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跟老公、儿子一起去看望公公婆婆,一进门,公公对我说:"你写的那篇登在京江晚报上的文章我看到了,写得不错,趁年轻,利用业余时间多写写文章挺好的,你在卫生系统,要多写写关于宣扬党的好政策,宣扬卫生系统的好人好事的文章。″
我好意外,公公去年国庆期间患脑溢血住院,在江滨医院神经科医生的妙手回春下,在家人的精心护理下,现在恢复的挺好,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现在婆婆的关照下,每天坚持走路,锻炼身体。
对于我们来说,他身体好,是我们最关心的。让我没想到的是,他内心念及的居然还是党和国家卫生事业。
公公是一位老党员,镇江师范学校毕业后,跟着全班同学支援新疆建设,致力于教育事业发展,在西北边陲一个团场教书育人十多年,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他的大好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边疆,后来调回丹徒。
他擅长书法,喜好写作,退休后,家里订了很多报刊杂志,常常伏案笔耕,一坐半天。2014年习总书记到镇江视察,他激动地写了首诗发表在镇江日报上。他还在丹徒区委专门组织老干部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讨论会上,当场朗诵了自己写的诗——《习总书记来到世业》。由于他长期坐着看书报、写作,不爱运动,让家人很担心他的身体。但他是真的热爱写作,家人的劝说也阻挡不了他写作的热情。
曾经他的过往青春岁月,他也很优秀,他的书法在县里多次得过奖,奖状至今还保留在家里。在新疆时,他的文章时常发表在新疆军垦报上,回到镇江后,也时常写文章被发表,有一篇写关于绍隆寺的文章还曾经被中央广播电台诵读播出。
可是现在他老了,由于不会使用电脑,他写的作品无法自己投稿。他有时会让我们帮着打印投稿,时间长了,他也不想麻烦子女,因为子女也有家室、有工作要忙。他的作品现在多投稿到《银潮》等杂志。
那天,我在微信群聊天,大家谈论现在的写作投稿,多媒体时代,一切都发展得很快,网络上花样繁多,有的在简书、有书等经过磨练一些时间后,成为签约作者;还有微信公众号投稿等;及其他有名气的付费专题投稿;还有拆书签约作者。可是从小白开始,能最后有发展的却是凤毛麟角。有些公众号、专题投稿,发表的原创作品最后不是属于自己的了。
还听到了一个新生事物,就是区块链作者,听说收入不菲。但这些要耗费人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常常有人半夜三更还在写作。长期熬夜,这种疲于奔命式的写作,总有一天会让人感觉厌烦的。写作是要有一定的经历和生活体验的,还要有灵感,没有生活阅历,是写不出生动感人的文章的。还有更重要是多读书,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和更新。
现在很多报刊杂志也顺应时代发展,采用电子版及有声读书版块。我个人是比较喜欢报纸的,这种方式投稿,一是经过编辑的严格审核后,对我的写作水平提高快。二是经常看书读报,对眼睛伤害也小,最近几年,医院里眼科病人增多,人满为患,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电子化阅读对人体眼睛的伤害很大。
我将报纸和网络媒体上的文章作了比较,发现报纸上的文章质量很高,因为有很多水平高的专业编辑审稿,而网络上的有很多质量很差,有些错别字多,逻辑混乱,只为追求电子排版画面的好看,还有用夸张地吸人眼球的标题吸引人,没有实质性地内容,俗称垃圾文章,但是点击率、阅读量高。实在让人费解。
笔友欢颜常跟我说:写作的路崎岖漫长,但那颗追梦的心啊,永不彷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