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
毕业半年,我发现,我好像逐渐失去了学习的能力。很多课本上学过的知识老师讲过的知识点,忘得几乎是一干二净。
可能有些人会说你又不读书了,忘了就忘了呗,没啥大事。
其实不是的,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尽的过程,当你无时无刻在学习新知识时,你会发现自己好像永远年轻着。
说说我的感受吧,我前段时间考了小学语文的教师资格证,其实我很想考小学英语,而且只从基础上说,初中英语也还行,之前有做过我弟弟的英语试卷,很容易。
但是小学英语的面试需要全英文,然后我发现自己的口语太差了,差到我甚至感觉完全不会说了,很多发音越来越蹩脚,好歹也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啊。
我们学的英语从来都是应试教育,自己也很难有纠正自己发音的觉悟,考试成绩高就好啦。
我记得大学的时候,我们英语老师实实在在地纠正了我的发音,对于“v”这个音,当时觉得很丢脸啦,好在班里同学很多都英语不太好,所以人在一个相似的圈子里,不太会苛责自己。
如果我当时处于一个好的英语专业班,结果或许会有所不同,我可能会竭尽全力去纠正我的发音,苦学英语。
大学时,刚开始北方口音很重,室友笑话我的同时会纠正我,由于从小老师就说:“你们不要和我说前后鼻音,我也分不清”,导致我“un、ong”分不清,“in、ing;en、eng等”均分不清。
其实总是被笑话难免会有些自卑,想报普通话也一直没有报名,室友说再好好练练,自己也怕结果不理想。
毕业后下定决心好好准备练习,看了一些视频,我发现大概我没学过拼音吧。还好最后结果还不错,但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是一个稍漫长的过程。
仔细想想,母语都没学好,又怎能学好外语呢?
有时候自卑不仅仅源于自身,还源于外在的环境及言语。当你处于一个相对优越的环境中,难免会觉得自己格格不入,况且这个过程中还会有人否定你。
还好,我现在正在一点点建立自己的自信心,不受他人影响,做自己想做的事,给自己加油打气。
依然很感谢他们的提醒,让我一点点矫正,而不是一直处于不自知不改正的境地。人呢,总会逐渐在批判中成长,不过是好是坏并不可知。
诗和远方
杜甫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上学的时候只觉得这些诗句要考,却没真正体会过要表达的意思。慢慢长大了,开始研读古典文学,研究古代诗词,原来很多事情,古人早就给了结论。
真的要开始写作才发现,自己看过的那几本书真的不算什么,写出的东西也基本拿不出手,才想到说要好好阅读,好好积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当代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每个人想法看法都不同,古人认为读书有三境界:书到用时方恨少;书山有路勤为径;腹有诗书气自华。
要我说,诗和远方我都要。
读书会带给人一种精神的享受,一种豁然开朗的心境;而远方会让你感受到书中所说世界万物的美好,会让你阅人无数,让你内心豁达而平和,见识过世间种种才会感叹说“不过如此”,而不是坐井观天言:不过如此。
给自己一个限定:用十年时间找自己。
或许我现在也迷茫,也孤独无助,甚至想放弃一切,但我希望用这十年换我一个清醒——“众人皆睡我独醒”;换我足够豁达——“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换我心境平和——“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展云舒”。
我希望自己可以不枉此生,不留遗憾。
尽情地只做自己,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有时候杂音太多,难免做不了真正的自己,我忽然明白,独处的意义在于让自己清醒。
我们都只需要做好自己
我逐渐感受到自己生活的乐趣,也慢慢明白了为什么说“距离产生美”。
只因今天我妈又被我姐惹生气了,其实真的很正常,因为我时常也这样。两代人之间难免会有代沟,况且思想观念都不同。到了一定的年纪,会发现,相互之间不干涉真的是最好的方式。
我们不要求父母一定要成为我们想象中的样子,他们也不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这是属于成年人的自由。父母一定要学会放手,作为子女的我们才能慢慢学会独当一面。
我希望在你面前,我是个乖乖女,是个乖巧的孩子。
我一个人的时候,我也可以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你们是我的父母,但首先你们是为你们自己而活,而不是为了孩子而活。
或许我有时候看不习惯的做法,正是你做你自己的表现,我不该干涉的。
最好的状态是:我是你们的女儿,但我也可以做我自己,你们也不是只有父母这一个称谓。
不是所有家庭成员都能和睦相处的,我接受,也不是所有父母都很随性,让孩子过自己的生活。感谢你们能让我独立生活,自由生长。
我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可以拥有让你们过得更好的能力,带你们看看外面的世界,听听外面的声音,可以学着享受生活。
一直以来把孩子作为生活重心的你们辛苦了。
人生无常,事事不一定如意,但做自己足以让我开心,以及喜悦。
【喜欢】会一直推着我往前走。
无论是喜欢的人还是喜欢的事,都会让一个人充满力量。
希望你也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