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913594/61e3f45626f01e32.jpg)
上学期,在大门口遇到一个学生,迟了也不愿意进校门。我以为他是因为迟到怕挨老师批评,后来才知道他是不愿意来上学,爸爸妈妈躲在校门外斗争了很久,才把他拽到校门口,可无济于事,到大门口以后他不再进入校园。
值勤老师、保安、妈妈,怎么拽都拽不进来。后来爸爸火了,忍无可忍,一脚把他踹出好远,两脚踹进校园里,然后,爸爸妈妈气呼呼地走了,爸爸还不忘说两句老师的不是。我担心出状况,追上去要了妈妈的电话号码,然后把孩子带到了我的办公室。
此处省略一万字。
这学期第2周周一早晨,他又不愿意进校门了,好不容易进来了又不愿意进班,值勤老师只好带着他。我去看了他两次,第1次和老师在校门口坐着,第2次在和老师在沙盘室待着,不进班,要回家,满嘴都是对爸爸说话不算话的控诉。
此处再省略一万字。
几天下来,情况没有好转,还黏上了值勤老师,要听老师给他讲故事。我把电话打到了他妈妈那里。我刚描述完孩子的情况,妈妈就说,孩子说的和他在家里表现的完全不一样,说爸爸是最爱他的,如果爸爸不爱他,这天下就没有爱他的人了。然后她滔滔不绝地讲,她是如何教育、如何陪伴的,言语间透露着不容置疑的正确性。
我不得不打断了她。我反问她,去年看见爸爸一脚给他踹出老远,作为妈妈当时是什么感觉?她在继续讲道理,没有回答我,或者没有答到点子上。我又一次打断了她,我说我作为旁观者,作为和孩子没有血缘关系的老师,我当时很心疼,你作为孩子的亲妈,难道都不心疼吗?还有,难道你觉得一脚踹出老远就能证明“再也没有人比爸爸更爱他了吗?”你愿意这样被别人踹着爱吗?
听了这些话,她终于平静下来了。我知道,接下来我说的话可能会对她有用,因为她开始思考了。她在努力证明自己是对的,我就肯定她做得对。我追问她,你这样做的目的是啥?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吗?比如你陪伴他,是因为你觉得陪伴很重要,就给他安排上了;还是你们共同商议之后愉快共同决定了他想让你陪他做的事情和去的地方呢?
妈妈一直想努力赢了孩子,那就一定不会赢得孩子。养孩子不是比赛输赢,而是心贴心地互动交流、智慧引领。教学生也一样。《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这本书告诉我们,有限的游戏目的是争输赢定胜负,而无限的游戏目的是让游戏一直不停地玩下去。不管是家庭、学校还是职场,都不是有限游戏的游乐场,而应成为无限游戏的乐园。
所以,我们要经常问问自己,我们是要争对错,还是要实际效果?我们是要亲子互动、师生关系尽快game over、快速一决高下呢,还是要尽可能想办法让亲子互动和师生关系更有趣、双方愿意投入更多,并期待下一次互动与游戏呢?我相信答案很明确,毕竟很多事情都不是一锤子买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不是。
从这个角度讲,玩儿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能力呀。让我们一起,玩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