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爆裂鼓手》,但如果《爆裂鼓手》是作为反映现实的讽刺片,我还会承认《爆裂鼓手》是一部杰作。演技在线,“老师”弗莱彻的表演张力在近几年的电影中更是首屈一指。电影的剪辑,节奏紧凑,让人在电影开始之后就紧跟剧情,片刻不得停歇。还有安德鲁和弗莱彻之间近似SM的关系,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又发人深思。
而我不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是《爆裂鼓手》是作为一部励志片介绍给我的,在我观影之前,我也已经带入了看励志片的心态。我看到很多观众把这部电影定位为励志片并将此作为自己“呕心沥血,终得成功”的慰藉。打开豆瓣,有人回忆自己练乐器练到身上落疾,只为获得知名学院的认可。有人回想自己做写手时改稿至凌晨,主编扔稿到脸上仍要低声下气的经历。想表达的莫不是“我当时熬了多少心血,才能熬到今天的出头”。
可讽刺的是,导演说结尾实际是个悲剧。从我的角度看,也的确是这样的。主角从一个向往爵士乐的追乐人转变为一个为了获得他人认可,为了功成名就的“追梦人”,他的技巧虽然提升了,但他的音乐没有灵魂。导师以“帮助演奏者突破极限”为名,极尽侮辱他人之事,最后为了自己泄愤,布局设计学生,企图毁其音乐生涯。这样的人也不应该作为一个音乐路上的引路人。
弗莱彻想要毁掉安德鲁的音乐生涯
但在看完《爆裂鼓手》后,我的脑海里倒是想起了另一部音乐题材,但表达内容截然不同的纪录片《音乐人生》(又名KJ音乐日记)。
这部纪录片记录了香港音乐神童黄家正11岁时横空出世和17岁时执着音乐的所思所想。和《爆裂鼓手》中的安德鲁一样,黄家正也有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导师:香港知名乐人罗乃青。在影片里他对着镜头讲:“我相信一样东西,anyone in this world can be a musican.你最重要的一样东西,就是你小的时候有机会去接触一个好的老师。That’s all you need.”
罗乃青是怎么样的一个老师?她会在小家正弹琴时抱住他的肩膀,和他一起感受音乐。她对家正指挥的乐队说:“音乐始于一切美好”。她会用围巾,音乐盒去启发她的学生,让他们感受音乐,之后大胆演奏自己的心中所想。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看《爆裂鼓手》时对弗莱彻有深深的厌恶,因为我看过一个比他好太多的导师。在《爆裂鼓手》里安德鲁节奏不对时,他将椅子朝安德鲁脸上扔去,狂扇安德鲁耳光,直到安德鲁能判断出节奏快慢为止。为了让学生敲出400下,他极尽侮辱语言,逼着学生不停击打,直至敲出400下为止,而此时鼓上都已经沾满了鲜血。虽然他教出的学生能进入林肯中心,但也都或多或少换上焦虑和犹豫。音乐不再够使人快乐。
而黄家正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如果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个这样的人,大多数人会觉得他有点不正常,有社交障碍,有点狂妄。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思考如何用音乐“guide through my life”,在音乐中寻求人生的大满足,用他自己的话说:“做一个human being”。
他太痴迷了,以至于与追求音乐本质相比,其他一切都显得不重要。他选一首超时两分钟,会导致扣分的曲子参加比赛。
摄影:你觉得明天,你对这首曲子有什么看法?好劲?
家正:好劲。
摄影:为什么这么自信?
家正:because,想不到我可以将所有我想的意思,能全部将给他们听。他们能够明白,然后一起做出来。是out of the world。完全是,疯了的。You know.疯的。
摄影:那你觉得有没有信心赢?
家正:啊,come on(弹琴键)选这首歌的时候我已经知道超时,超时我知道他们一定有意见。Come on,我就是故意超时,选一首没人会选的歌。And then,老实讲,我不需要prove myself.信不信都好,我高他们十倍。
家正:基本我选这首歌,because I think we will learn a lot.Not because 我要赢这个比赛。你明不明白我的意思。因为要选这首歌而选这首歌,不是为了比赛而选这首歌。
他对自己将要参加比赛的妹妹说:“你明天一定会紧张,所以我跟你说一个东西。明天不紧张的方法,就是你不需要拉给任何人听。拉给你自己听就可以了。This is the last time in your life,OK?黄家瑶,到了中六会很忙,所以肯定这一次拉琴就是你人生最后一次拉琴,你人生最后一次拉琴,是不会spend 人生最后一次拉琴去比较,right?bullshit,你人生最后一次拉琴是一定拉给自己听的。人生最后一次拉琴还想着和别人比较,你就不是一个人类。你就是木头,打它十次它都不会理你,没感情的,right?”
摄像问他,你再这样下去。以后可能要“睡街”。他摇摇头说:“我觉得不会,但无所谓,睡街就睡街。”他对比赛胜利后大家表现出来的团队精神不屑一顾。因为他认为的团队精神是大家一起去追求更好的音乐。他有时会摆出一副高姿态,觉得自己是在用音乐指导他人的人生。他说音乐包含世间一切,是人生的大满足。
黄家正和罗乃青的身上有同一种气质,他们努力地练习、工作是为了感受音乐,追求音乐。他们对自己严格,是为了使自己的生命在音乐的世界里能得到充分的表达。与音乐相关的名利不是追逐的目标。在家正的身上,我看到痴迷。他给我们提了一个问题:“有什么东西值得你用生命去追求?”估计大多数人会自惭形秽。他的眼中只有音乐,追求音乐才是人生的大满足。名,利,分数是追求路上的副产品,也是满足,但无关紧要。但现在更多人是本末倒置,口中虽说自己所做是为了如何远大,利于他人的目标,但心里想的仍是自己能获得什么样的利益和名声。
黄家正对音乐的理解:“音乐是人生的大满足。音乐是生命。”很难想象一个17岁的少年,思考会如此地深刻。我说得深刻,不是他思想的宽度。一个17岁的少年,又何来足够的阅历。知识来谈人生。让我震撼的,是他虽然有思维的局限,但他在局限里,尽全力做到了生命生命的充分思考和表达。他在他的局限里如此深入思考,以至于让我对杨绛先生所说:“你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有了新的理解:大多数人是书读得不多,想的也不多。他用他的生命在行动和言语上充分表达,像在音乐上燃烧自己的生命。
很多时候我的思考绕不过一个问题:“人活着的意义”。以前我想不通,但现在渐渐有了头绪。生命无时无刻不在于环境进行交换。而人的意义在于充分使自己的生命得到表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