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懂一点书法,是中国人最朴素的文化情结

懂一点书法,是中国人最朴素的文化情结

作者: 梧桐花开0209 | 来源:发表于2023-10-08 10:17 被阅读0次

前段时间,给孩子办升学宴,我先生的一位同事跟我闲聊,他说:“你帮小戴孩子起的名字很不错,有书卷气,你是不是经常看书?现在看书的人不多了,对能够静下心看书的人我比较欣赏。”

他正说着,我先生走了过来,对我说:“老张字写的很好。”

“不行,我只是喜欢练字,要说好,还不敢当。”老张听人夸他,表情有点腼腆,急急忙忙摆手说道。

“能给我看看你写的字吗?”这段时间,我正在看方建勋老师的《中国书法通识》,了解了一些书法上的皮毛知识,听有人正在练书法,顿时来了精神。

老张大概对自己的字也很自信,一听我要看他写的书法作品,就翻开手机,给我看他放在朋友圈里面的书法。

“闲看落花静听雨”,这是老张给我看的第一幅字,内容有意境,字体也俊秀,给人一种空谷幽兰的感觉,但方建勋老师在《中国书法通识》里说过:“面对一幅书法作品,首先要做的,不是看它的内容,是确认它的书体。”

图片

而“一幅书法作品,不管呈现什么风格、什么样式,从字体上说,都不外乎五种——篆、隶、草、行、楷。”

“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也就是,楷书像一个人站着,行书像一个人在走路,草书像一个人跑起来了。

对老张的字,我先给老张竖了个大拇指,然后才说,“对书法,我一窍不通,是个门外汉,只能猜这幅字的字体大概是行书。

再其次,听人说,字如其人,我对你的性格不够了解,只能从你的字猜度,你是内秀之人,有自己的行为主张,不喜欢随波逐流,对性情相投的,你赤诚相见,对不喜欢的人,就是对你极尽巴结,你也是虽嘴上不说,但心里已将人拒之于千里之外。”

“你还看到了什么?”老张面部表情愣了一下,说的话也比刚才语速略快,我想,大概是我所说的,于他,八九不离十。

“嗯,你写这幅字时心情应该正愉悦吧?我感觉到你这几个字里含着喜悦,和恬淡。”我又仔细看了看老张的作品。

图片

说这些,可以说是我的第一直觉,但更基于对方建勋老师在《中国书法通识》第三章“性情”部分的理解。

在这一章里,方老师说:“字如其人,说的其实是性情、修养、审美这些无形的东西,其中性情又是最主要的。所谓性情,性是个性,情是情绪。书法作品是用来传递一个人的个性和情绪的,这才是书法艺术的灵魂。”

性情决定一个人的书法风格,而当时书写时的情境则表露于书法的字里行间。

如王羲之写《兰亭序》,当时正是暮春三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和他一起欢聚的,也都是和他志同道合的贤能至交,一个人心情好,兴致自然就高,而兴致高,心手就会也跟着欢畅,于是乎,如行云,如流水,带着喜悦之情的千古名篇《兰亭序》在兰亭由王羲之一挥而就。

书法作品能够传递情绪,不管是喜悦,还是作者内心无法言说的激越和痛苦。

图片

《兰亭序》表露了王羲之书写时的心情舒畅,那他的《丧乱帖》则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悲愤与不平。

写《丧乱帖》源于他家祖坟被毁,祖坟被毁,王羲之万分悲痛,情难自控之下,《丧乱帖》的字无论点画,还是线条,都不似他心情欢快写《兰亭序》时的圆转柔和,而是棱角分明,有强烈的刀切感。

而有这种情绪表达的书法作品,还有被书法界公认的“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对《祭侄文稿》,方建勋老师就说,他临习《祭侄文稿》时,每次写到最后几行,都像看到了颜真卿的痛贯心肝、泪流满面。

而这种用书法表达情绪,以及书法流露性情,不管是书法大家,还是纯熟的书法爱好者,他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显现。

比如老张给我翻看的,他的另外一幅作品。

图片

他的“精气神”三字,就如这三个字的字面意思,老张这三个字,写的气势如虹,不提其它,就单说“神”字的那一竖,就让我心里不禁感觉到了震撼,那竖就如一支利剑,狠狠地插入坚实的土地,它不仅让我看到了老张的执拗,也让我看到了他对所热爱事物的坚持。

即使这一竖不是浓墨,是“渴笔”。

果然,我问老张练字练了有几年时,现年五十余岁的他说,自十岁左右跟着父亲开始临帖,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

“间断过吗?”四十年这个数字让我有一丝惊诧。

“没有,看着自己一点点进步,对书法的兴趣就越来越浓,不知不觉地,就坚持了四十年。”

“嗯,厉害,真心佩服!”对有毅力的人我从来都是打心里钦佩,我也始终相信能够坚持做一件事的人,假以时日,终会取得成功。

就像清末民初的大书法家吴昌硕,在书法上,他是全才,五体皆能,不过,他最擅长的是篆书,而他篆书风格的形成,得益于他临了一辈子《石鼓文》,从年轻时候开始,一直到暮年。

图片

石建勋老师找到过吴昌硕41岁、49岁、54岁、66岁、75岁和83岁林的《石鼓文》,石建勋发现十年磨一剑,可能变化不大,但二十年磨一剑,变化可就大了,吴昌硕在他65岁临的一幅《石鼓文》作品后面的跋中就写过:“予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

一日有一日之境界,是吴昌硕的成功,这成功不一定被世俗认可,但于吴昌硕来说,就是成功,而老张亦如此。

看了老张的字,看完了《中国书法通识》,我的心也不禁被撩拨了起来,于是,不管自己会不会也坚持下去,就在网上下单了方建勋老师在书附录部分列出的范本字帖清单。

相关文章

  • 练字 晚年的乐趣

    书法是国粹是文化,学书法是中国人的本分,传承文化又修行自己,也是养生,何乐而不为?

  • 大年初五迎赌神(坚持星球)

    今天是大年初五 今天送给大家一个“安”字 一个“安”字,折射的是中国人最朴素的愿望:平安,大概是中国人最朴素也最朴...

  • 一生久安,岁月无忧

    今天是大年初五 今天送给大家一个“安”字 一个“安”字,折射的是中国人最朴素的愿望:平安,大概是中国人最朴素也最普...

  • 小学一年级的生字

    中国书法及中国文化是中国人面对世界的文化标签,中国人要对自己国家的文化要有自信,做到文化自信,才能托起民...

  • 书法入门的起点与终点

    书法是中国传统的核心文化之一,但很多人都在书法大门之外不得要领。 书法是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要的文化基因,但是很多人都...

  • 对于书法的一些看法

    书法是源远流长的,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可谓是民族之魂。 文化昌则家国兴;文化竭则家国衰。书法从其被第一...

  • 范琨《书法情结》2021.1010

    中国人的书法情结是被红彤彤的春节对联搅动起来的。家家户户贴春联。欢欢喜喜过大年。 古城的书法家们更是忙...

  • 一组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虽然我不是太懂书法,但比较喜欢收集书法作品。现在有了网络,更加便...

  • 过年回家,回家过年(一)

    过年回家,已经成为中国人永远的情结;回家过年,也是中国人最虔诚的信仰。 为什么要回家过年?因为,年是团圆,年是思念...

  • 压岁钱来啦

    恭贺新禧 贺岁就是庆贺岁末,迎接新年。在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中,贺岁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对贺岁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情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懂一点书法,是中国人最朴素的文化情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qb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