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春娜
昨天,听完新教育实验工作会议,我明白了“让师生拥有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个理念的真正意义。
曾几何起,老师们很焦虑,学生们很厌学,开学前不是满怀期待而是渐生恐惧;校园里不是欢声笑语而是死气沉沉;教室里不是书声琅琅而是题海战术;师生的脸上不是满面春风,而是一脸愁容;师生关系不是和谐平等,而是剑拔弩张。“幸福”二字离老师们很遥远,受言传身教的影响,没有幸福的教师,又怎么能有幸福的学生?没有“幸福”何谈生命的“完整”?
这背后的原因很多,应试压力、评价制度不够完善等,但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时代的变革下,学生的变化和教师的成长出现了不匹配。
新时代,新学生,学生的需求已在悄然改变,可是很多教师还在用20年前,甚至更早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教新现代的学生,这又怎么适应以后的社会发展?怎么会不出现问题?师生又则能有幸福可言?
新教育实验提出的“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改变老师的教研方式”来实现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并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双语口才训练,建设数码社区,构筑理想课堂”“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家校合作”“研发卓越课程”等“十大行动”为中国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径。
“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是空空而谈,而是通过具体的行动体验感受到的。
自去年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每朵乌云被后都有阳光》和《新教育晨诵》后,我开始带着学生践行师生共写和晨诵课程,在师生读写中,自己用文字记录了每日的教育思考和遇到的教育案例,不知不觉中,有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和粗略构架了教育框架,在读写中坚定了自己的教育梦想。学生从开学初开始用每日写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学习收获,喜怒哀惧,生活感悟,坚持中,学生的文笔和思考有了肉眼可见的进步。
新教育晨诵,是本学期带着学生开始的,利用上午上课前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读诗词,经过一段时间的朗诵,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诗词,对语言文字有了感觉,开始模仿着书中的格式创作自己的作品,学生们不仅仅感受到了创作的乐趣,还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但听了今天的会议后,觉得新教育实验是一个系统的庞大的教育平台,自己做的只是毛毛雨,在新教育实验的大军中,自己还是一个新兵,但是很高兴的是,遇见了这样的优秀平台,找到了教育大海中的灯塔,有了方向,便有了希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这只是新教育其中的一个行动而已,新教育的每一个行动都能让师生在践行的路上遇见美好,遇见幸福,每一个行动都指向了教师的成长,只有不断成长的教师,才能遇见幸福的自己,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育出幸福的学生。
只要在路上,就能遇见庆典,我坚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