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发生的时间:前几周的一个星期一早上
发生的地点:孩子的上学路上和家里
参与人:案主(程老师)与皓轩,还有孩子奶奶
孩子年龄和性别:九岁,男
事件的经过:
星期一早上,已经到了上课时间,皓轩迟迟没来学校,我与孩子妈妈联系,询问孩子情况,有什么事耽搁了吗?孩子妈妈说立马联系奶奶,结果孩子在上学途中磨蹭,走在半路,拉拉扯扯就是不愿来学校。因为离学校不远,我刚好第一节课没课,我就立马起身出去找孩子,在途中刚好看见一群老奶奶围着一个孩子,有一个老奶奶在拉扯孩子,我上前一看,就是我们班皓轩。奶奶大致和我说了一下,说孩子不想穿这件衣服,觉得小了,就一路扯自己的衣袖,不肯进学校,我知道,肯定没这么简单。我看着孩子,确实就是在一直拉扯。我走上前,一下子牵过孩子的手,就开始询问。
对话详情:
孩子:沉默
我:是不是想要换一件衣服?
孩子:不说话沉默。
我:走和程老师一起去学校好不?我把他找学校方向拉,他往后退。多次尝试失败。那我们回去换衣服,掉头就往回走,这是他很主动就跟着一起。
孩子:孩子一直不说话,默默跟着。
我:一路上不断地尝试想让他开口和我交流,可都没成功。一路到家,他奶奶跟在后面,不断吐槽,不断数落孩子作怪。
孩子:依旧不说
我:你要穿哪件衣服,自己去拿来换上,换好再和老师一起去学校。
孩子:孩子依旧不说话,但有自己去衣柜找衣服,我看见奶奶拿了一件格子衬衫,很适合这个天,我顺手一指,这件衣服挺好看的,就穿这件吧!
我:孩子默默拿上衣服,换好衣服。
事件的结果:
等孩子换好衣服,叫他背上书包,我给他提着饭盒,一路很顺利地走到学校,进入校门,我就让他自己到班级去。从那件事之后,孩子依旧多次生病迟到,老是说自己身体不舒服,被奶奶带去看病,但从来不提前说明情况。专门去接他那一次,我就多次叮嘱,如果生病身体不舒服,需要晚到学校,叫奶奶给我打电话,说一下,可没有一次接到过电话。我询问奶奶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孩子说奶奶没有电话号码,可是上次去他家,专门在他奶奶手机上留了电话号码。后面到现在为止,没有不来学校的情况,就只是迟到晚来。
今天首次以助教身份主持演练,通过第一轮沉浸式地情景还原,帮程时前老师成功拿到了小皓轩的心理感受——老师说的太多了,一点都不想听,就想赶紧逃离。作为陪练的勇敢的张贞云老师通过初次演练感受到了程老师的感受——看到油盐不进、沉默不语的“小皓轩”,越说越急躁,最后情绪反倒被“小皓轩”拿捏。
第二轮,张贞云老师通过反思,运用所学方法——341肯定法,肯定皓轩的情绪、动机、做得好的地方;看到了孩子的不自信,通过交还选择权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给我们做了一个成功的示范,也让我们懂得处事时可以避开的坑以及明白了原来我们可以这样做。“小皓轩”纵然在第二轮演练中依旧不言语,但是当听到“程老师”说看到了衣服让他不自信,问他“愿不愿意自己去选择”的时候,他却用肢体需要回复了对“程老师”的接纳。
突然觉得好幸运,首战即成功。我知道,是因为我们“皓轩”的单纯,也因为我们“程老师”的智慧与魅力触动了那个看似刺头实则很好搞定了小“皓轩”,让本以为的惊涛骇浪也变成了温柔可怜的小涟漪。
感谢程时前老师提供的案例,让我们有了不一样实战的体验。感谢勇敢迈步的张贞云老师,让我们知道了处理问题前先解决情绪的必要性。感谢今天参与观摩的所有小伙伴,因为你们的陪伴,让成长之旅多了些坚定的勇气。
渴望被尊重,渴望自信地展露是人的本能,不分年龄,不分性别。还每一个生命该有的尊重,生命才会健康绽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