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给你一次重来的机会,你还会选择离家出走吗?“我会”,她很坚定的回答了这个问题,不知道她在家里是怎样的生长环境,但可以确定得到的爱是很少的。
2023年5月24日,晚上10点37分,我的微信消息收到一条消息“姐姐,在吗?”第二天我醒来时回到“啥事儿”,紧接着收到令我瞳孔地震的字眼儿“小佳跑了”,在家里“跑了”就是离家出走的意思。
顿时错愕的我询问了到底是怎么的来龙去脉,小佳是姨家的孙女儿,未满16周岁,突然之间自己偷偷买了火车票直奔浙江地带去了,理由是要去那边找她的朋友,一块参加工作。
已经走了好几天,家人也联系不上。这个时候大家能想到的是小佳被人蛊惑走了,下一步可能就是进传销组织。
在没有那么发达的农村,很多还没有见过世面的小孩子异常的“野心勃勃”,这个时候如果有个伯乐,真的是一拍即合的默契。
几经折腾,终于联系上了小佳,她的态度很坚决,不会回家。我这才知道,原来小佳是抱养过来的,和奶奶一起长期生活。
最近经常和一异性彻夜聊天,还收到过对方邮寄过来的零食礼物,不知道是不是这点廉价的好,让小佳有了出走的勇气。
根据姨家妹妹回忆,小佳很少跟爸爸妈妈交流,从小就和奶奶过活,虽然沟通也不多,但是她知道奶奶对她好。
这次离家出走,爸爸妈妈的态度竟然是“如果她不回来,就当没有过这个人,也不打算去找她”。
小佳的出生地在南方,在北方农村人的刻板印象里,南方人自带“狡猾”属性,他们都很有头脑,心眼儿多。
所以这次离家出走并没有让她的养父母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反倒坐实了他们的“认为”。
听到这样的话,我并不惊讶,因为在那个重男轻女的环境中,尤其是老一辈的眼中,女孩子未来就是别人家的,我只痛心她的养父母那冷漠的态度,永远只会一句话“如果不回来,就当没有这个人。”
回到最初那句话“我会”,不难看出这份坚定是她的养父母给的。
这让我联想到受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是让人知识有多少,而是一个人的认知和思维方式的塑造,教育只是帮人打开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通道,对知识吸收的认识通道,这个太重要。
如果小佳的父母受到过哪怕初中以上的教育,那他们的认知也不会那么闭塞,甚至顽固。
最后在姑姑的暖心劝说下,小佳答应每周往家打个电话报平安,在没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她还是想尝试早点参加工作。
也许这是外面的世界给她上的第一堂课,可能会吃苦,可能会碰壁,但只要她想退,这边都会有一个安全港湾给到她。
可能孩子更希望的是这个港湾是真正的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