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兄弟姐妹、有心自发成长的伙伴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天是我们潜心成长正式开始的日子,按理是要举行一个仪式的,现如今是一个注重仪式的时代。但说实话要举行仪式却是很耗时费力的。本想在群里做一个语音分享,也不是很有激情,也许事儿是有些多吧!但不管怎样,既然是一个开始的日子,我们总要留下什么,也算是一个暗号,其实也是一种仪式。
这两天,大家也看到了,李蓉老师是很给力的,自发地在群里热情地为大家服务。或许这就是最大的成长。经过去年一年的研修,如今能有这种为他人愿意付出的精神,一定是值得点赞的。这足以说明,“越承担越成长”刻在了她的心里,也可以诠释“以自身为光,照一隅是一隅”在她身上慢慢成长为标记,当然“越努力越幸运”也已在她身上得以实现,或者等待进一步实现。
当然今天大家还可以发现李良红老师也自发地带头接龙打卡,这我并没有要求,但她自发地做了。也好,这不是坏事。这就是习惯与情怀吧。或者说这就是“彼岸”人。彼岸最核心的精神是——相信“相信”的力量。似乎已经在慢慢镌刻进更多的人的心里。
不妨我们再重申一篇彼岸的精神与信念——
①成长是最美的样态,学习是人生的底色。
②越努力越幸运,越承担越成长。
③我们是自己人生故事的主演,更是导演。
④相信“相信”的力量。
⑤以自身为光,照一隅是一隅;以行动为径,走一程是一程。
正是因为“相信‘相信’的力量”,所以我们勇往直前;因为“成长是最美的样态,学习是人生的底色”,所以我们孜孜以求;因为“越努力越幸运,越承担越成长”,所以我们在努力中疯狂收获,在收获中疯狂成长;也正是因为深刻信仰“以自身为光,照一隅是一隅;以行动为径,走一程是一程”,所以才一程又一程往前赶。因此也就有了“彼岸·2022潜心成长”的计划。
前面说到仪式,虽然今天没有举办,我想也是有原因,或者说也是有退路吧。等下一次,经过三期21天的挑战成功后,仍然能够留下的老师或许才有资格享受这种盛大的仪式。如果有期待的话,那我们就一起努力。
但现实是很骨感的。根据我参加N师学院学习和新网师学习的经验,虽然目前群里有60人,我想经过63天后,估计有一批人会坚持不住。我就大概估计一个数字吧!能留下35-40人就是很不错的了。当然能坚持到固化阶段的有25人就是成功的了。
那为什么有些人会坚持不了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申请进群是一时冲动,只是因为看到相关推文,顿受鼓舞。其次是,成长的愿望不够深刻,没有接受过类似的训练,并且认为坚持每天日更没有多大的意义。再次是,认为自身的发展与写作无关,抑或认为自己已经很不错了,进群后发现或许本就不该来。
凡此种种,或许还有更多的原因。但我始终认为,每一次建群,或者每一次组织成长营 都会有收获满满的人。这就够了。
那么到底坚持每天日更,或者学习做课题,写论文,制作视频有什么用呢?我是主张,人是要全面发展的,或者说,要想快速成长,我们要尝试,并勇敢地走一条——少有人的走的路。
当你选择了这一条路,你就会遇上同路人,尽管很少,但却可以助你一劈之力,或许能够让你迈上精进之路。
从2018年至今三年多的时间,我经历了教育行走,认识了导师张文质老师;加入了N师学院,学会了直播;参加了新网师学习,懂得了学习需要沉潜,而不是张口就问,而是学会提问、自找答案。当然也因为我的朋友圈和公众号,让我幸运地认识了优秀的乐平市第十一小学杨晓玲校长,进而认识了乐平市教师发展中心杨丽珊主任。还有因为我的勇敢和对写作的坚持,让我认识了省电教馆唐旭馆长和黄爱华主任。
正是这一切的一切,2019年我成为乐平市数学骨干教师,2020年成为江西省第一批智慧作业微课评审复核专家,2021年又成为景德镇市信息化教学应用学科带头人,如今2022年,如果不出意外,景德镇市第九批拔尖人才又将荣誉加身。更有可能的是,或将谋划乐平市全市教师发展之路。
只要勇敢前行,一切都是往前走。每一天都唯一,每一年都别样。让我们相信“相信”的力量,在少有人走的路上奔跑,终将成为更美的自己。那时你会幸福地发现,原来你是一个出色的导演,居然把自己的人生故事演绎得如此之美。
当然,我们更是一个最给力的主角。让我们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