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艺术体育项目式学习的意义

艺术体育项目式学习的意义

作者: 微澜细语 | 来源:发表于2017-12-21 13:04 被阅读378次

    项目式学习是以真实情境为背景,运用学科知识,习得必要技能,以学生为中心解决真实问题的学习方式,并可能演化为学生行走世界的思维方式。项目式学习,通过课程的重构,解决学校低效困扰,尤其把教材与生活、原理概念与经验碎片、综合素质与技能发展等高度融合与联结起来,既立足当下,也面向学生的未来。

    一、当前艺体学习的现实困境

    艺术包括了建筑、雕塑、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电影等八大类别。当前的学校艺术教育,仅仅是粗浅的音乐与美术的知识学习。从现实来看,大多数人所经历的12年基础教育,并没有在学校真正因为音乐或美术的学习,形成唱歌、跳舞、绘画等兴趣或一技之长,甚至连简谱都未必能辨识;而体育,如果不是因为升学要求,或者一些体育特长可以支持提前招生,比如篮球、足球或田径等项目,孩子们连足球场、篮球场都未必有时间进入,更别说养成一项体育技能,以保证的终身体育运动习惯。总之,当前的学校艺术体育教育,并不足以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有尊严”的玩(休闲),让我们因为“有意义的玩”而结交、拓展更为广阔的人际圈子。

    二、重新认识艺体课程的意义

    从理论上来说,课程不应该是静止的“跑道”,而应该成为对个体生活经验的改造和建构,成为自我的“履历情境”(biographic situation),意味着个人的阅历的积累——读过什么书、遇到过什么人、玩过什么有意义的游戏、去过什么地方、聊过什么话题……个人“在跑道上奔跑”的过程,最终决定了个人的思维方式、视野、情怀与追求。

    艺术开启大脑,为孩子打开通向认识美、感知美、创造美的世界的大门;体育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终身身体管理的良好习惯。从脑科学研究来看,通过课程的整合让学生通过舞蹈、音乐、绘画或肢体运动来获得对所学概念的体验,促进学生对所学概念的理解,可以加强了儿童脑神经与外部世界的联结,也能丰富社会情感的发展——艺术与体育,提供独特的视觉境界,增进美的感受,增加竞争和合作的意识,并具有传达维系与开拓精神领域的功能。艺术体育带来的愉悦和情感刺激,是学习的动机,更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显然,艺术和体育,关乎着个人的精神品质与生活质量的高下。

    也因此,艺术体育的课程,尤其不应该是教室里固定的、静态的、物化的知识文本,而是在特定的情境下由师生共同创生的一系列“事件”,是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艺术与体育世界的体验。

    项目式艺体学习的优势在于,通过选择,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真正探索兴趣并展示才能,学习如何管理时间并独立或在合作中学习会自我管理,为未来的升学、进入职业生涯、成为一个心灵丰润的生活者,及合格的公民做好准备,因为真正的学习往往与真实的生活相关,参与并主动建构有意义的学习与工作。

    三、构建项目式艺体课程的策略

    优化课程、优化学程,改变课堂,艺体教育才能得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才能得以提升。 艺术体育项目式课程的目的,是将艺术体育的学科知识打碎融入到一个个项目中,让学生在较长一段时间里,通过项目式学习中发展一项艺术体育兴趣或特长。

    项目式艺体课程,首先在于优化学程,即课时的保障。

    学校的课时(一周35课时,45分钟一节课)是有限的。在追求分数的这一所谓的教学质量目标下,音乐、美术和体育的课时,很容易被挤占。45分钟的课堂,一首歌或者一首曲子还没有开始练习下课铃就已经响了,下一次的重新开始又是匆忙的结束。久而久之,在艺体方面一事无成,也意味着审美能力的缺乏与艺术品位的低下,美与情感的短缺带来的空虚、单调也意味着令人窒息的学校生活。

    将过去分散到每周1-2次的音乐、美术课时,重整为90-100分钟,以长课时来保证课程中知识点的输入、技巧练习的完整、连贯和持续性。

    其次,学习内容的重构。

    按艺术的八大内容,重整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其中融合的不仅仅是音乐、美术,甚至包含了语言与表达、科学与创造、社会实践与服务等。学校的艺术课程可以重整为:手工、书法、水彩或素描、中国画、茶道、合唱、管乐或弦乐、戏剧等项目式学习。体育则可以重整为:太极、跆拳道、田径、大球类、小球类、游泳、射击、马术、帆船等项目。

    课程的开发,必须遵循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相结合的原则,围绕着学科的课程群开发的基本要素:以知识点为中心、以方法(技巧)训练为中心,以合作(团队)为中心等,追求国家课程的落实及兴趣特长的差异性、个性化发展目标的实现。一个项目不需要同时涵盖多个课程目标,对知识的深度探究和理解、技能的持续训练才是艺体项目式学习的核心。我们需要的是,选择一两个艺术、体育的重点知识,深入研究、扩展,可以跨学科、跨学段学习。

    第三,学习方式的改变。所谓知识,总是包含了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两个方面。即谢夫勒(I.Scheffler)说的“知道是什么(knowing what)”和“知道如何做(knowing how)”两个方面。当下学校艺体教育,严格地说,学生既不知道是什么,也不清楚怎么做——在艺术与体育世界,存在着一个“隔离”,即实质性思考和外在的行为之间的另外一个领域,“感悟(洞察)”,它是基于高度的注意力带来的、同客观世界直接接触时的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直接体验。因此,艺术、体育的学习,是需要在情境、互动、使用工具、试错中的“实作(doing)”,而不是教师讲,学生听。艺术体育学习,与自己密切相关,才能真正产生对自己的认识(自我概念),才能真正发生“学习者的经验的意义”。

    最后,是对艺体学业的评价优化。优化评价,是更为明确、清晰的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一个开放的、跨学科的、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天赋所有,主动参与其中,在一个学期或学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做一件有趣并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学习的效果自然更好。

    学校的一面面墙壁,可以成为展示学生艺术作品的主要场所。每个月的学生才艺舞台,可以成为学生个体或者团队才艺展示的地方。每个月或每个学期的主题活动或节庆,可以成为学生集体展示、汇报的舞台。学校的运动场、学校附近的社区,都是学生展示自己,服务社会的机会。

    艺体学业的评价,更大的意义在于自我诊断与教师指导,而不是终结性评价或评比。评价,是学校师生以一个项目组为单位,共同筹备、规划、讨论、执行过程中的过程记录,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学习过程,是在相对长的时间里,聚焦1到2个项目的学习,发展兴趣培养特长的过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自我诊断、自我改进,也是为了相互欣赏、相互鼓励,凸显个性化发展,激发人人的主动学习的动机。

    四、艺体项目式学习重构的难点

    首先是师资。艺术、体育是学校的小学科,教师少,专业面并不广。除了购买服务,可以利用本校其他教师的兴趣爱好,比如羽毛球爱好者、乒乓球爱好者、茶道爱好者、围棋爱好者……这些学科教师在艺术、体育水平可能达不到专业水准,但是带领孩子们入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是合格的。对于教师而言,通过艺体项目式课程的开发,转变角色,从“教会”到“会教”,拓展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信心,也可以进一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更丰富的领域与学生互动,发现学生特长、激发潜能;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教师拓宽自己的生涯发展意识,自我发展兴趣爱好,注重自己的艺术修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升生活品质。理想的状态是,学校的会计可能教合唱、校医教羽毛球、语文老师教缝纫手工制作、物理教师教摄影编程,而化学老师教茶道与咖啡制作等。最终的结果,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发生再一个个鲜活的教育现场中。学校成为一个“教育场”,不仅仅是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更是一个互动的、富于生命活力的生活与学习空间,在这个空间,个体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自己,个性与共性互补,并生成独特的校园景致与学校文化个性。

    其次,是教师角色的转变。艺体项目式学习,目的是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学生需要为自己的兴趣、特长发展负责,而不是由家长教师控制。所以,艺体课程是必修的,但是也是自主选择的。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可以适时引导、鼓励、干预,但是更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自主行动、主动学习,在艺体项目学习过程中发展自我管理能力。

    最后,是对教师的绩效评价。教师参与的工作越多,是否在绩效上给予显示与鼓励,这是学校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时必须考虑进去的。开发相关艺体育课程需要时间、智力的投入,课程实施会增加教师的课时量……涉及到项目过程中是按教师个体计算还是团队计算,这些都应该成为评价标准中应该考虑进去的元素。

    艺术体育教育的质量提升,最终将引导孩子发展对事物、对自己、对他人,对美的世界,对运动,都将有着很强的敏感度与表现力。艺体项目式学习,是真正基于儿童的立场,去激发其内在的生命能量,使得儿童的生活充满直觉、想像与创造,这种伴随着情感形成的技能,将为他们树立主动探寻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意识,会将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依托一个具体的事物或场景,唤起儿童原有的专注、坚持、不断探索的学习本质,成为一个真正的终身学习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术体育项目式学习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pxa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