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义务阶段的课标,由早先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变成了2001年的三维目标,后来又变成了2011年的四基四能,如今2022年课标又在四基四能之上又提出了核心素养。
无疑每一次课标改革都有其明显进步意义,都为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对课堂基本教学目标的要求变多了。
过去要讲一节合格的课,只需牢牢抓住双基这两个教学目标就可以了。而如今要讲一节合格的课,却需要四方兼顾,八面玲珑,而每个参与评课的人,也都会说出眼下时髦的词语,并用这些时髦的词语来评价课堂。
![](https://img.haomeiwen.com/i6565126/83a118e327fdbb18.jpg)
相信每个教师都一定认真思考过,在一节课里该如何落实众多的教学目标呢?于是我们在课堂实践中会发现,对过去来说一节简简单单的课,如今在众多教学目标下再上,时间竟然不够,而且课堂感觉也是面面俱到,重难点全无,更别提突出重难点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6565126/235780b6d6deda2a.jpg)
呜呼,何以至此?古语有云:欲得之者多,其得之者也少。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目标都得到落实并落实到位。
双基之上的高阶目标,相对于显性的双基目标而言是隐性的目标,这些隐性的目标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它必须植根于双基,基础目标双基得到落实的前提下,其它高阶目标有可能得到落实,若基础目标双基未落实,则其它高阶目标绝无落实的可能。
老教师自然知道双基的重要性,只是担心那些新教师,他们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也最容易被众多的教学目标完全搞晕了头,失去了前进的方向。
建议:首先扎扎实实落实好双基,在成绩有所保障的基础上,可以以其它目标为方向,进行一些尝试与创新。
得双基者方可谈自由。
听课有感而作,发出来本只是自娱自乐,但每天由阅读量发现也有几个忠实粉丝,若其中恰有新教师的话,那这发出来也算是顺便发挥了一点作用与价值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