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端午节癞蛤蟆都去了哪里?

端午节癞蛤蟆都去了哪里?

作者: 丁梅1 | 来源:发表于2021-06-13 20:07 被阅读0次
    癞蛤蟆躲端午

      五月五日本为恶月恶日,后来却变成了喜庆的节日。


      这黑道黄道的演变,怎么又和癞蛤蟆扯上关系?还得从开辟鸿蒙后羿、嫦娥夫妇说起。


      话说后羿当年射日成了英雄,取了当时绝色美女嫦娥为妻,又从西王母处请来了不死之药。这夫唱妇随的日子本也美满。奈何嫦娥耐不住寻常日子,耐不住天庭“豪门”的诱惑,偷吃了那颗灵药,独自飞往月宫。原为贪恋月宫的荣华富贵,不曾想却受尽了孤独、薄凉、懊悔的折磨,渐渐变成一只丑陋的癞蛤蟆(蟾蜍)。就是传说中的月精。


      有文为证(张衡《灵宪》):【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也有传说当年白蛇娘娘水漫金山,法海变成了癞蛤蟆,躲端午的大水不见了。所以蟾蜍与蛇自古为天敌。故湘中有俚语:“癞蛤蟆箍金蛇——死缠烂打”。


      总之,不管哪个,蟾蜍是由两个很厉害的人变的。


      由此推算,癞蛤蟆的蟾酥该更加厉害。五月为恶月,仲夏将至,洪水瘟疫随之而来。相传五月初五这日蟾蜍毒性最强,药效最好。

      所以,自晋代始端午节流行捉蛤蟆的习俗。至明代太医院,每到端午,兴师动众,又吹又打迎神似的到南海子捉蟾蜍,取其蟾酥,制作紫金锭。

      不由民间不纷纷效仿:百姓们把癞蛤蟆身上的毒汁(眼泡上为最)取出,拌入面粉晾干为之“蛤蟆锭”。


      “紫金锭”与“蛤蟆锭”做法一样的同一件事情,在当官的做听起来像宝贝,百姓做好后就是俗物,听起来还有点恶心。由此,古今世间事黑白是非颠倒者不足为奇。

     


      还有的把墨块自嘴处穿到肛门,憋死后挂到墙壁上,风晒干后就成了中药“蛤蟆墨”,消肿止痛效果奇好。

      所以民间有谚:“端午晒蛤蟆,再热也不怕。”原因是蟾墨是治晒伤的良药。


      更有传神乎其神。端午节逮了蟾蜍,处理一番,就能“避五兵”了。意思是敌人用箭射你,箭还没有碰到你,就会自动掉转头射回去。

      有记载为证(晋葛洪《抱朴子》):【能辟五兵,若敌人射己者,弓失皆反而自向也。】


      端午蟾酥如此厉害,可惜这天你犄角旮旯找不到癞蛤蟆。在中国各地尽知蟾蜍界这个不言自明的规矩:癞蛤蟆躲端午。

      偷窥隐私人性之恶,在蟾蜍界亦有延伸。有较真者不只一人,偷窥过后均言:这一天确实找不到癞蛤蟆。有经验者留心看曰:端四这天傍晚,大批癞蛤蟆开始沿着墙根全体出动,大批往外跑。究竟跑去哪里?去干什么?多有微词。


      相传,淮安三联城拆除前,有一个叫“马面墙”的凹拐,大概位置在新城东门的城门洞外口北侧,每到端午节,总会出现“癞蛤蟆躲端午的奇观”。只见这些癞蛤蟆排成几行,从上到下,首尾衔接,再现“小猴子捞月亮”的场景,一动不动甚为奇异。它们聚集在一起干什么?难道就是为了玩一玩“倒挂金钩”的游戏?


      非也。有老中医言:每到端午,癞蛤蟆就要蜕皮,相传这就是百年难遇的“金蝉脱衣”。这衣服堪比黄金,很难得到,因为,蟾蜍蜕皮之后,自己马上吃掉。

      原来,它们躲起来蜕皮去了。只是这皮你用眼睛看不到。


      所以,许多事情,没有亲自看到经过,不要妄信传言;就是看到,眼睛有时也会骗你的。真相,往往与传说的大相径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端午节癞蛤蟆都去了哪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pmg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