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看见》读后感

《看见》读后感

作者: 玲子1984 | 来源:发表于2018-10-29 23:10 被阅读0次

《看见》是我很早之前就买了的一本书,记不得当初为何要买它,但买回来之后匆匆翻了几页以后就被我束之高阁。就在前不久,参加完剽悍行动营之后,我突然有了要把书架上的书统统再读一遍的冲动,而《看见》就很荣幸地成为了我第一本想要拿来读的书,不再惧怕它的厚度了,而是迫不及待地就要去读它了。 

  在我用了两天把这本书读完了之后,心中无论是对于柴静这个人,还是对于她这本书里所记录的那些故事,都多了许多感动。

  读完将书合上之后,我就一直在思考要怎么来写这篇读书笔记,才能将书中的所记录的故事和情感表达出来。

  柴静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名记者,在“新闻调查”栏目工作多年,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去到全国各地采访,搜集新闻素材,为全国人民带来一场场精彩纷呈而又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的报道。但由于记者身份的特殊性,他们这个群体其实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无法预料的危险和困难。对于这些,柴静始终坚持一点:敢于说真话。在她看来,这是作为一个记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在她的从业生涯中,她也一直在坚持着说真话。 

  《看见》这本书里有很多的故事都非常感人,而作者选到这本书里的新闻故事都是最底层也最容易被大众忽略的视角。比如,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同性恋被排斥的问题,农民土地问题,贫困山区教育问题。。。。。当这些问题以一个个故事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没有谁不为之动容。 

  书里也有一些篇幅提到的是柴静和她的同事们,比如老范、史努比、老郝等等在采访时发生的事情。某些看似很难的采访通过他们的“努力”都会达成。读到这些故事的时候,我常常会想到两个词:敬业和事在人为。作为一名记者,这就是他们的敬业精神,正是有了这股子干劲,才使得一篇篇精彩的新闻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面。

    书里还有些章节是写柴静与她朝夕相处的同事之间的情感。这种同事之间的感情就如同“战友”一样,有种一荣俱荣,一毁俱毁的悲壮。他们共同翻山越岭,克服重重困难去采访的那些人和事,柴静的引路人陈虹去世的事情,给她的心灵带来了一定的创伤,她专门用了一个章节来叙述这份情感,这算是对陈虹由衷的敬佩吧! 

对于《看见》这本书,我就用自己的浅见写这么多吧,虽然这些并不足以将我所“看见”的全部表达出来,也许只起到了“隔靴搔痒”的作用,但也罢了,就将对这本书的情感更多地藏在心里吧!语言是表达的最好载体,但有些东西是无法用语言来进行表达的,等有空的时候再去读读这本书多多领悟吧!

相关文章

  • 看见――《看见》读后感

    在这个自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来源四面八方,公众的话语权也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多的媒体人难以找寻出路。...

  • 《看见》读后感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来,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此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的坝。 这本书的作者,是...

  • <<看见>>读后感

    对柴静没什么太多印象,依稀记得她主持过什么调查类的节目,似乎叫《新闻调查》,节目里的她总是穿着朴素,拿着笔记本面对...

  • 《看见》读后感

    《看见》

  • 《看见》读后感

    距离考研屈指可数了,我还抽空看完了《看见》这本书。 柴静写的,心里有点喜欢这个临汾的女记者啦,觉得很真实,就像书里...

  • 《看见》读后感

    《看见》是我很早之前就买了的一本书,记不得当初为何要买它,但买回来之后匆匆翻了几页以后就被我束之高阁。就在前不久,...

  • 《看见》读后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翻阅了《看见》这本书,还记得那是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在市中心一家不大的书店随意阅读,相中《看见...

  • 👉《看见》读后感👈

    这个寒假读了柴静的一个作品《看见》 柴静,央视记者,主持人。 相信如果柴静抛开电视节目的话,大概会是个出色的...

  • 《看见》读后感

    在《看见》一书中柴静写了她在十年前当直播主播时的采访每个故事的始末。也是她当直播记者酸甜苦辣的经历,她从自己当记者...

  • 《看见》读后感

    《看见》这本书并不是若干个零零散散的故事或片段组成的,而是真实的记录了一个记者十年间成长的心路历程以及亲身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见》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xw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