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粗鄙,我的懒惰,所有一切都凭运气,然终归有用完的那一天。厚积薄发才是王道。
16年,从排名三百多的二本院校考上985,嗯,有点逆袭的味道。同年,有额手相庆也有黯然失色的研友。有一位不久之后春季入学上海某C9,攻读博士学位;三月,陆陆续续听到当年研友,二战、三战被兰大、西北农林、陕师大等院校录取的好消息。原以为他们都已湮没,人生大落大起大落大起......
反观自己,这一年半的时间,有充实、有扩展、有实践、有不足、有......研一,一学年修了28个学分,每周十到十二节大课(一节大课时长180分钟),就连周末也排了些课。课程很紧,还有与课程同步的各科作业,忙的天翻地覆。但是却没有出论文成果。
双一流平台远远高于本科,学院经常请业界大牛来校讲座,国内外学者如:郑保卫教授、张志安教授、段耀中教授等。因为地处长沙的地位优势,不少芒果台资深人员来校传教,不少同学都去广电实习,分布在《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芒果人力资源部、《花儿与少年》等各个栏目、部门,我也有幸在广电某下属组实习了两个月(17年7、8月)。进出广电,的确有自豪、新奇,广电的安保很严,进主楼需要门禁卡和指纹的双重验证。那段时间,参与了一场拳击赛直播,某个节目的文案,熬夜是广电的常态,广电人是我目前见过对电视最狂热的“疯子”。
17年7月后,我基本处于实习阶段,我想接触社会,想知道自己到底几斤几两,想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从事哪种职业,迫切难以抑制的渴望。我的第二份实习,17年9、10月,中建五局某公司人力资源部。参与员工校级考核、社招、校园秋招和公司内部协同系统管理,因为专业原因,还偶尔负责内宣。信息统计工作无穷尽,该公司国内外几十个工程,自有和派遣员工数百人,任免、调遣等等信息皆需要更新,当然还有社招和校招来的庞大新员工信息档案的建立,这两个月,我的excel技能突飞猛进,从最初的生疏难逃加班到超额完成,还能抽空玩两把王者。或许信息统计繁琐而重复,总觉大材小用。但是,也看到了好的一面。我喜欢,每天去公司,进大楼,帅气阳光的保安哥哥微笑的问好,下雨天会把每一把伞套上塑料袋,在电梯不会因为雨伞的水而弄得大家都不舒服。我喜欢办公室和谐的气氛,吃不完的零食、带我的姐姐不厌其烦地教导、还有王主任生日时,大家给他的惊喜,办公室的生态没有电视剧中乌烟瘴气,真的很棒!五局偏年轻化,在国企中难能可贵,80后占总人数半成以上,90后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期间旁听过几场答辩和述职报告,岗位是公开竞争,能者居之,对新员工采取双导师制培养,当然也有“青苗计划”等额外培养。办公室每天都很忙,每个人都很忙,各司其职的忙。参加过五局来校的招聘,见过对简历的筛选,也见过同学要求HR再给一次机会,也见过同学对HR青睐的拒绝,挺好,双向选择。
17年11月初,我开始了第三份实习,某央媒驻省分站,因为是党媒,基本参加的都是政治性会议新闻,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参加不少新闻发布会、研讨会、调研、峰会等等,期间除见到不少政要还有幸见到了刘强东先生、熊晓鸽先生、姚劲波先生、张泉林女士、董明珠女士等,当然还有袁隆平老先生,80多岁,耳聪目明,逻辑顺畅,口齿清晰,依然在为和下乘凉梦奋斗,老一辈的敬业和奉献真的是我辈的楷模,教科书式的人物。
给我印象深刻的活动有三场:第一场某跨国投资会,因为是跨国会议,所以有不少外国友人,同声传译设备并不能分配到每一个人,最初大多是英文演讲,直到上来一位港籍人士,用偏带粤语的普通话做了大意为下列的开场,我看到很多与会人员没有配戴同声传译设备,客随主便,我将用不是很标准的普通话做演讲并用英语翻译了一遍之后,开始中文演讲。在他之后,有不少外国友人也开始用夹杂着英文的普通话进行演讲。主题当然是围绕双方合作、发展。对此,我的想法是懂得外国友人对中国的尊重;中国日益强大,不论是经济亦或是国际地位,他国对我国有所求;第三,因为国家的强大,汉语也得到大范围推广接受,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自豪。第二场活动是,国家扶贫县的成果验收活动,那两天,难受啊!是真难受!两天的行程安排的特别紧,每天十小时行程,其中7小时在多弯陡颠簸的车程中度过,更难忘的是车竟然在山顶的水库旁坏了,坏了,坏了!当天,天气并不美好,时值寒冬又阴阴沉沉,从开始就没有空调的车,在水库旁更加更加更加刺骨,直到一个多小时后来了部救援车。湖南西北部多山地丘陵,武陵山一脉,不适农田,农人多贫苦,政府这几年解决水路电基础问题,并在各村修建不少安置房,提供给危房、自然事故多发地居民居住,我看见了安置房中满是笑意的居民;湘佳牧业带给农人生态养殖的理念,为其进行培训、出资修建养殖棚、提供育苗,由农户对鸡鸭进行纯生态养殖,公司定期抽查,保质保量。不少农户说,终于免去在外打工居无定所的漂泊感,在家就可以搞生产,收入也比以前多......满满的幸福。当然该县还有其他扶持项目。这次活动成功也不成功,哪里没点......第三场活动之所以给我深刻印象,的确是因为某些负面因素,不多叙述。
在媒体实习三个月,见到了很多,听到了很多,出差很多,学到很多。参加会议有顺带享受过警车开道,全程畅通无阻的经历,很爽,但是看到被交警拦在路上的车,竟然有种愚民的感觉,若没有实习媒体的平台,我也是被懵比拦的那一员,还不知道why。参加活动会被主办方老师前老师后的礼遇以待,可是又有几个能当之无愧被称为老师的呢?不过,我一定给某晨报的社会版点赞。anyway,规矩的沉默和赞扬是唯一的选择。
18年3月开学后,一直在校,没有找任何实习,想静静地看看书,毕竟要开题了;想发点有质量的论文;继续学学英语;还有深造的可能么?
试试呗,想当初我也只是一个不知名的二本院校的学生,谁知道以后的路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