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樊登解读了《洞见》一书,对佛教里的一些难理解的词,有了一个深入的认识。书的作者不是一位佛教徒,而是一名进化心理学家,他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什么是佛陀最本质的教育。
我们的大脑发出的指令,常常是自然选择,反射反应,所以带有误导和误报的欺骗性。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所以说事情本身无好无坏,一切都是大脑给你的幻觉,让你产生恐惧、担忧和愤怒等各种情绪。而佛学就是让我们学会摆脱这个幻觉。
我们的大脑被七大意识模块所掌控:自我保护、吸引配偶(性)、保护配偶、建立关系、关爱亲属、社会地位、预防疾病。我们的很多选择都被着七大模块所操纵。
人是激情的奴隶,冥想可以培养平静的激情。
何为正念、正定和开悟。
正念冥想、禅修的作用就是为了让我们开悟,关闭或降低大脑默认的模式,进入深度的安宁。摆脱自然选择,看到事物的真相。
佛学上的“三法印”:无常(变化)、苦(求而不得)、无我。
何为“无我”,人由色(色身)、受(感受)、想、行、识组成,哪一个都无法论证是真正的“我”。所谓的“我”,是自己可以控制自己,不做对自己不利的事。事实上,我们的色身会生病、衰老,完全不受自己控制,感受也是,所以终极意义上是“无我”的,“我”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存在。“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何为“空”,空即无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我们看到的各种颜色,只是一种波,是我们人类把它们定义成各种颜色。我们看到的物,在苍蝇眼里看到的,可能完全不一样,哪个才是它本来的样子呢?所以说一切都是空的,我们人为定义的。
我们把杯子的本质定义成装水的器皿,但谁说它不可以是一种乐器,或者用来摔着听响的呢?杯子没有一个本质它一定是怎样的,这就是“空”和“无相”的进化心理学解释。
“不给事物附着评价性的情感内涵,不给它太强的归因本质才是真的自由。”
看到豪车,我们会给它赋予奢华、成功的假想本质,希望拥有它(大脑的欺骗)。其实它就是钢铁、橡胶、电线的组合。
“空”、“无相”并不会剥夺生命的意义,它是一种更合理的价值观,有助于我们获得自由和幸福。
“开悟”就是摆脱大脑的意识掌控,看到真相。我不再是第一,而是寻求“无我”,当我知道“空”的时候,知道事物无本质,我也就不会执着于一些东西的永恒。
接受无我,才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只是世界的一分子。持续佛学修行,不是让你变得无欲无求,而是让你情绪更加丰富、敏锐。
何为“涅槃”,即为“无为法”,而我们习惯的是“有为法”,一切都有其明确的因果关系和轮回。而“无为”是打破缘起,挑出轮回,斩断一切的挑逗、私欲、引诱,达到无因无果。
“凡夫畏果,菩萨畏因”,菩萨是指那些开悟的人。
当我们通过正念、冥修,遇事可以内审自身,而不是简单的响应大脑,在某种程度上就摆脱了大脑的控制,可以抵抗平常塑造行为的“因”,而接近“无为法”的境界。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涅槃。斩断“有为”,进入“无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