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群里面的鄢中堡同学谈及到《直觉泵》不好读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翻译问题,但只是一语带过,具体翻译出现了哪些问题其实并没有深究,今天读第一篇《犯错儿》,隐隐感到其中翻译的问题,试举一二:
我发现我常常需要鼓励他们培养犯错儿的习惯,因为犯错儿才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学生们有时会患上“写作障碍”,浪费时间绝望地在起跑线上徘徊。“脱口而出!”我敦促他们。这时他们才能在纸上写点儿什么。
上文的"脱口而出"这个词,我认为是译者采用了直译的方式,这里通过上下文的理解,我认为前提是:学生因为想写出好的文章但自认为没有写出好文章的能力所以干脆不写(写到这里我觉得就是在赤裸裸地说我自己啊!),所以丹尼特告诉他们"先写了再说!",而写什么呢?就是心里是怎么想的就把心里想的话写出来,写出来是第一步,修改是第二步。没有写出来的内容,修改就谈不上。这样理解丹尼特的"脱口而出"似乎更合适一点。但这样迂回的理解力放在日常的沟通上,而且面对的是那些写不上来的学生,我觉得就不妥了。因此,这里应该采用异议的方式。比如"先把想法转成文字再说"这样的表述更好些。
除非出现奇迹,否则人们只能通过两种方式真正学到东西:要么自己进步,要么接受进步者的安排和改造。生物的进化就是以大量残酷的试错为基础展开的,如果没有错误,即便尝试也将一无所得。
这句话中的"要么…要么..."我觉得是译者对丹尼特想要表达意思的理解偏差。结合下文中的"冒险"、"试错"关键词,很明显,丹尼特是希望人们能放弃追求持续正确的理念,鼓励人们勇于试错,而不要把错误戴上害怕或者回避的帽子。
所以,上述:"要么…要么..."这一段话我认为更合理的翻译是:
要么让自己通过试错而获得进步,要么让那些通过试错而获得成功的人教会自己。
就像美国著名作家戈尔·维达尔(Gore Vidal)说过的那样:“成功是不够的,必须还有人失败。”尝试可以是盲目的,也可以有着长远的考虑。对于已经拥有知识,但还没找到问题的答案的你来说,可以冒一次险,冒一次有着长远考虑的险。
最早读到这句引用的话,我直接转成了金句卡,但今天读来,觉得有语义问题 —— 前后的主语不一致!除此之外,这里丹尼特引用戈尔·维达尔的名言,和上述2中所谈的内容相同,即希望我们敢于试错,勇于试错,因为"试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的体现与基础",进一步,《直觉泵》这本书中所涉及到的思维模型,就是建立在读者对"错误"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基础之上且敢于试错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武器,想必这也是作者为什么把《试错儿》放在第一篇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于此,我觉得这里戈尔·维达尔的这句名言可以译为:
仅仅追求成功是不够的,还要必须要敢于让自己失败。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害怕失败而不愿意让自己试错转而持续趋于现状所导致的机会成本其实非常巨大,这也提醒我,过去接受的一些理念,诸如"要么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等等,其实潜移默化让自己觉得"因为自觉不能或做好所以干脆不做"的错误思路。
还有,@郭容同学昨天在群里面说自己连续读了两篇《直觉泵》仍然写不出来卡片,会不会有这本书本身的翻译问题影响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