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善良永远是对的吗?平庸是恶吗?你会选择平庸的善良,还是恶意催生的伟大? 大家好我是小八,我一直在。
《爆裂鼓手》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观后感的两极分化。比如昨天我们刊登的那篇影评,他的观点和今天这篇的是完全相反的。这两篇文章同样优秀,从个人观点上,我更加倾向于今天这篇,你呢?我希望你在看这部电影或者阅读这两篇文章的时候,不停地问自己开头的这三个问题,它会是一次很好的自省的过程。而这也是《爆裂鼓手》的伟大之处:它不表达观点,而是提出一个绝佳的命题,逼迫你去自省和思考,最终得出你自己的结论。因为这无间世界中,善恶和对错都不是绝对的,而你要走的、走过的路,却是不可更改的。
--------------------------------------------------------------------------------------------------------------------
(文/捌望月)
“他们是怎么成的角儿啊!”
“得挨多少打啊!”
“我什么时候才能成角儿啊!”
《霸王别姬》里,小癞子看着风华绝代的名角,痛哭流涕地发出这三声感慨。 这大概是每一个心怀梦想的人仰望行业巅峰人物时,都想问的问题。 《爆裂鼓手》大概是对它们的最佳解答了。
想要登上最顶点,就要用命来拼!
影片中的魔鬼导师弗莱彻,如果仅仅把他看做一个个体的“人”,无疑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怎么会有如此冷酷无情之人?但是,一旦把他看作名利场的一个缩影、一个象征,就会发现他被刻画得半点也不嫌过份:
面对自己掌控下的乐队(圈内人),他至高无上,予取予夺。因为在这些有所求的人面前,他是决定他们荣辱生死的王者。
面对他的朋友、他的观众(位高权重者或圈外消费者),他既可以小女孩言笑晏晏,也可以激情似火地指挥乐队、柔情似水地弹奏钢琴。因为只有讨好这些人,他才会得到更大的利益。
他不拘一格地提拔新人,在新人过气之时,又毫不念旧地用更新一款补上。由来只见新人笑,有谁曾闻旧人哭?
他睚眦必报,对妨害自己的人,毫不留情地设局将其推入深渊。而当对方有了足够的实力和运程,他又会瞬间尽释前嫌,不遗余力地助你登上巅峰。
感谢伟大的J.K.西蒙斯,是他炉火纯青的表演,塑造了弗莱彻这样一个卑鄙又崇高,冷酷又温柔,虐才又惜才的绝妙人物。赢得小金人,实至名归。
而一开始的安德鲁,在他面前是多么渺小的存在:出身单亲家庭,长相平平,连唯一拿得出手的鼓技,在这所全国最好的音乐殿堂里,也仅算中人。电影前十分钟,他一直是黯淡的,直到弗莱彻忽然闯入,简单抛下一句“B16房间,明早六点,别迟到”,他才第一次成为众人的焦点。这一刻,对爵士的热爱,和对顶峰的渴求,初次融为一体,他开始意识到,想要成为世界为之瞩目的人物,必须要不断攀向敲击的巅峰。
然而任何行业,顶尖者都是万中无一的。
安德鲁用自己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想成为万中无一,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以勤开径,以苦作舟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的这句名言,大概无人不知。但大家却更喜欢引用它的下一句。
“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这句话真是害人不浅,它把一切由于自身不够努力导致的失败,统统归咎于天份不足、运气不好、时候未到。
来说本片的主角安德鲁。
在遇到翻天覆地般改变了他鼓手生涯的弗莱彻之前,他不过是个Nobody。 为什么?
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之一,不够努力。
他太容易分心了,要陪父亲看电影,还要搭讪妹子,连自律精神都欠奉,意义重大的第一次排练居然迟到。
一个有些天分,却不够努力的大一新生,考进最顶尖的音乐学府、加入最高竿的乐队、来到最严格的指挥手下,怎么可能不被狂虐?
如何改变现状,让这个变态老师,让这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师兄,让那些不懂得尊重的亲友刮目相看?
对于一个毫无背景的人来说,我实在不知道除了“努力”以外,哪里还有第二条路。
于是他陷入癫狂,一遍遍听唱片打拍子找感觉,一夜夜在鼓房里疯狂敲击,直到血染鼓面——有没有发现整部片子跟练鼓无关的场景极少?因为这正是他的状态:爵士鼓占据了他生活的99%。
所以他才能在核心鼓手丢谱后无法发挥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我行,每个拍子我都烂熟于心。“
所以他才能在三人轮番上阵的修罗场中杀出一条血路,得到弗莱彻的唯一认可。 所以他即使被弗莱彻推进万劫不复的深渊还能凤凰涅槃,一个人震撼了全场人。 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你也许对他这种近乎自虐的行为不以为然,但社会的规则很简单,付出的越多,得到的自然也就越多。
唯一的问题是。
你付出的够多吗?
天煞孤星,六亲情绝
对于凡人来说,爱情、亲情、友情是日常品,名利是奢侈品,而对伟人们来说恰恰相反。
常人的感情,是他们一生都无力支付的奢侈品。
马龙白兰度一生三次婚姻都以离婚收场,儿子杀了女儿的男友,女儿也因此自杀。
贝多芬一生追求过无数女子,却没有一个能修成正果。
古龙喝过最烈的酒,玩过最美的女人,到最后肝病住院弥留之际,问了一句:“怎么我的女朋友都没来看我?”
我认为伟人们之所以大多私生活失败,一是因为正常的人际交往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对生命的可耻浪费;第二,则是因为他们和情人、亲人、友人之间,早已有一道鸿沟。
那就是价值观的巨大差异。
电影一开始,安德鲁很乖仔地陪爸爸一起看电影,但他绝不尊敬或认同这个婚姻失败、事业无成的老男人。导演也没有掩饰对父亲的讥诮,当他以过来人的姿态对安德鲁进行无力的说教时,背后冲出来一个男人,不小心狠狠撞了下他的后脑勺——真是个绝妙的暗讽。
影片最后,安德鲁从舞台上落荒而逃,父亲第一时间冲到后台抱住他。而他却亲手推开了自己的父亲——在他眼里,面前不是温暖的臂弯,而是自己一直拒绝成为的未来。于是他冷漠地转身,昂首阔步重回舞台,献祭那段惊天地泣鬼神的Solo——从那一刻起,安德鲁已经与温馨的家庭生活彻底决裂,迈上孤独的成王之路。
同理,安德鲁与女友的分手也属必然。本就不是一路人,他心怀鸿鹄之志,她却没什么远大抱负。所以在问到为什么选择各自的学校时,安德鲁脱口而出“因为它是全国最好的音乐学院”,她只有尴尬地耸肩:“因为在一堆志愿学校里,是它录取了我。”
影片最后一场演出前,安德鲁打电话邀请前女友捧场,这心态大概和《社交网络》里申请加前女友为好友的扎克伯格一样,是想证明自己和重修旧好两者兼有吧。然而通话时的语无伦次,让我们知道他的鼓技虽然今非昔比,感情方面仍然稚嫩。不出所料,伊人已琵琶别抱,他彻底成了孤家寡人。
不过,即使妮可仍然单身并和他破镜重圆,最后免不了还是分道扬镳的结局。安德鲁在片中为数不多展现机关枪般的语速的时刻,其中之一就是为了与她分手。这个腼腆木讷的大男孩,谈情说爱时半天也憋不出一句柔情蜜语,却将分手理由说得倒背如流——真的,和女人相比,他更喜欢,也更适应与鼓作伴。他不是个好情人,却终将成为one of the greats.
为此,他愿意付出什么代价呢?
“我宁愿酗酒吸毒,34岁就家破人亡,成为人们晚餐桌上的话题。”
权谋机巧,杀伐决断
一个手里捧着太多东西的人,他的手,不可能太干净。
要想登上顶峰,除了勤奋和天份,还要会耍手段。不光要对自己狠,对别人要更狠,因为“天下第一”的位子,永远只给一个人坐。
你死我活。
弗莱彻就是熟知这一游戏规则并运用自如的人。
影片里,他不仅是地位最高的人,也是手段最下作的一个。
前一刻还鼓励安德鲁说“尽力就好”,下一秒就面罩寒霜直接抡起椅子砸向他。 前一刻还在套近乎询问安德鲁的家庭情况,下一秒他离异的父母居然成为其人身攻击的绝佳题材。
甚至扇他耳光,扇得掉下来泪来,还逼他带着哭腔当众大喊“我很难受!” 妈的,看到这里我也很难受。
他还会收买人心。悼念早逝的学生肖恩,几分出自真心?至少他肯定知道,自己这一番眼泪,座下不少学生会想:“如果我足够努力,他也一定会像认可怀念肖恩一样认可怀念我。”
卑不卑鄙?绝不绝情?下不下作?
绝对的小人。
不知道你有没有在这种人手下待过?如果有,你就知道,那些冰冷冷的表情,那些火辣辣的耳光,那些强人所难的要求,都是真的。这世界上,永远都有老师傅和程蝶衣(《霸王别姬》),永远都有米兰达和安迪(《穿普拉达的恶魔》),永远都有他和你。
恨不恨?
真的恨。
他占据了你的时间,搞垮了你的健康,摔碎了你的自尊,彻底摧毁了你的生活,让你无数次想跳起来大吼:“老子不干了!”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你没有跳,没有吼,没有不干,把头一低,默默向他指定的方向努力。
之后猛一回头,才发现那段密布荆棘的路,居然沿途玫瑰绽放——最好的回报,是你比以前强得太多啊。
值得吗?见仁见智。
安德鲁显然认为是值得的。
因为他和弗莱彻本是一路人。
他卑鄙。演奏前的乐谱为什么无缘无故失踪?你不会天真到以为他是无辜的吧?遭到队友的鄙视,却赢得一个上位的机会。
他暴戾。当发现一个二流货色跑出来挑战自己的地位,他暴跳如雷的样子和弗莱彻如出一辙。
他虚伪。当进入低潮期的弗莱彻向他发出邀请,任何一个脸皮薄的人也会因为内疚而拒绝吧?而他不,他坦然应承,因为他爱舞台超过一切,能让他与仇敌联手。
最后,这一对相爱相杀的师徒居然成功了。
所以弗莱彻的卑劣才透着一股子伟大:我将人性如此摧残,将才华如此践踏,是为了挖掘出下一个查理·帕克!
而真正的查理·帕克,只会在这些卑劣残酷的手段中浴火重生,怎么会被毁弃? 他坚决不做那类鼓励为主激励为辅的鸡汤型导师。
因为他知道。
再没有哪两个字比“不错”更害人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