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程门解经
读书笔记:读《传习录》之肺手太阴之脉

读书笔记:读《传习录》之肺手太阴之脉

作者: 李伟需 | 来源:发表于2018-03-14 11:24 被阅读0次

    程门解经肺手太阴之脉:

    熟记经络循行是基本功,基本功扎实了,才能在临床中遇到相应体征时及时产生联想,用经络模型语言来认识和解释;认清病候归经。背诵原文,解读原文。

    读书笔记:读《传习录》之肺手太阴之脉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描述了手太阴经的经脉诊断,将上肢前臂内侧前缘所出现的特殊体征,与肺的功能异常出现的咳喘症状联系了起来,建立了外部现象诊察,认识和阐释内在功能变化的诊断方法。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音尿)色变。

    问题1:为什么十二经脉气血流注从手太阴经开始?

    答:手太阴经起于中焦。中焦解剖位置位于膈肌和脐之间的区域,脾胃所居之所。“中焦者,在胃中脘。主腐熟水谷,水谷精微,上注于肺,肺于荣卫,故十二经以此为始”。

    问题二,手太阴经合穴尺泽既可以治疗哮喘、胸满,又可以治疗呕吐泄泻,恰恰是因为手太阴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上隔属肺。合治内腑。募穴中府是手足太阴经的交会穴,既可以治疗咳喘,又可以治疗腹胀。

    食管当归属于胃。胃食管反流性哮喘,当用尺泽。

          手太阴之正,别入渊腋少阴之前,入走肺,散之大肠,上入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

          手太阴经别,十二经别又称为别行之正经,其循行分布规律为离、入、出、合。强调肺与大肠的功能是手太阴经脉要说明的重要内容。上达头面后,阴经的经别与本经相表里的阳经相合,从而解决阴经不达头面的问题。

          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
            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 去欠 小便遗数。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也。

        列缺,是手太阴经络脉的名称,还是络穴的名称。闪电之神的名称,形容列缺穴所在之处的肌肉分肉形状。又似隐喻列缺主表之性。

          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上臑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髃,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胁。其病:所过者支转筋痛,其成息贲者,胁急,吐血。

    读书笔记:读《传习录》之肺手太阴之脉

        贲,膈肌。手太阴经筋在胸部的结聚部位,上结缺盆,前结胸里,下合贲下,侧抵季胁,实联系肺所居之胸部的上下前侧胸壁,与胸部的胸小肌(结肩髃)、锁骨下肌(结缺盆)、胸大肌与肋间内外肌(结胸里)、隔(合贲下)、前锯肌(抵季胁)功能相关联。理解了这组肌肉关系,就不难理解下文中的“支转筋痛”和“息贲”了。息贲,古病名,为五积之一,属肺之积。主要症状为胁下有积块而气逆上奔。

    游敏老师解说经文: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从小了说,这段是脏腑辨证,气虚和气不足稍有区别。肺卫宣发于表,顾护阳气和抗邪,肺卫气虚失司,风寒入侵,卫阳被遏,所以痛、寒。这种我一般喜欢用肺经原穴加肺腧、风府、风池,具体加减还要看症状。气不足出现呼吸弱,尿色的改变,主要有两个方面,宗气、水液代谢,如果从脏腑辨证考虑,要结合脾、肾,图方便的话,也可以主要用背腧穴。我觉得问题可能是想知道,四肢部腧穴和躯干部的主治不同。这点大家可以在腧穴主治、运用中体会。


    以上读书笔记资料来源:

    1,《百年程氏针灸传习录》,程莘农 程红锋 程凯  编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经筋学说与新铍针疗法》,刘春山 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读《传习录》之肺手太阴之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pax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