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达到现在的岗位,简直令人发指。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人的家庭,老爸算是司机,老妈全算是财务。我是被我奶奶抚养长大的。跟普通人一样,读小学,上初中,念完高中,考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国有控股的化工企业上班,经过8年的时间,当上了技术员。
健全的肢体,没有挫折的经历——这是最令人发指的,因为这使你没有资本去向别人诉说你的困难。
可是经历过生活的人都知道,所谓的平静其实只是的假象,现实中发生的任何一点鸡毛蒜皮都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于会讲故事的人来说,我的前半生可能并不是我所说的那样平静了。
我爷爷曾是地主家的少爷,不过我从来没有见过他风光的时候。印象中爷爷最健康的时候就是在我读幼儿园了,每天都会骑着车送我,然后去舞厅跳舞。回忆当中大家都会提到一件事,就是我读私人幼儿园的时候,爷爷把我送到门口,下了车我却反着方向跑,不愿意去——这大概就是童年时我和他最快乐的事了。
爷爷喜欢下象棋,小学时我也迷过一段时间,每天放学回来做完作业后都会和他杀上两局。但小孩多动的天性,怎么能忍受得了老年人慢条斯理的布局,再加上爷爷老眼昏花,经常看不到杀招,而且还要悔棋,时间久了,我就不跟他玩儿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了,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电视,什么都不做。那时我们住在一间平房里,他看电视的时候,从来不顾及在一旁做作业的我,害得我常被奶奶骂不专心。这大概就是地主少爷应该有的作风吧——真的几乎就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地步了。
而奶奶则是典型的劳动妇女。每天早上5:00起床,开始打扫卫生,为全家5口人做饭。大爸开餐馆的时候,他还要跑去帮忙。每天的日程都是满满的。直到晚上7:00,洗完了晚餐后的最后一个碗,她才能停下来,看看新闻,休息一下。而这一休息,她就直接睡了过去,坐下不到两分钟就会打起呼噜来,可见他她一天是有多么的辛苦。正因为他如此的操劳,才患上了冠心病。在被病魔折磨的最后几年的时间里,几乎每一天晚上,他都是坐在床上蜷缩着身体,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心脏的疼痛。直到她走的时候,也是在病痛的折磨下离开了。
老天真的不公平,为什么享受照顾的爷爷去世的时候仅仅是因为一口痰卡住那么干脆,而辛苦操劳的奶奶却要饱受钻心的疼痛折磨呢?
在我出生到13岁的这个阶段,这两位老人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我想要不是因为奶奶每晚让我背完乘法表再睡觉,早上准时叫我起床读书,养成好好学习的习惯,我想我是没法靠吃老本,完成人生当中的全部学业的。
小时候我算是优秀的了,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喂我吃饺子——全班老师就只给了我。上小学的时候,是成绩好的四大天王之一。唯一的缺点就是上课爱说话, 就这点被老师请了无数次家长。那时候,因为成绩好,可以有“特权”,凡是评优,做活动都是优先被考虑的对象。长此以往,当“极度膨胀”的我到了叛逆期的时候,就更加为所欲为了,竟然为了打电子游戏而不参加学校组织的篮球赛,被为我操碎了心的何老师再一次请了家长,而被老师“约谈”的正是我的奶奶。
现在想想那一次的教育并不是印象深刻。其实最深刻的是小学毕业了,因为电脑摇号的分配制度,我被安排到了一所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子弟中学,而那些成绩比我差的全都读上了好的学校,这让我第1次意识到成绩好根本没有用。在冰冷的电脑程序面前,文明的智慧简直就是垃圾。
小学的这段学习时光,回忆起来并没有什么太多令人难忘的东西。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上课老师讲,回家做作业,放假老板还买了很多下学期的光碟,让我提前预习。以前我经常埋怨他们,让我在本该快乐游戏的阶段,把时间都花在了无用的学习上。没有培养出什么特别的兴趣,发展出什么特别的爱好。死读书就是我给我的学生时代打下的最终标签。
或许也是因为这样,才能让我今天饿不死。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是古代人的智慧,也是对我的真实写照。
初中三年,几乎每一次全体考试,我都是全年级第2名,可结果却是我只被保送进了省级重点高中——这名额的确定,刚好就是我唯一一次考出全年级前三的那一回。事实再一次证明,无论你再怎么优秀,没有运气的加持,你依旧得不到需要匹配上的资源。
中考第1次让我意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在那所小初中里,考上高中的都是重点班的学生。这也让我错失保送进国家级重点高的机会而耿耿于怀。
我曾想过,放弃保送名额,自己去考。可老爸不同意了:有稳妥的保送名额,为什么还要冒险,你真的有把握能考得上吗?从小到大都只听大人话的我沉默了,每一次我想要什么东西,他们都会有各种理由拒绝,长此以往,我学会了选择放弃自己的欲望,不表达自己的想法,只听他们的安排。偶尔实在憋不住了,发出自己的声音,但他们只要不是同意,我都会立刻收回自己的观点。那一次也一样。我终究还是被保送进了省级重点高中。不过中考的成绩证明,如果真的从了我的选择,那我连那所省级重点中学都进不了。
在有家人的关照下,我的错误选择终究是被避免了。
初中,使我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一篇文章改变了我的所有想法,如果没有它,我想我现在一定会过得更好!
初中时政治叛逆时期。家人是严禁我看课本之外的一些杂书的,可我却偏偏偷偷的每月都买《科幻世界》。那时候作家阿来的作品《尘埃落定》,正在电视台里播放。因为媒体的宣传,我知道了他,刚发现他是《科幻世界》的主编时,我就更加坚定了看《科幻世界》的决心。其中有一期阿来写过一篇文章,讲的是当时的考虑制度,把人变成了考试机器。这个太形象了,顿时在我心中引起了共鸣:作为人创造文明的智慧,为什么要被这些条条款款给框死,凡是的答案就只会有一个吗?任何事情都有固定的公式吗?枯燥的按部就班就是想要的结果吗……原本在脑海中对于学习模糊的叛逆想法,在他文章的寄方下变得清晰,从此我从心里开始抵触学习,反对考试,不想被变成一个机器。可现实生活中,我依旧是循规蹈矩重复着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没办法,因为自己翅膀不够硬,摆脱不了当时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上大学时我想离开家乡的原因。
自从有了思想上的抵制,我的学习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得心应手了。但是因为从小养成的习惯,靠毫无意义的反复练习,最终顺利完成了所有学业。
现在想想,考试是最公平,最能反映一个人能力的衡量工具了。面对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时间,考试分数是最直观的证明人能解决它到什么样的程度的方式,是最直接,最简单的,一目了然。
从高中起,我就开始和父母一起生活了。
这是一段既开心又痛苦的经历,让我知道的那些原以为根本不会在我身上发生的事情是会发生在我身上的。
从初中开始,老爸就失业了。找不到工作,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我的身上。以至于经常主动到学校去探访。记得有一次,上课玩笔被老师叫到办公室,本来已经被批评完了,就在在要出门的时候他来了,结果又被拉回去进行再教育。
老妈喜欢打麻将。不过每天吃完晚饭还是会抽出一段时间来跟我和老爸一起玩斗地主。不过每次感觉都是特别的敷衍,一到7点,他就准时扔牌出门了。每天都那一小会儿,是我记忆中和他们有说有笑最多的时候。可是欢声笑语的背后,却隐藏着家庭的危机。
老爸没有工作,被老妈瞧不起,常常被指责。老妈在外面有人了,陪我们或许是让我们安心,为了她将要“图谋不轨”没有愧疚。
当我第一次知道老妈的事情之后,唯一的感觉就是凉,那是在炎热的夏天,一种彻头彻尾的冷,从头套脚,即使起了鸡皮疙瘩,也阻止不了体内热量的流失。
我从来没有想到过在电视里演的这种道具会在自己的身上发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从那天起,我似乎就再也没看过老妈的脸,就像是自己犯了错一样,愧对于她。也害怕看到老爸,他生气的模样,也让人胆寒。
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让我知道了,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之所以会有现在的境遇,大概也继承了他们的某些特征。
老爸安于现状,不求改变,想过很多,但最终落实的,却没有一个。在他失业的那段时间,他想过开馆子,卖早点。炸油条的工具都买回来了,她也学习了,也近乎成功,可后来不知怎么的,那些工具终究放到了床底下,收藏起来了。
我想是因为家里的钱都被妈管着的吧。老妈是个抠门的人。除了打牌,让她买点东西,实在是比登天还难。现在家里吃的饭,都是她每天从公司里打回来的,连用的纸,都是她从工作的宾馆里薅回来的。
没有资金,也没有100%成功的把握,而且我读书还要用钱。为了这个家能维持下去,老八也只能放下创业的这个念头。技能单一的他找工作四处碰壁,他也不愿意贱卖自己的劳动力。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了好久,后来终于在私人的广告公司找到了司机的工作,做了几年,熬到了退休。
老爸的这段经历对我影响也是挺大的。
对生活没有规划,钱是有一个用一个。工作了8年了,依然是一无所有。没有资本,也就没有干事的底气了。
突然发现基因可以遗传,似乎惊异也可以遗传。老爸算是倒插门了。而我被周围人催着谈的女朋友也是有房有车。以致我每次面对她时,都是迎合着的——说的好听,这是爱,为对方而改变自己;其实说到底是自己没有硬气的资本,能力上没有,物质上也没有。我不想重蹈老爸的覆辙,所以借钱买了房,等过完户,就考虑着去领证了。人生拖欠的东西太多了,都积压在一起,实在是太难受了。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除了上述这些事情,我单纯的学生时代也就没有什么可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了。
大学本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可没有了家人的安排,我真的就是浑浑噩噩的过来的。因为小时候被禁止玩游戏,进入学校后就疯狂的上网,后来发现我并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一个从农村来的同学第1次接触电脑,第1次玩CS,结果不到一学期就玩的比我这个从小学就开始玩的人厉害了。
后来有同学也介绍玩游戏可以赚钱,我就有沉迷了,直到现在我还在玩这个游戏。最终的事实证明投入在上面的金钱和时间,远远比收回的要多。这也是我为什么工作这么多年而毫无积攒的原因了。
因为投资太多,所以放不下。可放不下,又会继续被消耗。长此以往造成恶性循环。这一次我选择要改变,要改变的一个重大内容就是耗费在这游戏上的时间。
大学期间,闲暇时间没有规划安排,上课倒是一节都没查过,像中学一样是“好好学生"。只是成绩能如实反映我个人真正的水平,普通,没有挂科,还没有那些平时旷课临时抱佛脚的人考试考得好。没有办法,心中已然有了抵触,又找不到解决的途径,只能靠从小养成的习惯,苦苦坚持。只是这样的吃老本能坚持多久呢?
到如今的这家公司工作,也算是误打误撞了。那时公司有项目再建设,需要大量的招人,我们宿舍去了5个人面试,结果第1轮就只有我被刷下来。我被室友拉着进了第2轮。面试官也没有多问什么专业性的东西,最后把我们都录用了。如今,其他的4个人早已辞职了,现在就只剩下了我。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苦尽甘来,在经历了倒班的不规律生活,和想要去其他部门工作的尝试未果情况下,我终于上了长白班,但这样的生活我并不快乐。
我想当一名作家,是我上中学时就有的愿望。因为那时候觉得做家赚钱挺容易的,只要动动手指就行。写过几篇文章向杂志社投稿,不过都石沉大海了。后来在家里无意中打扫卫生的时候发现老爸藏起来的退稿信,是编辑亲手写的,那是一种鼓励。我想我如果当时能够收到那封信,或许我真的会坚持写作下去。
不过在新的公司里,写作也是有出路的,领导不止一次鼓吹有人通过写作摆脱了倒班工人的基层生活。现在想想,我真的是被蛊惑了的人心。作为一个新建的国有控股合资企业下的一个部门,与生产不相关的工作肯定是比比皆是,其中宣传就是一条。而在一群工科生当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写出东西来呢?因为我当初有写作的想法,有尝试写了一些东西。于是这种没人想干的不务正业的工作就落到了我的身上。我也是鬼迷了心窍,不遗余力的帮助公司宣传部门的小葛完成工作,参与公司内刊的编辑和微信公众号的建立。可是当他离职的时候,顶替他职位的不是我,而是一个比我入职还晚比我接触公司宣传工作时间更短的人。
由于长期本末倒置,只是本来的业务技能不达标,岗位被定到了最低的岗位,比同期进入公司的很多专科生都不如。后来调岗,几次都被领导否决,若不是后来内勤大姐的极力推荐,我也没机会当上如今的技术员。若要是他不推荐的话,我很有可能在公司后来的人事调动中去其他部门,开始新的工作内容,同样摆脱倒班的苦恼。可是世事难料,谁有回知道没有人会在后面做梗了。
在当年我对公司宣传工作疯狂痴迷的那段时间,周围很多的同事都传言我会被调去相关的部门。可这样的消息却迟迟没有通过官方传到我的耳朵里。后来晋升了,亲眼目睹了一位同事想要离开却被领导按下死不放手的过程,我终于明白了,我为什么没有去到别的部门的原因?所以在后来有消息我可以职位变动的时候,我才十分的谨慎,我怕还是摆脱不了老大的魔爪。部门刚成立的时候,他把我困在这里,或许是因为部门宣传工作的需要,如今他还有很大的可能把我困在这里,是因为我干的技术员的工作,部门还没有培养更多的人来顶替。更何况前一段时间,我和另一个同事被他叫去,说是要被调到其他部门,我也强烈地表达了我想离开的意愿,可最终放走的不是我。
每次和别人相比,我都是失败的。第1次是刚进公司的时候,负责装置建设的部门需要从基层部门借调人员,我和另一名学机械方面的同事被叫到副经理面前,被要求准备一下。结果我就是一直准备着,他被调走了,后来装置建成了,他首先成了技术员,而我只是个外副操。
虽然如今都是技术员了。但以前落后了一大截,现在面对着即将到来的大检修,第1次自己要去组织应对这样浩大的工作,真的是无从下手?复制粘贴上一次的工作内容,最近才发现竟然漏洞百出,领导布置一次安排的事情因为毫无头绪而一直拖着没做。这不,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领导又打来电话,再一次催促我完成准备的情况。
现在是12:19。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基本上算是对我的过去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概述吧,叙述了经历,描述了感受,只是觉得想要表达的太多,每一个都没法清晰的表达。特别是后来的工作,因为不单单是工作,还有生活上的很多经历都同时发生,牵扯其中,许多事情交织在一起,都无法准确的描述,以后得找时间写一写了《我的贵人——王姐》和《我最对不起的人——王经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