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很平淡,每天除了家,就是在公司。我常常自嘲:一年就过了一天,重复了三百六十五次。但也有例外,比如7月14日文友的来访,犹如炎炎的夏日,吹来一阵清凉的风,让我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那天下午,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树头儿耷拉着脑袋,懒得一动不动,车棚外一只知了在拼命的叫着,令人越听越烦。还好,今天的任务完成得比较顺利,要比预定的时间提前了许多。我看了看手机,才不到三点半,顿感轻松。忽然看到微信有一条未读短消息,打开一看,心里顿觉像吃了冰镇西瓜似的。原来是周丽华大姐发来的:“兄弟,我们马上去周庄,40分钟到,如果你有时间,就过来玩一会。”
我这才想起今天上午里下河文学研学营在新生小学报告厅开班,有著名作家王干的讲座,昨天群里王玉兰老师曾提起过。大姐是去听报告的,回泰州路过周庄,顺道来看我这个素未谋面的兄弟。
周丽华大姐比我年长几岁,笔耕多年,是我在阿紫文学沙龙认识的。她老家是我们边城的,心地善良,天生让人感到亲切,对我这个刚走上写作之路的文字小白很是照顾。她文字功底深厚,诗文俱佳,发表在古镇周庄公众号上的文章《父亲的眼泪》,点击量高达2426,至今无人能打破这一记录。
我回了句“好”,抓紧完成手头的工作,洗完澡出来大姐的短信又到了:“我们在小镇私房面馆,准备吃馄饨,陈红芳马上也到”,怕我找不到似的,还特地加了句“丁山大酒店西边,陈红芳写烧饼的隔壁”,并发来了店铺照片。哎哟,大姐,我可是一个老周庄人,店老板还是我高中同学呢。
面馆在农商行斜对过,离我们公司并不远,骑电动车一会儿就到了。隔着玻璃门,我看到三位美女坐在那里聊天。见我推门进来,刷的一下眼光齐扫向了我。我第一眼就认出了周丽华大姐,一袭旗袍,长发飘逸;王兰老师身着黑白相间的条纹短袖,一副自信满满充满阳光的气质;旁边身材窈窕的美女是吴晓萍学姐,周庄中学八六届毕业的。照片上午都发在群里了。
文友相见,一见如故。泰州人好友相聚必掼蛋,犹如一天三顿饭。这不,刚坐下来,王兰老师就让老板娘拿来了两副扑克说掼蛋。说实在的,我在古庄蒲庆丰家里陪孙慈根、汤荣赋几位同学打过,还是好几年前的事,规则现在都记不清,只好赶鸭子上架了。
我和周丽华大姐打对家。第一局不出所料输了,第二局刚开始,陈红芳来了,她是我以前在双蝶集团的同事,免不了一阵谦让,最终她坐在吴晓萍学姐旁边观战。
也许是陈红芳带来了好运,我们扳平了一局。第三局大家聊着老当家的《闲聊掼蛋的技巧》,对决很快就进入了白热化。走过几圈单牌后,王兰老师率先打出了一顺:56789,周丽华大姐接了过去:10JQKA!要不起,随即又是一顺:10JQKA!还剩4张!炮不轰4,出吧!
谈笑声中,一进很快就结束了。老板娘端上了两个碟子:一盘卜页干子花生米,一盘周庄老鹅,。花生白胖,干子嫩香,老鹅色黄油亮,肥而不腻。总得有个素菜吧,王兰老师又端来一碟炒南瓜丝。不一会五碗热气腾腾的馄饨上来了。老板韩同学家很早就在周庄西头开饺面店了。他家的馄饨馅大皮薄,秘制的汤料,再撒上风味独特的黑胡椒粉,香着呢!
陈红芳是《古镇周庄》的编辑,我和周丽华大姐是《阿紫》公众号的校对。文友们在一起谈得最多的就是两家公众号的文章了。从玫瑰馄饨店里的故事说起,你一言,她一语,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好文章总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比如《父亲的眼泪》被附近市县多家公众号转载,参与转发的有76人之多。
吃完馄饨,走出面馆,太阳已经收起耀眼的光芒,西斜到天边了,天气变得凉爽起来。我和陈红芳极力挽留大姐们到周庄街上逛一逛,顺便在此吃晚饭。可她们有事要回泰州。相知无远近,只能就此道别,期待下一次再聚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