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To be or not to be

To be or not to be

作者: 夏未映像 | 来源:发表于2021-03-30 12:05 被阅读0次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哈姆雷特原本是个无忧无虑的丹麦王子,当面对父亲成了叔父的刀下鬼,母亲也被其给抢走。内心无比煎熬的哈姆雷特决定奋起反击,为父亲报仇。尽管哈姆雷特报仇的决心一直犹豫不决,内心深处又极度挣扎。哈姆雷特在经历了一大段内心独白后,开始勇敢地和仇人周旋,并最后成功地杀掉了自己的仇人。在与敌人对战的那一瞬间,自己也深受剧毒的侵袭,并成为了流芳百世的传奇人物。

              哈姆雷特的英雄形象与历史上很多为国捐躯的烈士有着如出一辙的联系。在生与死这份考卷面前,烈士们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正如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驱避之”。从古至今,涌现出了无数的仁仁志士,他们将生死看的轻如鸿毛。反而将祖国的使命凌驾于个人之上:

              清明怀古,正义徐来

            在易水河旁,荆轲早已将此次倾国之旅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站了,身着白衣,头戴白帽,更是有无数的燕国人为其奏响离别之曲,荆轲一路高喊:“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面对秦王的时候,不卑不亢,应对自如,临危不乱。在最后被秦王刺伤的时候,自己并没有露出半点悔意。反而高举“胜利”的旗帜,最后成了正义的化身,“荆轲”二字也光荣地被载入史册,广为流传。

              血流成河,百折不屈

            抗日战争战争时期,无数的英雄革命烈士为了保护本民族的同胞都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在与敌人奋战的过程中,抛头颅,洒热血。烈士们的心都汇成了一条长长的血河。鲜艳的红领巾正是用他们的鲜血印染而成的。狼牙山五壮士,红色娘子军,抗美援朝(最可爱的人)等一些光荣烈士联盟不断地涌现。有些八路军在遭受日本人的惨痛毒打的时候,他们宁愿死也不愿意向日本人屈服,他们宛如钢铁般坚强,即使为此牺牲了性命,但他们的精神烙印在每一个人心中,散发着的熊熊烈火,为我们指引了黑暗的道路。

              牺牲小我,成就大家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是火的“阶下囚”,119是他们与我们保持联系的一个信号塔,每当铃声响起,他们便全副武装,身负一线。在生和死面前,他们选择迎难而上:危机四伏的森林之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爬满他们的全身,任凭大火的肆虐。最后为群众熄灭了火之源,自己却英勇就义;他们是缉毒英雄,他们常常与各大毒枭交手,过着隐姓埋名的日子,与家人相见的次数微乎其微。但他们却为国家消灭了大量的毒品,让国民远离毒品,去珍惜自己的生命;他们是最美逆行者,去年的疫情快速蔓延,在可怕的病毒面前,他们没有选择退缩,反而选择呆在医院,夜以继日地奋战。他们身上到处是各种消毒剂的战利品,原本青春靓丽的面庞如今满目疮痍。有的医生甚至因此而染上了病毒,并就此与世长辞。

          清明节即将到来, “to be or not to be”似乎成了人们很关心的一个热点,但是从以上的英雄事迹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衡量一个人的生命并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有价值。所以我们应当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去做更有意义的事,让我们的人生之旅更加璀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To be or not to be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nw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