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安徽师范大学亲子教育
【原创】语言的魔力之初级赞美

【原创】语言的魔力之初级赞美

作者: 张光辉岁月如歌 | 来源:发表于2021-10-20 02:30 被阅读0次

    随着家庭教育的普及,家长教育意识的提升,越来越感受到教育孩子是个技术活,不花点时间学习,不掌握一些方法,还真会搞的鸡飞狗跳。

    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单纯的简单粗暴的方式,越来越不适合现在的孩子了。爱与规则是一对平衡,过度疼爱成了溺爱,规则太严又变成了控制,可是如何把握那个度,确实不容易,做父母真的不容易呀。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一个小技巧,就是表扬的技巧。其实,我不太喜欢用“表扬”这个词,因为表扬给人感觉就是为了做而做,表扬是针对行为的。我喜欢用“赞美”这个词,赞美是针对品质的。

    什么?赞美还有技巧,狂夸一顿不就行了吗?夸人谁还不会呀?什么“你太厉害了”,“你真棒”,“你是妈妈的好儿子”等等,是不是我们常用的表扬词汇?可是,这样的表扬效果如何呢?孩子有没有说过“算啦算啦,你别说了”之类的话呢?为什么孩子对表扬还排斥了呢?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今天就从心理学上跟大家探讨一下表扬这件事。

    回到上面的案例,为什么孩子对以上的表扬没有感觉,甚至反感呢?我们说,没有好的感受,就没有好的接受。我们思考一下,如果你天天听到这样的话,就像天天吃同一道菜一样,再好吃的菜时间久了,你会不会觉得腻呀?没有新意就很难入心,虽然头脑上也蛮享受的,可是却很少有触动的感觉。

    以上的表扬就属于走脑的,只有走心的表扬,孩子才有感觉。那么什么样的表扬,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呢?下面我来简单分享一下初级赞美的三步奏

    第一,说出具体事实。

    比如,你帮妈妈拿东西,你用完东西物归原处,你很认真很及时的做完了作业……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做的具体行为,当然,我们还可以说的更加具体,比如“你很认真很及时的做完了作业”,我们可以加入更多的细节,“我看到你周末回来以后不用妈妈提醒,很认真的做作业,我关注到你做作业时特别专注,字也写得特别工整,比如语文的周记,写得像印刷的一样”,这样对于事实的描述是不是特别具体?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直接表扬“你真棒”和先说出具体事实再肯定他,哪个感觉更好?显然是后者,是吗?因为后者说出具体事实,一是表明爸爸妈妈是真的很认真的在关注我,满足了孩子被关注的心理营养。很多孩子的偏差行为基本都是求关注,你不给他好的关注,他就用不良行为引起别人的关注。人是无法接受不被关注和不被重视的,追求存在感是人的本能。所以,我们父母在表扬时说出具体事实,就可以满足孩子这一块儿的心理需求。

    说出具体事实,二是表明我们说的话是有例证的,不是为了说而说,而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有事实作为支撑,孩子感受到真实可信,才会有感觉。所以,我们感觉一下那个“你真棒”,有没有给人一种为了表扬而表扬的感觉,似乎是一种程序化,敷衍或者应付。你做了事情,我就表扬你真棒,你做得不好,就没有。时间久了,孩子的神经系统就被强化,有些孩子就为了获得表扬而去做事,没有表扬就垂头丧气,或者干脆不做。

    第二,就是说出你的感受。

    比如孩子帮妈妈(我很少说帮妈妈,我一般说帮家里。因为帮妈妈,意味着这些事情原本是该妈妈做的,其实家务是每个人都要承担的)拖地,妈妈感到特别开心。为什么要说出感受呢?前面说过,我们要说走心的话,孩子才有感觉,而说出感受就是走心。我们说出自己的感受,给孩子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感觉呢?潜意识里,孩子会自动感受到价值感,荣耀感,也就是我做的事情,可以给别人带来好的感受,这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我们的传统文化都教导我们要谦虚,所以才有那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话,其实从心理学上来解读,这句话是值得推敲的,一个没有力量的孩子,你还让他谦虚,他还能活出自己的自我吗?如果对于内心力量很足的孩子,我们是可以适当的“敲打”一下他,让他不要太骄傲的,因为内在力量足,所以稍微敲打一下他,不会受伤。

    我们的传统教育里,是很少表达感受的。所以,我们中国人较之外国人,活得比较压抑,不够洒脱,有什么就压抑在心理,哪怕开心也只是偷偷开心,所以就有一个词叫“窃喜”,这都是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系的。而让一个孩子有力量,首先父母要懂得表达自己的感受,孩子也自然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活得更加真实,没有太多压抑,当然也会减少得心理疾病的风险。

    第三,带出身份。

    什么叫带出身份?举一个例子,比如还拿上面那个孩子帮助家里打扫卫生这件事作为案例,我们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说出了具体事实,也说出了我们的感受,接下来就可以说“可以看得出,你是一个勇于担当的人”,从一个扫地的行为,上升到“你是一个勇于担当的人”,这是由一般行为,上升到品质,这是身份的塑造,在心理学上这叫催眠。我们的语言具有催眠作用,而我们只是用在了错误的方向上,比如你真笨,没有人比你更笨,这也是带出了身份,只是这个身份是夺走孩子力量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三为原则,即是“定为,装为,成为”。简单来说,就是你不断的给他一个身份,他就会活出这个身份来,行为自然配合这个身份。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原本很有潜力也很有能力的孩子,因为父母的负面催眠,变得很消极,常常偷懒逃避,让人很不解,这就是背后的真相。关于这个“三为”定律,有时间再跟大家详细分享,因为今天的重点是初级赞美。

    好,上面就是初级赞美的三个步骤,归纳一下就是:说出具体事实,说出感受,带出身份。最后要提醒各位父母的是,千万不要说“我希望你以后……”之类的话。比如刚刚赞美了孩子考出了好成绩,结果来一句“我希望你继续加油”,或者“千万不要骄傲哦”之类的话。为什么不要说呢,我知道很多家长很不解,也忍不住想说,因为不放心,害怕他骄傲,担心他不再努力。我想说,虽然我理解各位父母的心情,从道理上好像也没有什么毛病,可是我们的父母却在不知不觉投射我们的不安全感。这样说,到底有什么后果,心理学如何解读呢?

    心理学上是这么解读的,没有好的感受,就没有好的接受。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刚刚你得到了赞美,是不是很开心,正在开心的时刻,突然听到“我希望…”之类要求的话,感受会怎样?有没有压力?也许他这次考试考的好,有偶然因素,比如刚好考到了自己熟练的内容,下一次是不是就不一定了?你的希望那句话,带给他怎样的感受,我想此刻我们是比较清楚了。也就是,好的感受和不好的感受同时存在,你觉得我们会要哪一个?

    心理学表明,人的行为有几百万种,可是人的动机只有两种:一是追求快乐;二是逃避痛苦。在表扬这件事情上,前面三个步骤是传递快乐的,让孩子感觉愉悦的,而后面加上“我希望…”这句话是让孩子有压力的,属于痛苦的。这两者同时给到孩子时,就有了矛盾,孩子会作何取舍呢?

    马斯洛需求理论表明,人的安全需求受到挑战时,人首先选择的是不受伤,其次才是更高级的关于快乐的追求。所以,答案就出来了,孩子宁愿不要你的赞美(快乐),也要避免你给他提要求(痛苦),所以他会把你给的赞美统统还给你。所以,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将我们先前所做的努力(赞美三步骤)化为乌有,不但前功尽弃,而且还会破坏关系,孩子会在潜意识里认为,你赞美我是假,说出最后一句话才是真。

    所以,我们有没有感觉到,我们的语言特别厉害?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效果完全不同。所以,表达方式比表达内容更重要,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到此,赞美三步骤和注意事项已经分享完毕,文章可以结束了。可是我知道,有人肯定有疑问,既然分享的是初级赞美,那就意味着还有高级赞美喽,没错,学霸父母就是不一样,会逆向思考了,点赞!

    关于高级赞美,这个属于更高阶的语言技巧,涉及到米尔顿语言和催眠,有机会我会跟大家详细分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创】语言的魔力之初级赞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pwz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