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前给爱人一个亲吻,每周为自己做一桌丰盛的大餐,帮同事庆祝一次生日,陪父母参观一次升旗仪式,定期给朋友打个问候电话……生活中的仪式感,无处不在,只是我们渐渐忽视、淡忘了。
有一期《奇葩说》辩题是“婚礼真的有必要吗”,嘉宾是黄磊老师。作为一个和同一个人举办过两次婚礼的人,他当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正方观点。
身为反方一辩,臧鸿飞一针见血地戳中部分人内心的嗨点:“婚礼根本就是一个大型、尴尬、荒谬、自相矛盾、自嗨的私人举办的庙会。”婚礼无非是大家相互攀比和收份子钱的仪式。
的确,婚礼的套路、流程内容饱受逅病,但是,除却女生心目中憧憬向往的那一刻浪漫完美的童话故事不说,正是有了这种仪式,我们的生活才不止眼前的那些苟且,我们才能在残酷破碎的爱情中重燃信仰和希望。
但是,爱情的仪式感未必非要在婚礼上无限放大。
恰如其分的仪式感,度过平淡温和的余生!
01
生活需要仪式感
为什么生活需要仪式感?
一个很好的答案是:为了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
我见过一些年轻人,日子过得浑浑噩噩,房间里四处都是随意乱丢的衣物;
冰箱里随便翻出点食物就是一顿饭;忙于工作,早就忘记了什么生日、纪念日......
一边抱怨着生活的枯燥,一边又不愿做任何改变。
仪式感不需要多少的物质做基础,它体现的是我们对生活的尊重和热爱,一顿营养美味的早餐、餐桌上的一束鲜花、开学前的新书包、上课前,班长的一声“起立”、春节时,门上那一幅幅春联......
这一件件小事,都能赋予生活仪式感。
你既可以享受美好的一切,也可以坦然面对糟糕的一切。你得意时不会忘形,失意时也不会潦倒。你知道,无论境况如何,生活都必须庄重。仪式感,会让你在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找到诗意的生活,找到继续前进的微光,找到不愿将就的勇气。
这个世界,就是你自己的世界,你对世界的态度决定了你会拥有怎样的世界。
02
亲子之间需要仪式感
父母与孩子之间,需要仪式感吗?
我一同事,为了给孩子过18岁生日,放下手中重要的工作,不辞辛苦,从上海赶到新西兰,周围人都劝他:“生日年年有,用不着这么大费周章。”
同事笑着说:“我只是不想错过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生日虽然年年有,过生日也只是个形式,但却是孩子和上一年的告别,况且这是她的18岁生日,代表着她已经成年。我过去,是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也希望孩子能重视自己的18岁,正式告别过去,有个全新的开始。”
对孩子而言,有这样一位爸爸真的是件幸福的事。
我们身边有一些父母,十分讲究实际:
“小孩子过什么生日!”
“奇奇怪怪的节日,买什么礼物,你的钱不是我的钱!”
“上个学而已,穿那么好看干嘛”
可能对于父母而言,做不做这些事情,对孩子的爱都不会减少,但对于孩子而言,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枯燥的生活中,偶尔的惊喜和仪式感,会给孩子足够的亲近感与信任感,让孩子感受到幸福和乐趣。
有心理专家认为:正常的身心成长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认真、更用心。
爸爸妈妈给孩子的仪式,不仅仅是在特殊的日子,可以是每天出门前的拥抱;是临睡前的一句晚安、一个故事。
事情是微不足道的,仪式感是被认为矫情的,可带来的越是甜蜜!
03
婚姻需要仪式感
有些事,你从来不说,又从来不做,即使很爱对方,但也很容易走着走着就散了。
曾经看过韩国一个《30天的承诺》的短视频,深有感触。
▼
“30天的承诺”,有多少婚姻能度过倦怠期,不要让你的爱人离你而去!_腾讯视频
一段婚姻,开始的时候再轰轰烈烈,如果没有经营,没有一点点仪式感,当初在一起的初心终将会被琐碎的生活磨得一干二净。
很多夫妻,生活过得平淡无趣,甚至充满了争吵冷战,往往缺乏了仪式感。
我认识的一对老夫妻,结婚几十年一直恩爱如初,每年的结婚纪念日,他们都会认真地去过一个只属于他们自己的约会。
邻里邻居谈论他们,都止不住羡慕。有一次,有个少妇对她丈夫说:“我们真得跟老人家学学。”
但丈夫不以为然:“整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干嘛,不切实际,有钱还不如攒起来。”
这就是我们很多人对仪式感的错误理解,认为仪式感虚,不切实际,做起来很难,甚至要花很多钱。
其实偶尔的仪式,是表示对彼此的重视,它从来不是华而不实的东西。不是送几千几百多蓝色妖姬,不是开着法拉利驰骋江洋大盗,也不是飞到法国街头刷爆信用卡。
它不过是一个很简单的早安吻,一个出门时的拥抱,一句睡前深情的晚安,一次暖意的牵手漫步!
仪式感与刻意、矫情、做作、虚伪无关,它是你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生活本身就摆在那里,你对于生活的付出与热爱,值得你这样庄重地对待自己。
世界很大,路很长,愿你们一直爱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