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娃后才知道,原来孩子们的早教和兴趣班如此丰富,身边一个个大型商场里或者民宅中,开设了各种各样的儿童课程,从刚出生就可以练习的游泳课,到大点后可以上的早教班(有些早教班号称出生后就可以上了),再到一些舞蹈班、绘画班、乐高班、幼升小衔接班等等等等。尤其这个幼小衔接班,上了幼儿园后,家长们会得出一个结论,公立幼儿园什么都不教,我们必须给上个课外辅导才能考上小学,上了私立幼儿园的家长,貌似带着点神气的语气说,我们幼儿园什么都教,拼音、英语、写字、数学早都会了呢。
那到底我们要不要上早教班和其他辅导班呢?到底真的在幼儿园什么都没教,上小学就完全跟不上?
童书妈妈三川玲结合了6年的亲身经历,采访了各种家庭,央美、音乐学院等专业老师,将每个阶段、不同性质的、不同种类的各种早教班、兴趣班,掰开了、揉碎了,分析给大家看一看!
以下内容出自童书妈妈三川玲公众号
自从有了宝宝之后,就面临着早教班、兴趣班的问题。有很多朋友频频来问该不该送孩子去早教班、兴趣班。我想,这不是一个简单回答“应该”还是“不该”的问题。
因为父母们除了要选择上不上早教班、兴趣班,以及上什么样的班之外,其实,还是一个孩子如何健康成长,培养兴趣爱好,甚至决定以后的专业、职业的重大人生问题——小时候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抉择,当然,有时的影响是正面的,有时的影响则是负面的。这是需要从“底部”来思考的问题,是需要父母用思辨能力来判断的问题。
6岁之前的早期教育,类别众多;而中国的教育现状,纷繁复杂,甚至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让家长很为难。这些因素,都让早教成为困挠很多父母的一大难题。而我,在写这篇文章前,也做了大量的调研和思考,希望能够尽量客观、全面。因为,每一个观点,都有可能影响到一个孩子的成长。
是的,或许有的家长会抱怨,为什么不给出一个鲜明的、绝对的态度,譬如,就说所有的早教都不应该上!是的,这样说是很痛快,也很容易引起关注和传播,但那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态度。不仅不科学,甚至不道德!
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可能会有些长,但是,我想关心的家长请耐心看完。因为,可能如下的这些问题,都会涉及到:0-3岁的早教该不该上?哪些早教课程是必要的?上不上学前班?要不要上拼音班、算术班、认字班?要不要提前学拼音、算术?不提前学,上学后跟不上进度怎么班?女孩子学芭蕾舞好还是跆拳道好?绘画要多大开始学,怎么学?孩子每天的课余时间如何安排?孩子不喜欢学钢琴怎么办?学兴趣要不要考级......
在这篇文章中,我会结合一些自己的经历,但希望不要被视为“模板”,因为每个家庭和孩子都不一样。同时,我举例的那些教育机构以及组织,都不涉及任何商业利益。希望大家也能够分享一些公益的、适合孩子参加的活动。
说到早教,我按照自己的观察,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的认知早教;
第二类是3到6岁拼音、算术、英语等的技能学习班,也包括小学阶段已经被禁止的奥数班等竞赛班;
第三类从3到12岁甚至更大年龄的芭蕾舞、跆拳道、美术钢琴等的兴趣班。
我要说明的是,我不会单纯地给出哪个阶段、哪种班应该上,或是不应该上的简单结论——因为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每个父母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自己的选择。
3岁前的早教班:以我为主,享受成长
小丸子上幼儿园之前,以我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直觉,认为这个阶段的早教是没有必要的。后来,出于好奇,我带丸子去了一家著名的早教机构上了一堂体验课。
课堂上,早教老师带着几个孩子,拿着彩色的手帕之类的左右挥舞,然后,围成小圈做几个简单的游戏……这堂早教课,更印证了我的判断。这个阶段的孩子,认知变化比较快,而且个体有差异,早教机构就是利用了这个规律。
比如,很多父母会说:“看,孩子去了早教班,就学会了握东西了!”是的,如果不去早教班,他过两天也会握东西的!这些所谓的“成绩”,不能就此归结给早教机构。
通俗一点,用丸子奶奶的话说:“每个孩子长牙、走路、说话都有早晚,拿东西、认颜色也是一样。现在的父母,都是一个孩子,没有经验,瞎着急。生养过两、三个孩子的母亲,都知道,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我很认同丸子奶奶的“经验说”,孩子刚开始的差异,并不能带来什么缺陷,有时候反而是优势:譬如,很多小时候反应迟钝晚的,最后成为了科学家;有的表达不连贯的,成为了主持人;有的走路晚的,成为了运动健将——这样的例子,真的是比比皆是!
后来,一位1岁的孩子母亲问我,是不是需要上早教班。我就把的经历和态度告诉了她。她说,“可是,身边的每个孩子都在上呀,有7千多的,有1万多的。我想,我们上不起贵的,就上个便宜点儿的吧!”
我这才大吃一惊,一是早教涉及的范围之广,年龄之小;二是价格之贵。我就认真地和她一起分析,对于一两岁的孩子,早教的课程有哪些,父母是不是可以做,有没有必要花钱费时折腾孩子……
早教的乱象,后来到了中央电视台做专题批评报道的地步——我们都知道,当中国的某一个涉及到百姓生活的领域,要严重到什么程度,才能够引起中央电视台的关注!后来,针对特别幼小孩子的早教,似乎才稍稍刹住了一些风气。
我发现,现在的很多家长,有两个特别不好的心态:一是如果不为孩子花钱就不心安,好像对于孩子,只有花了钱,才觉得对得起他(她);二是把本来父母应该做的事情,委托给别人或机构去做。
在这个年龄的孩子,带着他(她)做做游戏、讲讲故事、认认颜色、看看动物……难道不是父母本来应该做的,而且应该是很享受地去做的事情吗?而且,你自己去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该是多么甜蜜、多么幸福的回忆啊!
你难道想自己的孩子的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说出完整的句子、第一次画出小人儿、第一次用积木搭成小房子……都是发生在早教机构里吗?!那将是你多么大的一个遗憾和损失!
那么,是不是这个阶段的早教班,都不应该上呢?也并非全部如此,因为,你不能苛求每个家庭里都有一两位老人,分担家务、帮助带孩子;也不能苛求每个家庭能有全职妈妈,细心地和孩子一起玩耍学习;更不能苛求父母都上班后,有放心的保姆能够尽职尽责……
举个例子:我在广州时有一家邻居,爸爸是企业家、妈妈是外企高管,由于家里没有老人照顾,而且保姆经常换,她后来就上了一个经过慎重比较之后的早教。我和她交流,她说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受到保姆过多的影响,还可以让孩子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相处,同时,也做一些有益智力和身体的游戏。
一个好的现象,是很多早教机构,也在反思、改进。譬如,某些机构引入了图书馆,那么,就将单纯地教孩子身体机能的早教,变成了具有文化特性的活动中心。我想,这应该是一个良性的发展方向,也是家长的要求,倒逼了早教机构发生的变化。希望这类关注文化、关注阅读、关注心灵的变化越多越好!
我想,综合以上所说,每个家庭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早教班。父母可以几个角度来进行思考:
1、是否补充了自己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家长的时间和能力水平无法达到?
2、该机构是否具有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如何分辨,需要家长看一些理论性强的家教图书,大家尤其可以关注的是由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澳洲、日本等主流国家的官方研究机构背景所出具的研究报告,或者有此背景的作者撰写的著作)
3、具体的教育执行人是谁?有些早教机构的教育理念特别好,教材也研发得不错,但因为扩张太快而人才储备不足,如果是一些特别稚嫩还只会照本宣科的小姑娘小男孩来上孩子的课,我劝大家还是谨慎点儿。我通常只建议朋友的孩子上该教育机构创始人的课。
总之,要以我为主,为我服务的态度,千万不要随大流、千万不要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千万不要抱着早教有魔力的态度,去盲目地选择早教机构。
入学前的速成班:为了升学,突击学习
随着丸子年龄的增长,我很快发现,有一类针对3~6岁孩子的早教班风风火火地存在着。
这类教孩子技能、知识的各类早教班,主要是针对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入学测试而设立的,主要是拼音、英语、数学、体能等几门课程。他们一般的广告是这样的:“一个月学会全部拼音;100以内的加法;认识500个汉字……”诸如此类。
更有甚者,我还看到一个像模像样、规模不小的“幼升小培训学校”!别笑,我当时也很困惑,还说怎么从幼儿园上小学不是天经地义的吗?难道还需要考试录取?一个小屁孩儿能够考什么呢?考不上难道还不给上小学了不成?……
而现实则响亮地打了我一个耳光!由于小丸子在幼儿园里什么都没有学,也没有上“学前班”。而我们也没有给她学任何拼音、算术,在离家最近的小学报上名后,小学邀请我们去熟悉下情况。
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面试”!
整个的过程,我不在这里详细讲述了。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地要求小学上学就近原则,禁止进行所谓的“面试”。但现实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不仅有“面试”,而且,达到了小学生的面试材料,精致过大学生求职材料的现状!
这类早教班之所以兴盛,和小学入学难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小丸子的同学里,就有很多“明智”的家长,早早地给孩子上了“学前班”,一放学,就去上社会上的那些“拼音班”、“算术班”,5岁的孩子每天都做家庭作业——结果还没上小学,就已经学完小学一年级甚至二年级的课程。
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种现象——短时间内,孩子的确会因为强化训练,而掌握一些这个年龄不应该掌握的知识(而且,无论中外,教育部门都明确要求,学前的孩子,不能教授这类课程)。
但是,孩子丧失了本来应该没心没肺地玩乐的时间,我仍然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玩乐更为重要!我不认为6岁的孩子,已经会读拼音、会算17+5、会多拍几下皮球、会当场表演一段舞蹈、背几首唐诗……就被成为“合格的孩子”!
我理解,很多家长被迫让孩子上学习班,是为了能够上小学——所以,我的态度是,如果你能够确保孩子上小学没有任何问题的话,就没有必要上这些学习班;如果你还搞不定学校,那么,也请尽可能地自己来教孩子学一些20以内的算术、拍拍皮球、学简单的汉字……
为什么呢?因为强化训练的方法,对于孩子来说,过于简单粗暴,让孩子丧失了学习的乐趣;更为可怕的是,那种每天把“5+5等于10”编成儿歌,让孩子强记的方法,是不符合学习规律的;这不仅破坏了孩子的学习能力,还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好奇心,而想象力是孩子创新能力的最大保障!
有的家长说,如果不提前学,那么,到上了小学,由于别的孩子都学了,老师讲得快,跟不上怎么办?
好的,我就根据小丸子的实际情况来讲一讲。小丸子上学前,一个拼音都没有学过,数学也还是在掰手指头的阶段,那么,上了小学,有什么问题吗——我可以很负责地说:没有!
先说拼音,的确,很多孩子幼儿园、学前班都学了,这是事实。按照老师讲课的进度,刚开始的时候,小丸子的确有些陌生感,譬如P、q、b、d,就这四个字母,怎么也分不清楚。
我们就和她一起玩拼音游戏,譬如q,是不是很像数字7呢,然后,小丸子就说“天哪,它们的发音都是一样呢!”你猜怎样,第二天,这四个字母她全都掌握了。后来,我们还玩拼音对话游戏,“x-i-ao、w-an、zi,q-ing、b-ang、w-o,n-a、b-ei、sh-ui”说话的时候,这些话全都用拼音读出来。结果,她很快就掌握了。
然后,再说数学。由于我们从来没有教,所以,当初还挺担心的。丸子爸爸就用安野光雅的数学绘本,给丸子玩数字游戏,当时,好像也没看出来有多大的明显效果。不过,上了一段之后,我们看小丸子的数学课本上那些练习,好像都还不错,而且,对于简单的算术,她也没有再掰手指了。
有一天,经过老师短信提醒,她才说做了个数学测试,从书包里拿出试卷,竟然是100分!这让我实在是非常惊喜,而她似乎对测试、对100分,连一点儿感觉都没有,平淡地很!
综合以上的情况,如果是突击学习知识的学习班,没有必要上;如果为了上小学应付面试,就家长花功夫、用良好的方法,教孩子学习一些数学等知识;上了小学之后,家长一定要紧密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和老师保持联系,及时为孩子解决一些学习上的问题。
兴趣班:有必要,孩子选,不贪心,细甄别
在开始分析中国的兴趣班之前,我先讲述我与剑桥大学的某医学教授一家的交流过程。
这是在很早前就出国留学定居的一个华人家庭,父母为剑桥医学院的教授,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已经在英国帝国理工毕业,从医;二儿子、小女儿都在上学。前时暑期,父母带二儿子和小女儿回国探亲,我们在北京一个餐厅里专门就家庭教育聚餐。
席间,当我问到,他们的孩子培养哪些爱好,上不上兴趣班时。爸爸就对孩子说,你们来回答阿姨的问题。
男孩儿说,学校和社区有一些免费的、很生活化的兴趣小组,如果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也有收费的如绘画、音乐、运动的培训班。而他最热衷参加的,则是贯穿整个青少年时期的童子军组织,和一些义工组织。
这些遍布全国的组织中,既可以学习到航海、救生、野外生存等技能,也可以学习到划船,徒步旅行、马术等运动。而他最喜欢的,则是义工活动。他在一家医院做义工,每周六的中午,前往病房帮助病人喂饭、整理床铺。从这些细小的事情上,他获得了“帮助他人的幸福”,刚刚完成了一个周期,他马上又申请了一个新的周期。通过在医院的经历,他越来越喜欢医学了!
而他12岁的妹妹,一直在旁边拍照。她给我看了她拍摄的“创意图片”,令我非常惊叹的是,水准相当之高!我问她,是否很喜欢艺术,是否上过兴趣班。她回答说,很喜欢摄影艺术,但没有上兴趣班,只是在她自己的社交网络平台上,展示了自己作品。我又问她,是否将来想从事艺术行业,她说那可不一定,牙医的可能性更大
。
对照中国的兴趣班现状,我陷入了思考:为什么要上兴趣班?兴趣班学什么?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有多少关系?
中国的兴趣班,从性质上来分,有两种,一种是由学校来组织的兴趣班,既有知识学习的,也有体育艺术的,收费不贵,大多在下午放学之后。第二种则是各种民营的培训机构,兴趣范围更广,五花八门。而第二种里,又分为考级证书类、素质培养类。
下面,我们就掰开了、揉碎了,细细分析每一种的优劣、特点。
首先,我的思考,有几个总的原则。
原则一: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每个人也都有发展自己爱好的权利,因为这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原则二:孩子是否喜欢,是前提。如果仅仅为了考级、获得证书,或是满足家长的补偿愿望,往往适得其反。
原则三:是否是单纯的兴趣,是核心。不要把爱好变成另一种课程(除非孩子喜欢),尽量避免类似奥数类的竞赛兴趣班、补习班。
原则四:不要贪多,即便是孩子自己喜欢的兴趣,也要充分考虑时间的安排。不要让孩子疲于奔命,上了一个又一个,最后一事无成,丧失了所有兴趣。
我以小丸子上兴趣班的经历,分享下我们的历程。
对于学校的兴趣班,可以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现在的小学,大多是下午3点多就放学了。谁去接,接了之后做什么,这对每个家庭都是挺不好处理的事情。所以,这些兴趣班就像我们小时候的课外活动一样,用一些游戏和爱好,延长了上学的时间。又由于学校组织的兴趣班,教学质量有保障,所以,除非你有更好的安排,否则,学校的兴趣班还是一个挺合适的选择。
我们拿着学校的兴趣班的表格,和小丸子一起选。我们建议文体兼顾,但她坚持想上的,就听她的。她选了立体手工、围棋、棒球等。现在看来,上的效果还算不错,她还挺喜欢,每次回家来都很高兴——这就是最好的回答了。
那么,校外的兴趣班就一定要慎重再慎重。譬如,小丸子唯一长期上的芭蕾舞,就经过了一个漫长的选择过程。是的,刚开始我的想法,和大多数妈妈一样,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多么想孩子像芭蕾舞中的小天鹅一样优雅。
但是,我很快就纠正了自己的想法。因为我详细询问了我周围小时候学过艺术课程,如钢琴课、舞蹈、绘画的朋友。一位从小就弹钢琴考了级的朋友说,自从上了大学后,再也没有碰钢琴一下。当时如果不是家长拦着,他几乎就要把钢琴给砸了!他现在是一所大学的副校长,奉劝说,如果不是孩子喜欢地发狂,哭着喊着要自己去学,就不要去学!
于是,我就带小丸子去看了一些芭蕾舞有关的电影、绘本,还把丸子爸爸在巴黎买的德加的那组芭蕾舞绘画复制品,贴在客厅的墙上……总之,培养她对芭蕾的好感。当有一天,我们经过一家芭蕾课堂时,她真的是两眼放光地说:“妈妈,我要学芭蕾舞”。
我们并没有就此给她报名,而是又“冷落”了她很久——直到过了几个月后,她还是说想学芭蕾——我们才开始考虑去上。
第一步,由于我们不想让孩子去考级,只是想让小丸子享受芭蕾的氛围,培养艺术气质。所以,我们首先排除了那些以考级为目的的兴趣班。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芭蕾班的区别,我还专门带丸子上了一堂专业的体验课,过程一如想象中的生硬、冰冷,果断放弃。
第二步,考察了几家环境好、教师素质高的芭蕾机构,选了一家俄罗斯老师的小班(只有6个小朋友),丸子去体验课时非常喜欢,当即就交了不菲的一个学期的学费。后来,发现也有弊端。由于收费较贵,对生源的选择就放松,一些年龄、兴趣明显不适合、不喜欢的孩子,被家长送了进来。每次,热情的老师在带领大家学习的时候,都有一、两个孩子缩在角落里不肯配合。所以,虽然老师很喜欢小丸子(她属于很认真的那种),但我们也还是离开了。
第三步,找到一家就在我家楼盘隔壁,步行5分钟的一家芭蕾俱乐部。是一位日本老师开的,已经有10年历史了,口碑非常好,价格很公道,但超级难报名。我去候补了名单之后,经常去守候,足足等了几个月之后,才获得了面试的机会。
这个机构既不豪华,也不简陋;对学生是否喜欢芭蕾舞有要求,并不是交钱就收;教学上既不像考级班那样死板,也不会放任,而是严肃与活泼结合;学生按年龄和程度,分为不同的班,每班十位左右;虽然没有考级,但也有演出的排练。
最终,丸子就在这家芭蕾舞机构安稳了下来,还影响了她的好朋友也一起去学了。
同样,关于美术、音乐的兴趣爱好的培养,我也是按照这种方法进行的。由于小丸子特别喜欢绘画,几乎每天都自己画几幅画,所以,我一直都很想让她进一步学习。
于是,我咨询了中央美院的老师、工艺美院的老师、已经成名的艺术家等等,几乎所有的专业人士都告诉我说,绘画中的技法是最为次要的,想象力才是最宝贵的。如果太早学习技法,就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
我问,那多大才适合学习绘画技法呢?他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12岁左右。在这以前,只要保持绘画的热爱就好了。那么,家长可以做什么呢?可以带孩子多看、多画,尝试不同的艺术手法(尝试用各种笔、颜色画,可以摄影,还可以玩泥巴,做手工等等),最好开拓下视野,培养下艺术品位。
于是,虽然小丸子现在还特别喜欢画画,但我一个教技法的绘画班都没有给她上。而是尽可能多地看展览、去不同的地方旅行,保持绘画的热情。同时,上了几期侯伟哥哥的小艺术家课程,培养对艺术的感知力,如法国园林、墨流画、建一个城市等课程。小丸子对小艺术的评价是“我最喜欢侯伟哥哥的课了,真好玩!”
另外,孩子的兴趣可以有很多,而时间有限,请让孩子去培养自己“真正喜欢”的兴趣,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我理解,很多家长生怕孩子错过了孩子发展的可能,于是就什么班都报。但是,家长请想一想,一个孩子,怎么可能同时在体育、艺术、科学的不同领域,取得相当的成果呢?
而且,任何一种专业的修养,无论是音乐还是绘画,以致运动,都大致需要1万个小时的不断学习、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孩子的学习、生活其实是相当紧凑的,时间是有限的。与其让孩子在每个兴趣班之间疲于奔命,消耗精力,不如将少量的兴趣,深入学习下去。
然后,和大家分享另一个培养孩子兴趣的途径。有很多官方的文化机构,民间的公益组织,其实都有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与课程。
文化机构,譬如我经常提到的法国文化中心的图书馆。那里就有专门为儿童设置的图书角,里面有随时更新的、适合各个年龄段孩子的绘本、图书,中文书、法文原版书都有。图书馆免费为儿童办理借书证,还定期有适合儿童观看的电影放映。实在是一个适合孩子学习感受不同文化的课堂!
另外,则是公益组织,如我最近接触到的自然之友。他们设置了带领家长和孩子,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非常有趣有益的课程!比如蒙上眼睛去感受草地、花朵、土壤、鸟鸣,以及给每个人寻找“我的树”等等。这些课程,由专业的人士设置,志愿者带领大家一起分享。既学习到了很好的自然知识,也让孩子了解公益组织是如何运作的。真的是非常具有学习价值!
这只是列举了两个个案,相信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信息来源,用心去寻找,有更多的适合孩子去体验的课外课堂。
最后,希望每个孩子,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有多少的成就,居住在哪里,都能终身保持自己的爱好,享受美好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