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在一线城市的打工者,常常会心里有点冲动想要辞职做点什么,可是终究被生活的压力重重地打脸,提出了离职,因为种种原因又要求留下来,接受了空降的上级,不平等的分配工作,压抑的工作环境,一如往常三餐饮食,接孩子送孩子,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工作,一边在大城市挣扎为了赚到温饱钱,一边在内心痛苦的挣扎,到底什么才是自己喜欢的又可以赚到钱的工作?可能有的人很幸运,在大学一毕业就找到了,可能有的人到了中年,忽然找到了,而有的人可能直到退休了都没有找到,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过完这一生。
我想大多数人的一辈子都是这样过的,童年受到生活环境的压抑,一心想着长大可以脱离自己的原生家庭,读书、找个好工作、跳槽、结婚生子、育儿,成为一个可以被上司任意辱骂,可以忍辱负重的中年人,退休、过老年生活、到了死的时候,可以体面一些,自己的独生子女是指望不上了,很有可能是选择养老院或者独居,能动的时候给自己做点,不能动了,可能有幸被邻居发现闻到了尸体的腐臭味,被火花,成为一个无名的人,如果不是伟人或者名人,没有人会记得你,又或者是没有人知道你在这个世上来过,毫无痕迹。
在历史的长河中,生命的不断迭代更新,有的人来过,即使活到百岁,也不过像银河系的一颗流星一样,转瞬即逝。你的所有的名誉地位、车子、房子、财富、亲情、友情都是带不走的,正如那句话:“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年轻的时候读《红楼梦》完全没有感觉,等到中年,才觉得这句话如此妙,在历史的长河中,你的一切,你与其他人的吵架、撕裂、愤懑、不满、或者是对自己的一切小情绪,有算得了什么呢?
有人说人生在于不断体验,年轻时有漂泊,年老时有回忆,有的人说人生毫无意义,只有自己能赋予它意义,有的人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有的人说“活在当下”。其实活在当下也是需要物质基础的,我们都是凡人,要享受物质生活,怎么不可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和肉体去做体力劳动者也好,脑力劳动者也罢,都是要付出的,才能换得物质生活所需。
从前我以为,降低自己的欲望就可以过得轻松一点,不用做一个那么卷的工作,不用压力那么大,不用看人脸色,想走就走,直接炒老板的鱿鱼。可是接下来呢?你以为的休息,并不如你所愿,你会焦虑钱用完了怎么办?孩子的鞋穿小了,你要给她买一双合脚的鞋,合身的衣服怎么办?你家用了十年的空调经常罢工怎么办?你家的物业管理费要交了怎么办?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说,中秋节要送礼给老人怎么办?你可以不买新衣服、新鞋子、不追求好的护肤品、不追求名牌包包,但是以上种种那些不管是被动的还是必要的生活支出,都会因为你没有工作而让你变得更加局促不安和焦虑,所以其实辞职之后的自由,并不自由,辞职之后想去旅游的心情远远比 做着一份不开心的工作按时领取薪水,在人满为患的“五一”、“十一”长假 出去旅游更加让人有压迫感。因为一切的经济来源切断了,会让你失重、失衡,不禁想起了初中政治的一句话: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一切的自由都是在规律的运行之下的自由。
所以,终于接受了,当一个普通人,接受自己的平凡,做着一份可以温饱的生活,尽自己的能力去攒一些钱,在工作的8小时之外,哦不,其实大多数工作者并不能享受八小时双休,而是更长工作时长之外,在洗洗涮涮,忙完了孩子之外,有自己的一些时间之后,刷刷视频,看看别人的朋友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或者看书、或者学一技之长、或者放松打游戏,如此以往,循环往复。
为什么会写下这些文字?是因为看了网上非常火的一位阿姨"王柳云",51岁开始作画,57岁还成为北漂,一边做着清洁工人,一边画画,并且画画不但治愈了身体,救赎了她的灵魂,并且让她整个人非常的充盈,热忱,虽然受过那么多的苦,农村妇女被家暴、死了丈夫、被亲戚唾弃、居无定所、做工厂女工,攒钱盖房子,穷游全国,学画,日以继夜的学画。永远保持着灵魂的独立与自由,永远保持着学习的热忱,我真的哭了。我接受的教育远远高于她,我享受的生活远远高于她,可是我的心灵依然匮乏,依然空洞,依然内耗,依然茫然不知所措。
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以后要走哪条路,以后在这个一线城市像一节干电池一样,被利用完了,自己还能做什么,以什么谋生?也许也是可以去扫大街的吧,可是我又嫌脏嫌累,我一点都不爱干这些。我想,在我暂时找不到自己要做什么的时候,那就好好珍惜当下的生活,领一份工资,尽量的较少自己消费的欲望,养育好我的孩子,学一些理财,多读一些书,做有意义的事情,顺便每天都写上几行字,聊以自慰吧。
也许我不能成为一名作家,但是我也如一棵小草一样,勇敢而坚强的活着。用楼印根的一句话结束这篇随笔:生命很短,哪里有时间去想和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 那个SMA少年的眼睛里充满着清澈、纯粹、热忱,本应该我也有,然而我把它遗忘在某个角落了,我想把它找回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