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焦东路小学聆听了苏明强苏老师的《数学课什么味》报告,想趁热打铁用文字记录一下。
自从新课改以来,数学生活化是一种普遍现象。今天听了苏老师的讲座,我就深刻意识到数学课堂教学不要为了追求表面的浮华,而忽略了数学的本质。数学有魅力的课堂不在于课件和动画,这些都是数学外在的东西,不具备生命力,不会长久,要想让学生喜欢就要回归数学本身内在的东西,把数学从生活拉到数学世界。那数学课具体什么味?
一、思想的味道。
好的数学课堂就要有魅力,数学的魅力在于它的神奇和奇妙。要想让数学变得有灵魂,重点是“想”。但现代课堂基本上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应做到变听为想。
比如苏老师今天讲的《负数的认识》这节课。数学来源于生活,由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引出人生人,再引申到学过的数的类型(自然数、小数、分数)和数的运算,3-2=1引出2-3=?引出今天所学的负数,由浅入深。
数学思想分三种:
1、抽象思想(几何、符号、数形结合等)。
2、推理思想(归纳、转化、演绎、类比等)。
3、建模思想(量化、简化、优化、方程、函数、随机、统计等)。
《负数的认识》整节课借助“数轴”,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讲述。设计课堂占位要高、基点要低。高占位就是从数学本质、数学思想的角度考虑,低基点把课堂拉到最低点和学生对话。
二、思维的味道(推理)。
推理分为合情推理(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会有条理、完整的说话)。讲课要学会由浅入深、深入浅出。
案例:《三角形的内角和》
包―笔―长方形―三角形内角和
因为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课堂就要充满趣味性。要让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他才会喜欢听你的课。
三、思考的味道。
思维和思考不一样,思维是思考留下的痕迹。老师要学会把课堂还给学生,会用精准的语言提问题,一节课要有一个核心的问题作为驱动让学生去思考。
比如案例《负数的认识》提出的核心问题是
有没有(数与数的运算有结果吗)?
在哪里(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这节课是概念课,但是苏老师仍然用自己的方式同样体现出了让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用纯粹的数学知识进行课堂教学。数学课堂上,老师要根据课堂的需要,善于提出一个核心问题贯穿始终。同样课堂结束后要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并在总结反思这块提问学生还想知道什么,比如有学生想知道“正数+负数=? 正数-负数=?”等等。
还有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名老师,面对课堂上的生成情况要学会随机应变,就是所谓的教育机智。在备课时尽可能的多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数学课是有魅力的,它的魅力在于它的神奇和奇妙。数学教学不要只盯着双基,数学也是有味道的。
用苏老师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行走在路上,梦就在前方,有了前方,梦就不会遥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