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小时候我对江南的印象主要来源于课本里的古诗词,无论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还是“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都让我这个在北方长大的小孩感到无比的稀奇和向往。
所以我早早就立下了 “我要下江南” 的誓愿。高考填报志愿那天,我在地图上圈圈划划,所填的大学无一不是地处江南。
经历过无数个挑灯夜读的日子,我终于梦想成真,以一个学子的身份如愿以偿来到了梦寐以求的江南——上海。

但是关于上海究竟是否属于江南,似乎历来有些争议。从地理意义上来说,上海的确处于长江以南。从文化意义上来说,虽然今天的上海在世人的心中,是一个以海派文化著称的国际化大都市,但海派文化仍是以江南传统吴越文化为基础,开埠后融入了西方文化元素后逐渐融合发展而成。
说起江南,总让人想起小桥流水人家,想起烟雨迷蒙中的乌篷船,想起戴望舒笔下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其实上海也有这样的地方,那就是位于青浦区的朱家角古镇。那里可以满足我对江南的所有想象。
漫步于古镇的青色石板路上,路边是依河而建、错落有致的民宿客栈,大红的灯笼高高悬挂,好似迎接每一个寻梦而来的异乡人。
这些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走过千百年的沧桑岁月,向每一个来访者述说它曾经的故事。处于小镇中心的是建于1903年的大清邮局,红砖灰瓦,临街而立,门口是清代铜制的邮筒,一条雕刻的龙在邮筒上蜿蜒而上,庄严中透着一股高贵之气。在通讯异常发达的今天,向远方的朋友寄一张手写的明信片,投到绿漆斑驳的邮筒里,是一件多么奢侈而又浪漫的事。
曲曲折折的河道,每隔几十米便是一座半圆形的石拱桥,桥下面是穿梭往来的乌篷船。古朴的船桨将碧绿的河水激起一层层的涟漪。

沿着石桥拾级而上,穿过几条小巷便来到了课植园,“课植”意思是说“读课之余,不忘耕植”。这座庄园曾是一户姓马人家的私家园林,主人为了打造这座园林,曾游遍江南各处,将各家园林之精华集中于此,所以在这里会看到上海豫园风格的荷花池,也会看到苏州狮子林的一些元素。
既然说起园林,那就不得不提豫园了。豫园里最有名的当属九曲桥,弯弯曲曲的石桥横在湖面上,九曲十八弯,且每个弯曲的角度都不一样,有的是九十度,有的大于九十度,每一个弯曲的石板上都雕刻着一朵代表季节性的花朵,如正月水仙,二月杏花,三月桃花......一直到十二月的腊梅。
每年正月里的头几天,九曲桥上就人头攒动,大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从九曲桥的这头走到那头,目的是走掉这一年里所有的波折和不顺,为新的一年能顺顺当当而祈福。
入乡随俗,毕业成家后,我也常常会在正月初一跟家人一起到豫园赏灯、走九曲桥。图的就是一个吉利。

在上海,除了朱家角古镇,还有七宝古镇,南翔老街,古猗园,大观园....每一个都是我的心头好,去古镇上坐一次乌篷船,去老街上吃一碗老字号的汤圆,买一个当地阿婆做的走油蹄膀,总有一番不一样的味道。
直到今天,我才发现自己能爱上这座城,融入这座城,不是因为她的摩登和现代,而是因为她背后那些安静的、婉约的,透着江南灵秀之气的古镇和园林,因为那是我年少时最原始的渴望。
所以直至今日,闲暇之余我依旧喜欢去古镇走走,不是为了感受那厚重的历史,也不再惊叹那如梦如幻的风景,更多的只是寻找内心最初的悸动。
(2022年度营第15篇,1313字,累计24144字。江南主题作业
齐帆齐商学院12期28天写作特训营第15篇1313字,累计24144字。江南主题作业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