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705029/e185d31d3c7b3a3d.jpg)
8月18日,六月廿九,周二,晴,25至28度
小朵来了。半年多没见,比春节时胖了很多。说是服药的缘故。整个人看起来挺正常。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得抑郁症的不知有多少。儿说高中时,几乎每个班里都会有两三个,只要看谁眼睛发直,就是犯病了。考上大学后,个个都恢复正常,学习、恋爱。
读《孔子家语》卷第五。圣贤之书,似明鉴,时能照见内心的污垢。又似利刃,剥去伪饰,教人明辨真伪。譬如:
“颜回问于孔子曰:‘小人之言有同乎君子者,不可不察也。”孔子曰:‘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故君子于为义之上相疾也,退而相爱;小人于为乱上相爱也,退而相恶。”小人有时说着和君子一样的话。那如何分辨君子与小人呢?孔子说,君子是用行动来说话的,说到做到。而小人是用舌头来说话的,说一套做一套。君子会为道义争辩,争完后并不妨碍相互间的友谊。而小人只是在作乱上相互勾结,私下里又相互憎恶。我与书友常为道义争辩,立场对立就割袍断义,分道扬镳。我乃心胸促狭之小人也。
孔子道:“君子之于朋友也,心必有非焉,而弗能谓‘吾不知’,其仁人也。不忘久德,不思久怨,仁矣夫。”君子深知朋友的缺点、过失,不计较、又能理解包容,甚至将缺点作为其独特个性来欣赏,这样的友情已情同手足,无内外之分了。正如杜拉斯所谓“我爱你年轻时的脸,更爱倍受摧残的容颜”,人不为表面吸引之爱,方为真爱。故孔子称之为“仁”,仁本是血缘亲情的扩展。
子贡问:陈灵公在朝庭上,与卿大夫共淫夏姬。夏姬是春秋时著名的美女,陈国某大夫之妻,夏徵舒之母。陈灵公与大夫孔宁、仪行父皆与之私通,甚至在朝堂上敞开衣襟,露出夏姬赠的肚兜,相互嬉笑。陈国大夫泄治看不下去,就直言劝谏灵公而被杀害。子贡说泄治与比干谏而死相同吗,可以说仁吗?
孔子说,比干是商纣的叔父、老师,是为保社稷、为王室的延续而以死规劝,希望自己死后,商纣能有所悔悟。比干的心意和情感都是出于仁义。而泄冶只是一大夫,与灵公无亲缘关系,只是灵公的一个宠臣,在乱朝为官,想以“区区之身,正一国之淫昏,死而无益,可谓狷矣。”比干死谏出于仁义,泄治死谏是因为性情耿直。“民之多僻,无自立辟。”世人多邪僻,位卑之人就不要以身立法而害己了。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能让民众听命服从的,只有权位和名望。故欲正人,先得取得权位和名望。籍籍无名,又地位低微之人,却欲做那以身立法之事,何能取信于民,不过讨怒、讨嫌罢了。“君子不患无位,患无以立。”首先立己,再去立人。这算我这两年为人处事上的深刻教训。今读此章,有相见恨晚之叹。
孔子兄长的儿子孔篾问孔子修身之道,孔子说:“攻其所不能,补其所不备。毋以其所不能疑人,毋以其所有骄人。”不要因为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怀疑别人,也不要因为有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而傲视别人。我正因具有此二条恶习,终至为井底之蛙。孔子又说:“君子以其所不能畏人,小人以其所不能不信人。故君子长人之才,小人抑人而取胜焉。”君子见人胜己便生敬畏之心,小人则因为自己做不到就不相信别人能做到。君子能增加别人的才能,小人则是通过抑制别人而获得胜利。我以前一见有竞争对手存在,就会心生“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我喜欢在鸡群里做凤凰,一落入凤凰堆中就会心理失衡,乱了阵脚。我常怀疑自己之所以离群索居,就是因为随着年纪增大,竞争力减弱,而害怕在人群中遭冷落,害怕被他人的光芒刺伤。倘若真是如此剧烈的心理波动,那的确是暂时隔离为好。慢慢培养能在人群中站立的自信,再融入人群也不迟。其实造成某种局面,绝不会只是单方面原因,而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有自身的问题,也有的确因环境风气污浊而格格不入。是自身的问题,过则勿惮改。若是环境问题,那该坚持的立场绝不放弃。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今日闻道如许,反思如许,确也是夕死可矣了。
小朵长到十六岁了,第一次独自来我家做客。我要多花点时间陪她,万不可冷落她。本周就读点古书,悟点道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