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给家注入心能量2018.9.10

给家注入心能量2018.9.10

作者: 阳光红蜓清荷 | 来源:发表于2018-10-08 22:02 被阅读0次

    大家晚上好。

    我们今晚再一次开启了微课堂,希望大家已经准备好了,能够在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里,我们来开启我们今晚的微课。

    今天恰逢教师节,很高兴能在这样一个节日,和大家分享。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给家庭注入心能量,就是说心理学它是可以应用在家庭教育上,可以应用在家庭关系里,能够让彼此更好的理解,更好的沟通。   

    关系为王   

    I see you   

    真诚透明   

    家庭是一个社会最小的单位。家庭的产生对于人的发展有特殊的功能。有人说,家庭是为了克服恐惧,克服死亡的恐惧而生,因为我们会一代代传承。有人说,家庭就是一个场,让我们不断地成长获得新生。有人说,家庭是一个彼此连接的,让我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真正存在的地方,我们和家人因为血脉关系有很深的连接。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都在演绎着它自己独特的故事,有爱恨情仇,有温暖情深。对孩子来说,家就是一个安全的基地,特别是孩子没有成年的时候,家就像一个孵化基地,给孩子营养和力量,让孩子慢慢地成熟。孩子在这个家庭里是依赖和独立在循环。实际上人的一生都是在依赖和独立间循环。孩子既依赖这个家庭,又要从家庭出发,慢慢离开父母,所以家庭就像心灵的港湾,让孩子在外面经受挫折,疲惫之后能够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家庭是个容器,有一个容纳的功能,孩子在外面受伤了,或者疲惫了,或者能量消耗过度,这个时候他可以回到家庭补充给养,得到容纳。这个世界风雨再大,家庭如果有良好的功能,就会让孩子会觉得有皈依,可以在这里重新启航。

    我们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说现在社会变化非常快,网络把每个人都变成一个IP,在网络世界里只是一个符号,换句话说,我们被淹没在网络的汪洋大海里。各种价值观冲击让每一个人都有很多不一样的选择,选择的自由让我们更难把握,更难选择。有人说二十一世纪困扰就是选择太多,就是说刺激你的点非常多,这个时候人特别容易焦虑。对孩子来说,在这样的环境生活,他同样压力也非常大,我们中国的孩子在应试教育这种制度下,不断地被评价。他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的成绩,尤其取得好的成绩来获得自尊。他还要处理好和小伙伴们的关系,他还要学习怎么样适应学校的环境,以及他怎么样慢慢处理自己的情绪波动,这些都非常不容易。所以孩子在外面经受挫折,比如一次考试失败了,或者朋友交流关系不畅,这个时候,他需要回到家里疗伤。

    如果家庭不能发挥好这个容量的功能,反而进一步的评价他,要求他,苛责他,那么有时候这孩子真会觉得无路可走了,就是说在家里面可能会体会不到一种温馨的感觉,当我们过分苛责孩子的时候,他可能会觉得家里面特别冷,他没有获得那种支持感,甚至严重的时候,他会觉得无家可归。无家可归的孩子极不稳定,然后又会有种种行为问题,就说他整体是一个很焦虑的状态。有的父母就会说了,那我应该完全纵容孩子吗,完全不要求他吗,我想也不是这个意思,容纳的功能更多的是,让孩子觉得有人在一起,有人支持着他。如果不鼓励孩子去面对挑战,一味的溺爱,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这背后父母的心态可能就是在弱化孩子,有时父母害怕和孩子分离就把孩子变弱,所以大家看到有些孩子生病,没道理的身体很弱以及特别依赖家里,然后有分离焦虑很重,很怕上学等等,这背后有父母的“功劳”,但是功劳我是打引号的,就是说,父母内心害怕孩子成长,然后离开自己,所以会弱化孩子孩子经受挫折或孩子经受挫折或孩子经受挫折或孩子经受挫折或者在外面不顺利的时候,我们要坚强地和孩子站在一起,帮他一起去面对挑战,同时要注意不越过界限,就是他要负责他范围内的事情,慢慢鼓励他负起责任来。所以我们和孩子关系有时候是一个既抱又推的关系,允许他弱,就是我们经常说,不要跟毛毛虫讲蝴蝶的故事,当孩子特别弱的时候,我们要支持他,允许他有时间恢复元气,但不是包办代替。   

    当一个家能够容纳孩子,让他有基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之后,我们要注意到这样一句话,孩子成长的最大奥秘是要有自己的空间。这个空间包括物理的空间,比如三岁以后孩子可能要分床,六岁之后孩子要分房,然后我们进他的房间要敲门。当然更重要的是心理的空间精神的空间,我们跟孩子交流时,要非常尊重他的想法,注意去理解他的想法,不要随随便便的嘲笑或者干预他的想法。   

    关于给孩子空间呢,我的心理教学和心理辅导的实践中,看到太多的父母,好像他们和孩子是一种黏连的关系,然后还有混淆责任,孩子的什么事都要插一杠子,还有的是一种情感的依恋,比如在家庭里面,因为妈妈和爸爸的感情不好,或者父亲比较疏远孩子,那么妈妈和孩子就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一种结盟的关系,两个人太多东西搅和在一起,感情上太多的纠缠,这样的妈妈可能早期也经历了分离的创伤,所以跟孩子是分不开的。我们也要注意到有些能力很强的父母,可能也需要知道这两个字,知止,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要的智慧就是知道我停止在哪里,当父母太有为太能干的时候,也太想塑造孩子,太想决定他的命运,太想为他选择。比如我咨询时,有的父母会这样说,孩子,为了你好,让我做什么都可以。有的父母说,孩子,你怎么样才能高兴呢,你怎么样才能满意呢,你说出来,我愿意做,我什么都愿意做,为了你我可以什么都做。大家注意这样的话,这样的话都是极度自恋的,好像孩子一切我都能够去做,都是在我的势力范围之内。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有医院曾经有这样的口号,“为了病人的一切,一切都是为了病人”大家注意到没有,这样的口号前面都会加一个字,我,我为了病人的一切,我一切都是为了病人。这样说话,就是父母的那个空间是极度膨胀的。   

    我们庄子里面也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和孩子关系距离把握还确实是门艺术,就是我们说距离产生美啊,美学家狄德罗也说过一句话,美即关系,所以说在关系里面该近的时候近,该远的时候远,近得我能够推开你,远得我能够爱得上你。这个是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需要家长朋友们和孩子的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的去做实验,去觉察,注意这里面有一个弹性,而不是说我和孩子一定要保持一个僵化的距离。   

    现在心理教育呢,经常说孩子教育是先关系后教导,就像修好路再来跑车一样的。对儿童青少年咨询的核心就是关系,关系为王,要怎么样跟孩子建立关系。关系是什么呢,是有效的连接,是有效的接触,就是说彼此的心意,情感都能够传递。那这样就是一个有良好功能的关系。这种关系呢,它是个好的容器的关系,我们可以舒服呆在里面。然后在家里面呢,这关系就是孩子觉得,无论如何我父母都会爱我,接受我。所以这个关系还是有容量有韧性的,能够支撑起这个孩子,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啊,就是他在一个边界保护内可以更多地去探索自己。好的关系,还有我写出来的I see you,就是我能够看见你,彼此照映,能够感受到被对方理解,我的需求能够被对方看见。电影《阿凡达》里面这句台词“I see you”背后有很多意义。好的关系,是能够提供情感支持的,能让我们放松下来,得到心灵慰籍。   

    当家长和孩子交流中有关系这根弦在那里时,我们就可能会保持一种节制,就可能会考虑孩子的感受,考虑到表达,从沟通来说,语言教导只占百分之七,还有更多的是语音,音量,音调,态度,面部表情,还有肢体语言等等。那么我们有关系为先的这种理念,我们就可能会注意自己的表达怎么样去维护一个关系。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可能考虑怎么去教导,所以,先建立好关系,然后在良好的关系上才有发挥的空间。   

    当然这关系还不仅指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还包括父母之间的,还有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这种整体的关系,因为这种整体的关系,会营造一种氛围。有的家庭一进去就感觉冷冰冰的,很冷,很硬,孩子在里面,他就会呆不住。有的家庭,比如说父亲本身就呆不住,他长期总在想往外跑,每天晚上出去玩,这个家对他没有吸引力,那么可能孩子也会觉得这个家里面好难呆啊,所以关系是一种整体的氛围。我们和孩子交流时,往往要停下来觉察一下我们两个现在接触的氛围是怎么样的,我和这个孩子交流时 我的身体感觉是怎么样 我的情绪状态,我的呼吸时怎么样。   

    当然和孩子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很多父母的愿望,就像我们的老一辈,他们都是想多关心孩子,但是他不会表达。就是有爱也说不出来,情感表达不到位,有时说的话,还反让孩子反感。所以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呢,我们也从几点上去说,但这是一个方向,我们可以更多的去理解,而不仅仅是一种要求。比如说真诚透明比如说真诚透明,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总结的,真诚透明是一种境界,我的理解就是在孩子面前可以真实的做自己,可以表达真实的想法和需要。这种真实的自己,本身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觉察的去体验的。比如一位老师,我经常说老师教育不下班,在学校当老师,他回来在自己孩子面前还当老师,对孩子说教过多,讲道理过多,和同学比较过多,这样孩子就很不耐烦,甚至很愤怒,父母这个时候真诚了没有了?没有。尤其是父母,有时候觉得软弱丢面子时我们可能就会防御掩饰,所以真诚透明很多时候是要我们放下一些家长权威。或有些人看到网上很多亲子方面的东西,很羡慕张某某李某某,很想成为他那样状态,用那样的声调跟孩子交流,用那样的态度来跟孩子交流,那个时候失去自我,真诚透明是要我们能够去发挥你自己独有的特点,独有的资源。咨询的父母常常都外求,对孩子很失望了,很想借助外力来把孩子搞定。我经常跟他们说要向内发现家庭本身有的资源,父母本身有的力量。   

    什么是家,家是一个我们能够示弱的地方,家是一个能够让我们任性一点的地方,这个时候可以放松下来。所以,我们如果太扮演某个角色,在孩子面前有时候太装,就会让孩子有种不安全感。我经常跟父母说是咨询师这样说话有力量,还是父母或妈妈说话更有力量,妈妈的本能是天赐的,妈妈的力量绝对会超过当老师的力量,所以我们用真实的那一部分和孩子交流帮助他。   

    当你有时候真实,甚至允许自己那些小调皮,卖萌的,甚至有点小邪恶的部分出来,孩子会特别喜欢一个真实的妈妈或者爸爸。他知道父母们的人性很完整,我特别喜欢分享这句话,美国一个作家说过,因为我是人,所以我不让所有人性的东西远离我。所以父母可以想想孩子在家是愿意和唐僧交流,还是愿意和猪八戒交流,猪八戒肯定更真实一些,当父母很真实时,孩子就觉得父母是稳定的,可确定的,他交流起来心里就特别踏实,他不想父母扮演什么角色。无条件积极关注无条件积极关注我刚才写了一句我刚才写了一句话叫无条件积极关注。比如我最近咨询一位孩子,她妈妈总有很多标准很多框框在限定这个孩子,希望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但是,她女儿呢,在学校特别调皮,才小学,就跟同学疯闹,搞不好关系等等。妈妈就很苦恼,然后这个妈妈有一个特点,她觉得自己的一切都是对的,她坚持这些标准要求都是金科玉律,所以她看孩子有很多很多问题。所以她带着孩子来我的工作室时,就会不断的唠叨孩子有哪方面做错,不符合她的要求,屡教不改等等,孩子的这个时候就很羞愧,眼睛里面含着愤怒,就是孩子特别希望我们I see you,就是看到她积极的部分,我上节课举例子就是,孩子对着妈妈大吼,妈妈说,你很鲜明地表达你的感受,孩子呢,就慢慢的安静下来了,这就是爱,积极关注。   

    无条件就是放下我们很多评判要求,去看到孩子在这个地球上以他的方式探索,他可以经历属于他的过程。我们没有那么多评判和条条框框时,我们就可以去欣赏到孩子自己能量的绽放。比如很多行为,父母自己这个框架,跟我们的成长经历有关,从这个框架看过去就会觉得孩子是怎么怎么不好,但是当你换个视角,就会觉得他的行为也有其合理性,也有积极的方面。所以当孩子的很多积极方面被发现或被肯定时,他才会自信。   

    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一个非常有能量,非常能够培养孩子雄心壮志的方面。我们经常去发现,孩子自己尝试探索的努力的过程,我们在这过程中发现他独有的能量的发挥,然后我们予以肯定欣赏,陪伴着他继续探索。孩子这个时候特别觉得父母和自己是站在一起的,然后他不会产生那种羞愧内疚的情感,而羞愧内疚往往会压缩他的能量。   

    共情并表达,我写这些词倒不见得要记住,更多的是理解。心理就是先有心后有理,先有情感再有道理,我们和孩子交流,本质上是我们内心的情感决定的,你意识层面或者头脑层面,想要怎么样,孩子是靠直觉感受的。我内心是怎么样,当时是不是真的是无条件积极关注他欣赏着他,是不是关心他的感受,是不是尊重他的空间,孩子都会感觉得到,这些都是更重要的因素。   

    共情,台湾人叫同理心。简单说就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来看待他的世界,然后感受他的感受,就像是他自己在感受一样,所以就是要我们放下自己的一些评判或我们理解的方式,然后真正的把脚放在孩子的鞋子里体会他穿这个鞋的感觉,这个就是共情,就经常以他的角度去理解,比如孩子他考砸了那么伤心,我们很多家长经常说,有必要吗,这就不是共情。   

    所以在我们的亲子关系的交流中,经常有孩子会这样说,他不是我呀。孩子很在意的感受,但是父母就很难体会到,如果不能体会到就无法理解,就无法产生共鸣,这种共鸣无法产生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还有一种情感的能量就无法释放。然后,总觉得隔着,长此以往,他可能形成一种固定的印象或者观念,父母是不可能理解我的,这样就会制造隔离和疏远。   

    有人说共情是二十一世纪的黄金法则,一个所谓情商高的人,他就特别能够放下自己的那些条条框框,能够和自己的情绪脱钩或悬搁,然后,以他人的角度去感受。这实际上是需要有勇气的,就是说你会放下自己的很多,然后进入他人的内心空间。因为我们有时候怕迷失。如果我们有些评判,我们觉得孩子很幼稚,或者是本身就是错误,我们就很难去进入他的空间。   

    如果感受到了孩子的感受,更能走心的时候,孩子就会感觉特别温暖。如果他的情绪表达受阻流动受阻,他就会卡在那里,就会锁定在那里,然后,总会在以后在某个阶段在影响他。有的孩子他脾气不好哇,或者不耐受挫折啊,或者碰到什么打击人就傻了呀,这样都是因为他的情感系统不通。中医所说,通则不痛,他内在的流动他心情的舒畅,就会让他更有能量去应对很多事情。   

    当然,我们说到了我们理解孩子的感受,然后同时我们还有一个表达,我们每个人表达风格不一样,我们可能要有一个觉察,就注意到自己的声音和表达,经常觉察,往往表达慢一点,或者跟孩子说话声音低点,然后再配合一些他能接受的肢体语言来交流更好,所以一句话,表达是有弹性的,比如有的妈妈总是说话很快,或是音调很高,孩子很反感,因为这样的表达缺乏弹性,同时父母也没有觉察到。有弹性的表达是需要我们去练习的,然后可以去做些改变。   

    好的,今天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总而言之就是孩子来到我们的世界,他是引领者,引领我们去发现生命中很多的奇妙,去发现成长的力量,然后也会照映到我们自己,来帮助我们成长,所以我们和孩子是互相加持,互相滋润的关系。只要把握一个恰当的平衡和空间。然后我们可能更多保持一种低调和谦逊,能够好好的去聆听孩子。也许我上面讲的这一切都可以总结为两个字,倾听。好好倾听孩子就像倾听花开的声音。

    感谢大家同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给家注入心能量2018.9.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pjv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