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七章
“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知之避也。人皆曰予知,则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每个人都说自己很聪明,聪明不应该由自己来说,而应该由别人来说,自己说自己很聪明,意味着他已经自满,自以为是了,也就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讲这种话的人都是一种小聪明,远远没有达到大智慧。
所以一个真正聪明的人,绝对不会说自己很聪明,往往还会认为自己有很多不足,这就给自己留下一个发展空间。世界太大,一个人的聪明是很难把握住这样大的世界的,每个人的聪明智慧都是有限的,如果觉得自己很聪明就等于主观上将自己的聪明扩大了。
所以古代的道家、儒家都对聪明有一个反思,孔子在平常人看来是相当聪明、有智慧的人,当他的弟子夸他拥有大智慧时,他仍然予以否认,认为自己并不是什么都知道,只是因为自己年长,经验和见识比弟子多一点,但对世界的了解,其实也是很有限。
所以一个真正有知识的人,反而觉得自己无知,这不是谦虚,这是实情,这是对世界的真实的体验。一个人知道的越少,反而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多。一个人如果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家乡,就会觉得天底下他的家乡是最好,最大的,就像庄子讲的“井底之蛙”,因为他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么的大,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通常说自己无智慧。
西方也是这样,苏格拉底在常人眼里是一个非常有知识的人,但他总是处处表现的特别无知,遇到谁总会问一问,”这是什么”人不断提问是无知的一种体现,但同时也是克服无知的一种方式。
小聪明的人都是这样,只看到事物的一面,看不到事物的另一面,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看不到事物的里面。人,首先不能够自以为聪明,其次听到别人夸赞聪明,也绝不能忘乎所以。
中庸在孔子心目中是一个绝对的褒义词,是人最高的行为原则,是至高无上的德行,是我们必须牢记的一个思想。孔子对自以为聪明的人,从两个方面说明他的不聪明:一方面自以为聪明的人不知道拒绝坏的事物,不知道回避陷阱;另一方面,自以为聪明的人不知道接受好的事物,不知道坚持中庸。人要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人应该拒绝坏的,追求好的,也就是说人要追求中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