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枢 · 经脉》十二经脉原文摘录
一:肺手太阴之脉
【原文】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 [1] 大肠,还循 [2] 胃口 [3] ,上膈,属 [4] 肺,从 肺系 [5] 横出腋下 [6] ,下循臑 [7] 内,行少阴、心主 [ 8 ] 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 廉 [9] ,入寸口 [10] ,上鱼 [ 11 ] ,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 [12] ,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注释】
[1] 络:联络、网络、散络的意思。
[2] 还循:还, 折 回来;循:顺沿,意为顺着走。
[3] 胃口: 此 指 胃的上口,即 贲门。
[4] 属:隶属、统属。
[5] 肺系: 系,系带的意思。 肺系 ,统 指气管 与喉咙部分。
[6] 腋下:此处所说 “ 腋下 ” 当是指腋前方,其穴为中府、云门。
[7] 臑( nào 闹 ) :指上臂 肩至肘的部位 。
[8] 少阴、心主: 分别 指手少阴 心经 、手厥阴 心包 经。
[9] 臂内上骨下廉:臂内上骨,指桡骨。廉, 指侧边,棱角部。下廉,即下边。
[10] 寸口:桡动脉搏动处。
[11] 鱼:指大鱼际部,又称 “ 手鱼 ” 。
[12] 支者:指 正经分出的 支脉,仍 为 经脉 的一 部分。
二:大肠手阳明之脉
【 原文 】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 [1] 之端,循指上廉 [2 ] ,出合谷两骨之间 [3] ,上入两筋之中 [4] ,循臂上廉 [5 ] ,入肘外廉 [6 ] ,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 [7] 之前廉 , 上出于柱骨之会上 [8 ] ,下入缺盆 [9 ] ,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guàn jiá],入下齿中;还出挟[jiā]口,交人中 [10 ] ,左之右、右之左, 上挟鼻孔。
【注释】
[1] 大指次指:大指侧的次指,即食指。
[2] 指上廉:食指的桡侧边。此按曲肘立拳位描述,故称上廉。
[3] 合谷两骨之间:两骨 , 指第一掌骨、第二掌骨,因其分歧,合称歧骨。两骨 之 间 为合谷穴,即以其开合 凹陷如谷而得名。
[4] 两筋之中:指阳溪穴,在腕部桡[ráo] 侧 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 的过腕关节处 。
[5] 臂上廉:前臂桡侧,此按曲肘立拳体位,故称上廉,即阳溪至曲池穴之间。
[6] 肘外廉:肘横纹外侧,约曲池穴部。
[7] 髃骨:髃[yú]指肩胛骨与锁骨相连处,亦是肩髃穴处 。
[8] 柱骨之会上: 指肩胛骨上方颈骨粗隆处的大椎穴。因诸阳经会于大椎故称会上 。
[9] 缺盆:锁骨上窝部 ,其中有缺盆穴;缺盆骨即锁骨。
[10] 交人中:经脉在人中穴处左右交叉。
三:胃足阳明之脉
【 原文 】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 [ 1 ] 中,旁 纳 [2] 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 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 [3] 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 [4] ,循发际,至额颅 [ 5 ] ;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 [6] 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 [7 ] ,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 , 下循胫外廉,下足跗 [8 ] ,入中指内间 [9 ] ; 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10] ;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 [1 1 ] ,出其端。
【注释】
[1] 頞( è 遏 ):指鼻梁的 凹陷处。 頞,即鼻梁。
[2] 纳:《甲乙经》、《铜人》、《发挥》均 作 “ 约 ” , 有缠束的意思 。
[3] 却循颐后:却,退却;颐,下颌部。
[4] 客主人:上关穴 的别名,位于面部颧弓上缘微上方,距耳廓前缘一寸处,属足少 阳胆经 。
[5] 额颅:指前额正中部。
[6] 气街:穴名 ,又名 气冲 ,位于 腹 正中线脐下五寸旁开二寸处,属足阳明胃经 。
[7] 胃口: 此指胃下口,即 幽门部。
[8] 足跗:即足背 部 。
[9] 中指内间:指 , 通趾。内间,指 足 中趾与次趾 之 间。
[10] 下入中指外间:《甲乙经 》 、 《脉经》 、 《太素》 、 《千 金 》 、 《素 问 · 阴阳 离 合 论 》 王 冰 注 引 文 及 《铜人》、《发挥》 “ 下 ” 字 前均有 “ 以 ” 字 。此支 应 是从足三里分出, 下经 丰 隆,出于中指外侧端。
[1 1 ] 大指间:指足大趾与次趾之间。
四:脾足太阴之脉
【 原文 】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 白肉 际 [1 ] ,过 核 骨 [2 ] 后,上内 踝 前廉 [3 ] ,上 踹 [4] 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 [5] 之前,上膝 股 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 上膈,挟 咽 [6] ,连 舌本 [7 ] ,散 舌 下; 其支者, 复 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注释】
[1] 白肉 际:又称 赤白肉 际 , 指手足 两侧阴阳面分 界 处 。
[2] 核 骨: 足大趾 本 节后,内侧 突 起 的 圆 骨, 形 如 果核 ,故名 。
[3] 内 踝 前廉:内 踝 前边。
[4] 踹 ( zhuān 专 ):《甲乙经》、《太素》均作 “ 腨 ” 。《说文》: “ 腨 , 腓 肠 也 。 ” 即 腓 肠肌部 , 俗 名 小腿肚 。
[5] 厥阴:指足厥阴 肝 经。
[6] 咽 :指食 管 。
[7] 舌本 : 即 舌根 。
五:心手少阴之脉
【 原文 】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 [1 ] ,下膈,络 小 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 咽 [2 ] ,系 目 系 [3] ; 其直者, 复 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 [4] 之后,下肘 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 锐 骨 [5] 之端,入掌内后廉 [6 ] ,循 小 指之内出其端。
【注释】
[1] 心系:是指心与 其 他脏器 联系 的 脉络 。 [2] 咽 :指食管。 [3] 目 系: 又名 眼 系、 目本 。 眼 球 内 连 于 脑 的 脉络 。 [4] 太阴、心主: 分别指 手太阴肺经 、 手厥阴心包经。 [5] 掌后 锐 骨: 掌后 小 指侧的 高 骨,即 豌豆 骨。 [6] 掌内后廉:指 手 掌的 尺 侧边。
六:小肠手太阳之脉
【 原文 】
小 肠手太阳之脉,起于 小 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 踝 [1] 中,直上循臂骨 [2] 下廉 , 出肘 内侧两筋 [3] 之间,上循 臑 外后廉 [4] ,出肩 解 [ 5] , 绕 肩胛 [6 ] ,交肩上, 入 缺盆 , 络心,循 咽 [7] 下膈,抵胃,属 小 肠; 其支者 , 从缺盆循颈上颊,至 目锐眦 [8] ,却入耳中 ; 其支者 , 别颊上 ( 出 页 ) [9 ] ,抵鼻,至 目 内 眦 , 斜 络于颧 [10] 。
【注释】
[1] 踝 : 此指掌后 小 指侧的 高 骨,即 豌豆 骨。 [2] 臂骨:此指 尺 骨。 [3] 两 筋 : 应据 《甲乙经》、《太素》 改 作 “ 两骨 ” 。 张介宾 注: “ 出肘内侧两骨间陷 中, 小海 穴 也 。 ” [4] 后廉:后缘。 [5] 肩 解 :指肩关节部。 [6] 肩胛:指肩胛骨部。 [7] 咽 :指食管。 [8] 目锐眦 :指外 眼 角。 [9] ( 出 页 )( zhuó 拙 ) : 眼眶 的 下 方,包 括 颧骨 内连 及 上 牙床 的部位 。 [10] 斜 络于颧:《太素》 、 《发挥》 无 此 四字 。 疑 此 四字 为 注文。
七:膀胱足太阳之脉
【 原文 】
膀胱 足太阳之脉,起于 目 内 眦 ,上额,交 巅 [1 ] ; 其支者,从 巅 至耳上角 [2 ] ; 其直者,从 巅 入络 脑 ,还出别下 项 ,循肩 髆 [3] 内,挟 脊 抵 腰 中, 入 循 膂 [4 ] ,络 肾 , 属 膀胱 ; 其支者,从 腰 中下挟 脊 贯 臀 ,入 腘 中 ; 其支者,从 髆 内左右别下贯胛 [5 ] ,挟 脊 内 [6] , 过髀 枢 [7 ] ,循髀外 ,从 后廉下合 腘 中 , 以 下贯 踹 内,出外 踝 之后,循 京 骨 [8] 至 小 指外侧。
【注释】
[1] 巅 :指 头顶 正中 点 ,当 百 会穴处 。 [2] 耳上角:指耳上方 部位 。 [3] 肩 髆 :指肩胛。 髆 , 同膊 。 [4] 膂 : 指 脊 柱 两旁的肌 肉 。 [5] 胛:《太素》 、 《千 金 》 、 《素 问 · 厥 论 》 王冰 注 引 文 及 《铜人》 、 《 十四 经 发 挥》 均作 “ 胂 ” 。 杨 上 善 注: “ 胂 , 侠脊肉也 。 ” 此支从肩胛骨内缘 夹脊肉 ( 竖棘 肌 ) 外侧直 下,当 背正中线旁开 3 寸。 [6] 挟 脊 内: 王冰 注 引 文 无 此三 字 , 疑 原属 “ 胂 ” 字 的旁注 “ 夹脊肉 ” 之 误 。 [7] 髀 枢 : 即 股 骨 大 转子 处。 [8] 京 骨:第五 跖 骨粗隆部,其下为 京 骨穴。
八:肾足少阴之脉
【 原文 】
肾 足少阴之脉,起于 小 指之下, 邪 走足心 [1] ,出于 然 谷 [2] 之下,循内 踝 之后, 别 入 跟 中 ,以上 踹 内,出 腘 内廉,上 股 内后廉,贯 脊 属 肾 ,络 膀胱 。 其直者,从 肾 上贯 肝 膈, 入 肺中,循喉咙,挟 舌本 。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 胸 中。
【注释】
[1] 邪 走足心: 邪 , 通 斜 。从 足 小 趾 斜 着 走 向 足心 的 涌泉 穴。 [2] 然 骨: 穴名,属足少阴 肾 经,位于内 踝 前大骨下陷中 。
九: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
【 原文 】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 [1] 之脉,起于 胸 中,出属心包络 [2 ] ,下膈, 历 [3] 络三焦 ; 其支者,循 胸 出 胁 ,下腋三寸 [4 ] ,上抵腋下, 下 循 臑 内,行太阴、少阴之间 [ 5 ] , 入肘中, 下臂 ,行两筋之间 [6] , 入 掌中 [7] ,循中指出其端 ; 其支者,别掌中,循 小 指次指 [ 8] 出其端。
【注释】
[1] 心包络:《脉经》《甲乙经》《铜人》 无 此三 字 ;《太素》《发挥》 无 “ 络 ” 字 。 [2] 心包络:《脉经》、《太素》、《素 问 · 藏 气 法时论 》 等篇王 冰 注、《千 金 方》 、 《铜人》、《发挥》 引 文均 无 “ 络 ” 字 。 [3] 历 :经 历 的意思。 [4] 下腋三寸:距腋下三寸,与乳 头 相 平 处,为 天 池穴。 [5] 太阴、少阴之间:指手太阴 肺经与 手少阴 心经 之间。 [6] 两筋:指桡侧腕 屈 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 [7] 掌中: 劳宫 穴所在,当第三掌骨桡侧。 [8] 小 指次指: 从手 小 指 数 起的 第 二 指,即 无 名指。 [9] 中指: 此指手 中指的桡侧。
十:三焦手少阳之脉
【 原文 】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 小 指次指之端 [1 ] ,上出两指之间 [2] ,循手 表 腕 [3] ,出臂 外两骨 [4] 之间,上贯肘 ,循臑外 , 上肩,而交出足少阳 [5 ] 之后, 入 缺盆, 布膻 中,散 落 [ 6 ] 心包, 下膈,循属三焦; 其支者,从 膻 中上出缺盆,上 项 ,系 [7 ] 耳后直上 , 出耳上角, 以 屈 下颊至 (出 页 ) ;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 , 交颊,至 目锐眦 [8] 。
【注释】
[1] 小 指次指之端: 手 无 名指 末 端。 [2] 两指之间: 手 小 指与 无 名指之 间。 [3] 手 表 腕:指手背腕关节 处 。 [4] 臂外两骨:前臂伸侧, 尺 骨与桡骨。 [5] 足少阳:指足少阳 胆经 。 [6] 落 :《甲乙经》 、《太素》均 作 “ 络 ” 。 [7] 系 ( jì 计 ) : 用 作动 词 。《脉经》、《甲乙经》、《千 金 方》、《铜人》作 “ 挟 ” 或 “ 侠 ” , 音义 相 通。 [8] 目锐眦 :外 眼 角部。
十一:胆足少阳之脉
【 原文 】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 目锐眦 ,上抵 头 角 [1 ] ,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 , 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 目锐眦 后; 其支者,别 锐眦 ,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出 页 ),下 加 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 胸 中,贯膈,络 肝 ,属胆,循 胁 里,出气街, 绕毛 际,横入髀 厌 [2 ] 中;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 胸 ,过 季胁 ,下合髀 厌 中,以下循髀阳 [ 3] ,出膝外廉,下 外 辅 骨 [ 4] 之前,直下抵 绝 骨 [ 5] 之端,下出外 踝 之前,循足跗上,入 小 指次指 [ 6 ] 之间 ;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 [ 7] 出其端,还贯 爪 甲,出三 毛 [ 8] 。
【注释】
[1] 头 角: 即 额角 。 [2] 髀 厌 : 义同 髀 枢 ,指 股 骨大 转子 部, 此指 环 跳 穴 处 。 [3] 髀阳:大 腿 外侧。 [4] 外 辅 骨: 即 腓 骨。 [5] 绝 骨: 在外 踝 直上三寸 许 腓 骨的 凹陷处 。 [6] 小 指次指:即第 四 足趾。《铜人 腧 穴 针灸图 经》注: “ 次指之端, 窍 阴所 居 ” 。 [7] 大指歧骨 内 :指足大趾、次趾 间的 骨 缝 。 [8] 三 毛 :指 足 大趾 爪 甲后方有 汗毛 的部位 , 亦称 “ 丛毛 ” 。
十二:肝 足厥阴之脉
【 原文 】
肝 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 丛毛 [1] 之际,上循足跗上廉, 去 内 踝 一寸,上 踝八 寸 [2 ] ,交出太阴之后,上 腘 内廉,循 股 阴 [3 ] ,入 毛 中,过阴 器 ,抵 小 腹,挟胃,属 肝 , 络胆,上贯膈, 布胁肋 ,循喉咙之后,上入 颃颡 [4 ] ,连 目 系,上出额,与 督 脉会于 巅 ; 其支者,从 目 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 复 从 肝 别贯膈,上注肺。
【注释】
[1] 丛毛 :指足大趾 爪 甲后方有 汗毛 的部位 , 亦称 “ 三 毛 ” 。 [2] 上 踝八 寸:《铜人 腧 穴 针灸图 经》注 “ 足厥阴行足太阴之前,上 踝八 寸,而厥阴 复 出 太阴之后 也 。 ” [3] 股 阴:即大 腿 内侧。 [4] 颃颡 ( háng sǎng 航嗓 ) :指鼻 咽 部,喉 头 以上至鼻后 窍 之间,又 写 作 “ 吭嗓 ”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