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的一些活动中,不乏行业大咖和知名人士,当寒暄一阵觉得气场相符,对方一般会加个微信然后优雅恰当地说句“下次聊”。
当有了联系方式后,我一般会礼貌性打个招呼或者补一个完整点的自我介绍,但除非对方展开话题,否则我不会主动引起聊天。原因很简单,我们并不是一个量级,暂时没什么好沟通的。
社交的前提一定是你们实力相当,就像弱国无外交一样,弱者和强者之间谈不上社交。
俞敏洪曾经讲过个段子,有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问怎么才能跟他成为朋友。俞敏洪问年轻人:”那你能为我做些什么呢”,年轻人回答我可以帮你拎包啊开门啊,俞敏洪笑了笑,显然他不缺帮忙拎包的人。
可如果这个年轻人是扎克伯格,画风可能就突变成俞敏洪想主动跟他成为朋友了。所以你看,能否成为朋友不在于你的心有多诚,而是在心诚的前提下你的实力有多强,至少表现出足以变强的潜力。
1.你有的只是联系方式,不是社交圈
罗胖子说互联网的最本质使命已基本完成,即连结所有人。的确,现在的世界不仅是平的,更是互动的。人际交往的频繁程度变得前所未有,人们之间连结成本也达到历史最低——你的微信好友少不了老板上司,走出去多参加各类活动论坛就能加到几个大人物,如果微博或官网留言足够出彩可能被大咖置顶甚至亲自回复,而那些人在互联网出现前你只在电视上见过。
这已经是个咫尺天涯的时代,只要足够用心和有办法,你可以认识任何人。
然后呢,当你牛X的微信好友变得越来越多,你的社交圈是否也随之金光闪闪?不,大多数情况下,你有的只是联系方式并不是社交圈,微信好友也并不代表成为朋友。
最遗憾的是,很多人把时代的特质当作自己生活的升级,别人愿意互粉或互加只是出于礼貌,千万不要沉浸在“我认识很多人”的幻觉中,而对于那些现实没有交集的牛人,最好的姿态是不加打扰地远远观望,并告诉自己,可能我们连认识都谈不上。
然后默默努力,韬光养晦,直到有一天你的朋友圈可以和牛人比肩。
2.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获得尊重先苦练内功
也有朋友向我抱怨,现在那些知识网红真当自己是大牌明星啊,关注了很久好不容易加了微信,结果请教个问题都不回,取关了算了。
我在心里冷笑:你那是请教问题嘛,明明就是套近乎;再说了,不回复和不在乎一个身份不明的陌生人,很出奇吗?
至少对方用劳动成果让你欢笑或成长,这是对方于你的价值;而你除了默默支持,对于对方更大的价值是什么呢?
如果答案是没有,如果想获得更多的重视和尊重,停止抱怨,修炼自己吧,修炼到让自己重视的人无法忽视的程度。
最能检验一个人的,是一无所有时的耐心与拥有一切时的态度。大多数的我们都位于由0到1的进程,只是少有人真正能走完这个过程。别活在羡慕别人的光芒里,那些你喜欢的崇拜的羡慕的,最好是养分是动力是愿景,为你走得更远更快添砖加瓦。
等到修得真经那一天,你会发现曾经的偶像,都可以被苦练内功不断升级的自己取代。
3.高人无形,人际对你越可有可无,你对世界越至关紧要
如果张艺谋的新电影需要角色,他会按流程找合适的演员试镜,不会因为私交为精心打磨的作品安插不适合的角色。
如果乔丹复出,他会根据队友、发展和薪金选择心仪的球队,不会因为人际关系轻率安排职业生涯。
越是行业巅峰和精英大神,越在乎参与之事的最后效果,而不是五花八门的人际关系。那么人与人的关系就不重要吗?其实,人脉是把双刃剑,可能促成合作也完全可以毁掉交易,而真正大师级的专业,会把人际关系当作微小甚至可有可无的因素,因为获得广泛认可的技术派往往不需要专门取悦谁。
而当人际对你没那么重要,你对周遭发生的一切却变得相当重要。我们听过太多的励志故事,主人公的独自修行都是从戒掉无效社交开始,战术上是为了给自己腾出更多时间做优先级更高的努力;而从战略上讲,这其实是把焦点从外部世界转向自己,这种价值观的转换才是一个人脱胎换骨的起点。
从今天开始,你以前所关注的纷纷扰扰,也许并没有那么重要;你忽略了很久的自我重建,却会让你变得不可或缺。
这是我的第二十篇简书文章,感谢点赞、关注的你帮助我继续坚持!
转载需简信作者取得授权哦
网友评论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周公为何要一饭三吐脯、一沐三握发?无非是他自己不如上帝全知全能,需要众人扶持才能治理好国家。再例如曹操看不起张松,没能入蜀,于是张松投靠了刘备,于是刘备打进了蜀地,夺了曹操汉中,于是天下三分已成定局不可再变,不要少看人,除非了十分了解他人,否则你也是个庸才。
我们常说人生无止境,那么我们应该躬身自省,我们的人生到了这个阶段,我们是不是错过了什么人或事,处境才会如此?
都差不多.
强的需要虚张声势来不战屈人之兵。
再强也有虚的地方,打击之。
打击之之后,便能做朋友了。
马云爸爸都有人夸长得帅,我们要更加努力才行!
不过,弱人无社交?这点恕不敢苟同。什么才算社交,到处走访,应酬,聚会,认识大咖才是社交,与老同学下下棋骑骑行打打游戏就不是?其实,并非弱人无社交,弱人自有弱人的社交,强人自有强人的社交,取决于价值取向。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居。
我们不缺乏社交,缺的是伯牙子期,竹林七贤那种知己。
之前你的师兄师姐承认你的时候,本来只是点头之交,非要说成莫逆,被人拒绝岂不尴尬。
做好自己才是硬道理
如果你只是以攀附的心与人交友,你是否有资格跟对方成为知心好友?
从工作上来讲,个体的利益关系是建立关系的基础,是有道理的。但是,换个场合情况可能不一样,就像王思聪说的:“交朋友从来不看钱,反正都没我有钱,主要看他有趣不有趣”,还有王的那只狗,虽然被捧了上天,但它开始也只是王收留的流浪狗而已。
除了利益,兴趣、感情,其它因素也能促成关系的,只是怀着利益和沾光就跟人交友,那对方也会以利益为出发点跟你做朋友,这就是为什么对方索要你的“价值”。而且,对于名人来说,这种酒肉朋友一抓一大堆,不缺你一个,也不想再增加一个。
从今天开始,你以前所关注的纷纷扰扰,也许并没有那么重要;你忽略了很久的自我重建,却会让你变得不可或缺。

圈子越小,苦烦越少。
整个世界成为你的圈子,那就胸怀天下。
这个圈子小到仅容一人,那你绝对与世无争。
容下容得下的朋友,追逐追得上的梦想。做好能够做的事情,进入进得了的圈子,你还是你自己!😜
确实是这样,人脉不是在于你认识多少人,而在于你的能力有多强。当你的能力被他们赏识时,人脉自然会向你聚拢。
而我们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自我成长。从向外求转到向内求,以此重建内心,开启心智之旅。
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沉下来,自顾自的成长就好。至于别人怎么看,是他们的事啦!
唯一的小建议,是希望以后更加关注人在心灵本质上的共通性,比如都渴望真诚的沟通和理解等。这个理解对象的选择标准,并不是“等量级”,而是真心和理解,交朋友靠的是缘分而不是条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和任何人交朋友,而完全不必因为自身条件而自惭形秽……
如果我问俞敏洪怎么能和他成为朋友,他问我能为他做些什么。我会反问他:难道您择友的标准,就是看他能为你做什么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