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理科学习的套路:理解-逻辑-实践。
理解是一切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事实证明一切不被理解的东西最终都被遗忘了。所有的理解都可以帮助你记忆,不过错误的理解和正确的理解还是有区别的。错误的理解也能帮助你记忆,因为即便错误的理解也是对知识的加工,花心思了,自然能记住。但是,我们还是尽量寻找正确的理解,正确的理解才能使你越走越远。误解就像一枚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真正炸的那一刻,可能导致思维体系的危机。所以说,理解是一切的起点,理解万岁。
逻辑是自我构建。被理解了知识就好比散落的珠子,逻辑要干的事就是打造一根线,把这些珠子穿起来,那样才显得更漂亮。否则,任凭他们就这样散落着,今天丢一颗,明天丢一颗,理解的知识也就白白浪费了。我觉得,穿珠子的时机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如果把一门学科的学习比作一篇文章,未必要在读完整篇文章后再穿珠子,可以选择在完成一个段落的时候穿珠子,最后再把珠子串穿在一起。这是构建知识框架重要的一环,但不是结束。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科的学习,所谓的实践很大程度上就是做题。做题虽然被反复强调,但是对做题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做题是为了让理解了知识,用逻辑构建的知识框架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去。没有最后这一步,上面的努力都是白费的。做题,才能让我们真正把学到的东西融入到自己的思维体系中去,让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变成一种自然而然不勉强的事,而不是每次做题都需要从基础理论推导一遍。做题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思维中的盲点,重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知识框架。
所谓理科,数学固然是,CPA考试中的会计和财务管理又何尝不是呢。
比如说数学,函数的问题,整个是一张网,首先需要深刻理解好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三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三个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函数与方程与图像等各个知识点的深层含义,然后还要把这些知识点织成网。织网的过程和做题的过程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比如CPA考试中的财管,第三章讲风险与报酬,首要要深刻理解用期望和方差来度量报酬和风险,在此基础上把机会集、有效集、资本市场线、证券市场线穿起来。如果到这一步就停下来了,那么前面的努力算是白费了,只有通过做题强化这些认识,才能把这些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形成看待世界的一种世界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