法,提倡“实学”,主张封建知识分子要接触社会实际生活,学习经世致用的知识,学习农业生产知识。
有些观点放在当下,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尤为一艺,得以自资。
意思是:通晓六经的主旨,广泛阅读百家的著作,就算不能增加个人的道德操守,改善世道风俗,也算是一种才艺,可以用来谋生。
“幼儿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意思是:从小学习的人就好像日出时太阳的光芒,到年老才开始学习的人,就好像拿着蜡烛在夜间行走,总比闭着眼睛什么都看不见强。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指福佑,非所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意思是:上等的人忘却名声,中等的人树立名声,下等的人窃取名声。忘却名声的人,内心和行为都符合道德标准,受到了鬼神的赐福和保佑,她们并不追求名声;树立冥神的人,修养身心谨慎行事,担心自己的名声不能显扬,他们是不会对名声谦让的;盗取名声的人,看起来很忠厚,却谋求奢华的虚名,他们是不会获得好名声的。
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是多患。
意思是:不要多说话,多说话容易坏事;不要多事,多事会带来灾祸。
能走者夺其翼,善飞者减其指,有角者无上齿,丰后者无前足,盖天道不使物有兼焉也。
意思是:善跑的动物老天不让他长翅膀,善飞的没有爪子,有双角的没有利齿,后肢发达的前肢就退化,大概是老天不让一种生物兼具各种长处吧。
另外颜家世代宠信佛教,在归心第十六篇,作者主要阐述了自己对佛教教义的理解,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并针对当时人们对佛教的诘难,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反驳。作者还在这篇的后半部分举了很多例子来论证佛家的因果报应思想。这点在其他家训里可是不常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