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必须不时孤独和沉思。——(挪威海洋学家)南森
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德国诗人)歌德
孤独——已经死去的一切仍存在于我们心中的一座活坟墓。(法国诗人)雷尼埃
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黎巴嫩作家)纪伯伦
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英国博物学家)赫骨黎
第一,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容易感到孤独。
通常人们会认为,老年人更容易孤独,调查发现,年轻人的孤独感更强。其中,16至24岁的人最容易感到孤独,他们中有40%表示自己非常孤独。其次是35至44岁的人群,有35%的人容易孤独。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反而最乐观,只有27%的人表示孤独。不过,他们也表示,自己最容易感到孤独的时候是青春期。孤独也许跟特定的人生阶段有关。年轻人调节情绪的经验少,所以对孤独的感觉更强烈。
第二,孤独的人社交技能并不差。
人们会认为,孤独的人是因为交友困难,提升社交技能会缓解孤独。但实验发现,孤独感强的人,社交技能并不差。社交的要素之一,就是体会别人的感受。孤独的人更能感受别人的情绪,并随之调整自己的反应。这会为他们赢得别人的好感和信任,促进社交。孤独的人不是社交技能差,只是难以应对社交场合中的焦虑,而不想去社交。
第三,女性更容易因为孤独而感到羞愧。
很多人认为表达孤独感是件羞愧的事。相比男性,女性更容易有这种心理。她们认为,人们会更同情那些孤独的人,这让她们感到羞愧,因此容易隐瞒自己的孤独感。研究人员也称,这种羞耻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第四,常感到孤独的人更有同理心。
一项实验调查了人们的两种同理心。一种关于他人的生理疼痛,比如别人不小心被门夹到手,或者被蜜蜂蜇伤;另一种关于他人的社会疼痛,比如在学校遭到霸凌,没被邀请参加派对或失恋分手。
在生理疼痛方面,孤独的人和不容易孤独的人,他们的同理心差别不大。在社会疼痛方面,容易孤独的人同理心更强。可能因为他们体会过类似的痛苦,对相同处境的人更有同理心。
第五,积极独处的人并不一定孤独。
“独处”和“孤独”不一样。超过80%的人表示,他们喜欢独处,愿意一个人花时间做些事情。他们主动选择独自一人的状态,因此这是积极的。
同时,他们中又有30%的人表示,如果独处久了,或长期一个人生活,也会感到孤独。那就变成不得已一个人的状态。这种感受如果久了,就变成消极的,也会影响健康。
所以,应该鼓励积极的独处,但是当独处让你感到孤独时,就要想办法克服消极心理。可以用工作、社交,建立亲密关系,关爱他人等方式,来应对孤独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