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公司的通病?
当我们酸酸的吐槽大公司的时候,总会提到的一点,就是组织的效率问题。
经常拿出来对比的,就是一些创新行为上的执行效率,创业公司三个月已经出了成品了,大公司的计划书还在领导的办公桌上压着呢。
当然,事实是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事物的其中一面。
公司所处的阶段不一样,战略目标自然也不一样,小公司求的是效率,而大公司求的是稳定。不管是在工作流程中,还是在项目创新上。
在工作流程中,体量的不同,决定了思考的角度不同。小公司往往不太会讲究风险控制,因为就算出现了错误,损失也不会太大,而且小公司最重要的目标是活下去,然后才是增长。
大公司就不一样了,当公司的体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小的细节也有可能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
比如合同中的一些条款,比如公司运行中的一些流程漏洞。
对于大公司来说,每一个合作的项目体量也是非常大的,比如一个几千万甚至上亿的项目,某些条款的一字之差,就有可能带来上千万的损失。
比如最近特别火的商业片美剧《硅谷》第二季最后一集,就是因为合同条款中某一条款问题,就错失了一个未来市值20亿美金的项目。
经常被诟病的报销流程也一样,小公司沟通层级少,规模也少,资金量小而且流动相对透明,但是大公司组织复杂,财务系统复杂,一个小漏洞就有可能被人利用,从而造成超大的损失。
所以,大组织都很讲究控制。
2、还是长大后的必然?
宁向东老师在清华管理学课上,专门为控制单独开了一周的模块来学习。
以前处于吐槽疾病的很多“诟病”,其实是企业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
当追求一些东西的时候,必然会损失另一些东西,大企业追求控制和稳定的时候,必然会失去灵活性。
当然,大部分的控制都是为了防范风险性的损失。
用期望收益来算,当负的期望收益(风险发生率*风险损失)超过控制体系带来的效率流失、组织成本的时候,这个体系就应该开始建立起来。
举个例子,某个公司一年内发生A风险概率是1%,预期损失1000万,发生B风险概率是0.1%,预期损失是1亿,,,,这些ABCDE,,,风险损失加起来可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只要实行一个严格的控制体系,就可以把这些损失一起降下来。
即使这个控制体系,会让组织的效率降低,甚至于错失很多创新的机会。
说到创新,成熟企业的管理者,和创业者屁股下面的位置不一样,思考的问题也不一样。
创业者负担小、没什么羁绊、手上也就一个项目,自然而然会全力以赴去干,但是成熟企业管理者手上有N个创新项目,甚至于还握着一大笔现金流随时可以在市场上收购一波波项目。
那么自然而然对于项目的重视程度,没有创业者那么重,而且冒险性也不会那么高,毕竟很多颠覆都是要损害公司原有业务线的。
3、控制是一门艺术
不过,控制除了控制风险以外,也有效率层面的考量。
比如很多业绩控制,项目进度控制,还有管理控制方面,这些制度和方法论,虽然也叫控制,但是更多的是为了组织团队成员的战斗力,从而提高效率。
这里的控制,是一种掌控感。
比如业绩控制,在管理层面上,如何给予制定目标,控制好每个团队和员工的业绩,然后时刻把控好业绩的完成可能性,完成后的奖励,也是一种控制。
再比如项目进度控制,有流程上的控制,也有时间上的控制,比如流程分解,比如甘特图等等。
还有就是管理方面,大组织管理者为了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像特务处哈,东厂西厂检查处哈,都算是这方面的控制。
这些都是在风险层面以外,对于公司组织效率提升上的控制,是另一种控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具被用在的组织管理中,控制所带来的负向的成本也开始被互联网所瓦解。
比如从前信息不流通的组织里,打小报告是一种上层获取信息,控制全局的最好用的策略,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各种日清卡、网上协作平台的使用、沟通工具的越来越便利,这些控制也在慢慢离我们远去。
同样的,像网飞、谷歌这种扁平化组织越来越成为互联网公司学习的对象,而且大数据体系下,流程控制的时间成本会越来越低,很多系统性风险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去预防。
技术的进步,让大组织的“大”一点点在缩小,自然而然,风险也在慢慢的缩小,更多的风险将转移到外部,自然而然的防守就变得不在重要。
这时候,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就像增长是解决一切公司问题的神药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