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5-03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教育何为?

2019-05-03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教育何为?

作者: 一位教育行者的随想 | 来源:发表于2019-05-03 15:19 被阅读0次


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教育何为?

——读《智能革命》有感

这是一本论述人工智能的书,尽管只是一本简单的科普书籍,但因为其出身名门,颇受关注。百度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由李彦宏领衔执笔书写的有关人工智能的书籍当然就更具有权威性和可读性了,而且本书的智慧之处还在于虽围绕百度人工智能展开但并限于百度,宏大的视野和强烈的使命意识超越于城池门户之见。这本书对于广大身处学校围墙当中的教育工作者了解人工智能发展是有益的,特别是对那些坚持“无论技术如何进步,教育培养人这一本质特征不会变”的人们来说,更值得一读。

一、几个核心概念

人工智能。目前对于什么是人工智能,广为人知的定义是图灵测试,但这只能被看作是一种泛泛的描述,并不是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尔逊教授认为:“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而麻省理工学院的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他们的观点反映了人工智能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即人工智能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也就是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来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当然,在这里,核心依然是“模拟”,即机器对人的模拟;本质依然是“工具”,即人工智能是人改造世界的工具。

大数据。哲人说,人是一种“在路上”的存在。人工智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正是从几十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类的数据生活之中水到渠成的。所以,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燃料。也许,在许多人的日常印象中,数据可能就只是每月的水电费和购物票据上的数字。但在人工智能眼中,数据的含义要比这广泛得多,而且数据的存在方式也正在不断的改变。从声音、文字、图画和数字,到图像、语音、视频,以及每一次鼠标的点击、用手机时的每一次手指滑动,甚至一切人机动作、轨迹都属于数据的范畴。数据已经深深“浸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每天都在用数据书写自己的浩翰的“生活史”。一部智能手机一天之内就可以为他的主人生活1G的数据。大数据的“大”,是相对于过去人类传统的数据储存相比,不再是几倍的差距,而是几何量级的差距。大数据的“大”在于多维度的描述和表征。另外,大数据的“大”还在于处理非结构化数据的能力上早已不是线性逻辑思维了。

深度学习。要想理解这个概念,还得从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谈起。现在,把人工智能的发展划分了三个阶段:一是弱人工智能阶段,即可以完成某一单方面的工作,比如会下象棋或者围棋等。二是强人工智能阶段,是指在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的人工智能,人类能干的脑力活它都能干,并且在进行这些操作时应该和人类一样得心应手。三是超人工智能阶段,即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都聪明很多,包括科学创新、通识和社交技能。目前,科技研究还主要处于从弱人工智能阶段,不过有些领域已实现了强人工智能的突破。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的突破,其主要归功于一种实现人工智能的方法——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用大量的数据来“训练”,通过各种算法从数据中学习如何完成任务。从学习方法上来分,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分为监督学习(如分类问题)、无监督学习(如聚类问题)、半监督学习、集成学习、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深度学习是一种实现机器学习的技术。深度学习是用于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并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的一种机器学习技术。它的基本特点,是试图模仿大脑的神经元之间传递,处理信息的模式。最显著的应用是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

二、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无论阅读何种类型的书籍,最终会扯到“教育”上去,读《智能革命》也不例外。

谈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首先得搞清楚什么是“教育”。但是这个问题很宏大,不便展开论述,如果只是聚焦根本,从“目标”的维度来谈,大体上有两个方面:一是“培”,即为这个时代培育什么类型的人才,这些人才具备怎样的知识与技能,具有怎样的价值判断,能够为何种价值观服务;这是从他者(社会)对个体的需求出发给教育下的定义,因为时代不同,教育的目标自然会不断地变化。二是“养”,即个体的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个体如何具备从“无力”“无己”到“有力”“成己”,完成“养大”的任务;这是从个体本身对自己成长的需求出发给教育下的定义。因为基因的不同,这个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需要在寻求他者需求和个体成长二者的结合点上下功夫,所以经常把“培”和“养”结合在一起设计,形成培养方略。目前,人工智能核心是“模拟”,本质是“工具”。谈人工智能进入教育领域以及对教育的影响,实际谈的依然是工具的价值,只是这个“工具”很特殊。

第一,对“培”的影响。工具的进步往往决定着时代的更替。前面已经说过,不同的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这个“不一样”,首先是价值观的不一样,其次是知识与技能的不一样。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的价值观和知识技能的要求与工业时代显然是有差异的。工业时代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对过去经验的浓缩和概括,希望在短期内让受教者掌握这些经验,直接变成富有经验之人,所以教育方法往往简单明了,记住、会用即可。而人工智能时代则不同,经验既可以是财富也可以是累赘,教育内容的不再只是“知识的代际传递”。所以,教育方法自然就不能只是像“记住、会用”这些“知识传递”的价值取向了,更多的是激发兴趣和创造活力,保持思维的灵活和深度。

第二,对“养”的影响。既然人是“在路上”的存在,就意味着携带遗传基因的个体从出生到成长,尽管其内在的成长基本架构(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和阶段成长规律)很难改变,但是建立与外在世界联系的过程无疑要打上时代的烙印,肯定要在时代为之提供的技术工具的帮助下完成自我的发展。

认识到了这两点,才能理解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根本影响。也就会理解人工智能对学校的冲击,当前学校教育的许多功能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会被许多机构和工具来替代,但,我们也不必担心学校会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下迅速消亡,至少在人类发展的较长的一段时期之内,这个专门用来完成“培”和“养”任务的地方是有其存在的价值的,只不过它会随着原有功能的分化而弱化现有的价值要求,也会随着出现新的功能而增加新的价值要求。身处当中的人们,要做的就是适应时代、适应变化,用变化回应时代的要求,用变化来创造新的变化。

作为教师,要懂得时代需求的价值取向,学会对知识技能的取舍筛选,要学会围绕教育目标选择更适当的教育方法,提供更适切的教育内容。怀特海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面对学生,我们知道他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以及学习过程的自我校在新的时代,会有新的需要,我们应当为之提供帮助,为之终身努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5-03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教育何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xz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