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平凡的世界》之前,早就有所听闻,只是这本书的争议一直很大。有人竭力地吹捧,有人使劲地贬低。当时就怀着一份好奇心,到底是什么样的书让众人意见不一?于是在一个失眠的深夜里,我翻开了书的第一页。
“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
一周的时间便把这百万字的书看完了,在这一周里,我每天都沉浸在路遥所描绘的那个平凡的世界里,有过喜悦,有过哀伤。在中国近当代小说评价中,对这本书用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这本书真实的反应了中国近当代城乡结合部在改革的巨大浪潮中的变化。是的,路遥描述了全景式的农村面貌以及那个时代下随着车轮滚滚前进的人们的故事。这本书包含了太多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东西,此篇读后感我不能说得完全,就让我叙述让我印象深刻的点吧。
首先这本书传播的主要价值观就是人只有劳动才能活得更有价值。这也算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歌颂的品质,大街小巷,都在说着劳动人民最光荣。因为通过劳动不光能带来物质上的满足,同时也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孙少平和孙少安通过劳动能够释放生活的压力,双脚残废的李向前通过劳动能够找到自己活着的尊严。劳动不是解决温饱问题的工具,更是我们平凡人生的向导。
“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这是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句子,它让我对自己处境进行了反思。我们每天关心着娱乐八卦新闻,谁谁离婚了,谁谁又复合了。我们在手机屏幕面前忘我地刷着这些与自己毫无关系的新闻,甚至都不放过任何事件的蛛丝马迹。现在回过头来想,真是内疚,我们有多久没有静静地听自己父母的叮嘱或者身边朋友的观点。平凡的世界,我们都处于其中,时而抬头仰望星空,但切莫因为天上数不尽的星星忽视脚下的路途。
也许是与主人公有着相同的背景,相同的遭遇,每次打开书,我就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我也是农村的孩子,从小到大所接触的教育根本不能与城市里的孩子相比。中考结束完后,班里有将近一半的人选择出门打工,剩下一半的人有的继续念书,有的学习技术。而那时的我,收到了来自县里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以为自己打开了另一番天地,全副武装地与这个新鲜的世界交手,可是实际生活是冷酷的。那扇期待了很久的大门,当我手攥钥匙迫不及待地打开时,发现仍是黑暗一片。高中三年,我的学习能力跟别人相比真是大相径庭,成绩在这堆人里不足为谈。无论我如何努力,那种聪明学生的思维我总是学不会。最终,高考失败,落入了一个很普通的大学。来到这个学校,我又有了一层新的意识。我的室友们全部来自一些小乡村,在这里我并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只是她们都跟我一样,从小的教育差距,我们都不能改变。
而我有一些名牌大学的朋友们,她们身边的同学大多来自高管,公务员或者教师家庭,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好像是一件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从小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接受到的优秀教育资源,都能让他们很轻松地学习。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在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从自己本身这个阶层跻身到更好阶层的人屈指可数。阶层的跨越很难,但我觉得思想的跨越不难。或许我的一生平淡无奇,掀不起一丝波澜壮阔,但我的思想疆域早已风起云涌。对于一个接受过文化教育的人来说,失去了精神生活对于他是多么的痛苦与难熬。我们的思想不应受阶层的束缚,不应局限于如此狭小的天地,不失理想,不忘抱负,方能及别人所不能及, 做别人所不能做。
这本书看完后,给了我巨大的力量,想到他生活中重重的矛盾和艰难挣扎着,但依然不放弃读书,即使身份卑微,即使工作卑贱,他也没有丝毫觉得自己与城市里的人相差甚几。我和孙少平一样,无论遇到什么,读书是我一辈子的事业。也许这里我说的事业具有功利性,但读书就是能够给你带来一笔财富,虽然短时间你看不清也摸不着,但它藏在未来的某一处,就像牧羊少年追随自己天命最终寻找到了宝藏。这本书的争议就算再大,我觉得只要能够给你带来积极的影响,哪怕是一点点就是一本好书。“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对于生活理想,应该像宗教徒一样充满虔诚与热情。”
最后愿你做个不平庸的人,在平凡的世界里大展拳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