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岁月拥有时光

作者: wasue | 来源:发表于2023-12-27 16:16 被阅读0次

《光年》,是因为孔亚雷的评论集《极乐生活指南》,立马就看上的荐书。

简介&书评如是:“维瑞和芮德娜夫妇的生活,似乎只是一场无尽的響宴。丈夫事业有成,妻子优雅聪慧,有两个可爱的小孩,一群迷人的朋友,还有一只狗和一匹小马。模范家庭,理想人生,却在几无觉察间如一艘大船慢慢腐朽,无可挽回……从未有人这样写过被时间磨损的爱和婚姻,也没有谁如此心碎地写出家庭与自我、占有与放弃之间逐步扩散的裂痕。詹姆斯·索特精美绝伦的小说,将人生中那些不可磨灭的时刻酿成烈酒,一饮而尽。在他笔下,碎片具有了永恒的意义,而几个句子便足够最丰富重大的事件隐秘地发生。《光年》是属于所有世代的理想的哀歌。1975年,《光年》首版,奠定索特作家中的作家的地位。”

《光年》第一部写满了生活,平凡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家子去海滩,孩子和狗,和朋友看电影,家庭聚会,下雪滑冰,夫妻对话,丈夫和妻子各自单独工作/生活的样子,丈夫去裁缝店订做衬衫,妻子入城shopping,两人各自的外遇……都是好简单的句子,描述景致和对话,缓慢而幽静,透着淡淡的忧伤,是想过的日子,也不是仅仅就这么过的日子,“一切都在欺骗。实际上有两种生活。一种,是人们相信你在过的生活,还有另一种。惹麻烦的,正是这另一种:我们渴望去过的生活。” 作者时不时停下来发出感叹:“没有完整的人生。只有碎片。我们生来注定一无所有,让一切从指间滑走。然而,这种流失,这潮水般的偶遇、挣扎、梦想……你必须不思不想,像只乌龟。你必须果断、盲目。因为无论我们做什么,甚至无论我们不做什么,都会阻止我们去做相反的事。行动摧毁行动的可能性,那便是悖论所在。因此人生就是一系列选择的结果,每个选择都不可更改,都有细微的影响,如同将石头扔进大海。”  有读者评论提到想起苏联作家鲍利斯曾《顿悟时刻》中的名句“人不是活一辈子,不是活几年几月几天,而是活那么几个瞬间。”

评论的威力好大,佩服评论者的同理水平和感悟高度,看评论也是一种享受。同道中人,很享受知心的每一个瞬间。于是,史无前例地,看完第一部并不急着不往下看第二部,而是回到第一部重新看。他冷冷地描述,他写得那么破碎,你得好好适应这种手法,才能在碎片中聚焦,不至于迷失。

第一部讲到梦想,维瑞是个建筑师,“在他的信念中,在他幻想的核心,是一座将出现在时代相册中的建筑物,这座由他设计的著名建筑,不会因任何东西:批评,嫉妒,甚至炸药,而动摇……他想要一样东西,一种可能性:出名。他想要成为人类大家庭的中心,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值得期求、渴望?” 但是,“年复一年,梦想变得越来越隐形。它从对话中消失了,虽然并未从生活中消失。它将永远在那儿,直至最后,就像一艘大船慢慢腐朽。”

第一部讲到孩子,维瑞很爱两个女儿,“我们有孩子,他想,我们永远不能没有孩子。我们微不足道,我们永远不知道什么会溢出我们的人生……”  他每晚给她们读故事,仿佛在给她们浇水,仿佛在给她们培土。“他希望他的孩子同时拥有旧生命和新生命,一种是与所有过去的生活不可分割,从中生长,将其超越,而另一种则原始、纯净、自由,抛弃那保护我们的成见,那让我们定型的习俗。 而不愿结婚、生育孩子的阿诺德好羡慕维瑞,“我嫉妒她们。我嫉妒你的生活。那是一种理智的生活。和谐,那就是我想说的,而最重要的是,它因为孩子而与未来紧密相连。我指的是,我肯定你意识到了,那种赐予每天光芒的时刻。” 甚至,他想有一个像维瑞太太-芮德娜一样的妻子。

第一部写到鳗鱼,出生于大海成长于河道最后回到大海交配而亡。“她跟整个一生都在河口度过的雄性相遇,然后共同一起,跋涉千万里,回到他们出生的地方,水草之海,马尾藻海。在深不可测的海底,他们交配,然后死去。”

----------

第二部更深入地讲到孩子,父母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生日party、圣诞礼物,孩子们在长大,自家的,朋友的。显现更多的家庭聚会,被邀请的客人不断变化,每一种对话暗示着夫妻各自更多的心理挣扎。露出更多无奈随风摆动的瞬间,梦想越来越遥远,遥不可及;开始回头看,他找到“生命中最美的一年”。生活的画面缓缓展开:朋友也在婚姻中迷失爱情,父亲的死亡唤起人生源头的思索,年幼者羡慕模范夫妻表象的浮华安逸……

(评论中提及塞利纳《茫茫黑夜漫游》,一部特别棒的小说,写出了命运的随机和人世的荒谬。种草)

----------

第三部写到大女儿成年,有了独立的思想,那是母亲过去的自己。大女儿小女儿都在恋爱,而父母的婚姻走向破碎,一道一道的裂痕,爸爸痛苦,妈妈洒脱。

----------

第四部首句“那年秋天他们离婚了。”她四十一。她需要自由。她离开家,她独自去欧洲旅游。她令人着迷。孩子们进入成年的新阶段,而父母们不得不经历的衰老、疾病扑面而来。

----------

第五部 “她的人生属于自己。它不会再被任何人主宰。” 而他,卖了房子,出了国,沉沦的他也在开展新的生活。结局来的太快,死亡,在秋天的日子里。

读罢全卷,感到迷惑。如果夫妻双方太过熟悉,终会追寻新鲜的快意;对对方负疚和无法承受的独自拥有,也会成为负担。女性追求全方位的自由和释放,自然缺乏责任,所谓自私,也许应该称之为自我。不过女主芮德娜也是等到女儿们成人以后才出走。她想要新的生活方式,需要独立,需要自由,其实结果好像和以前也差不离,并没有脱胎换骨的蜕变。因为本来芮德娜就很洒脱,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及男女关系模式也基本定格。不过,思想和肉体都可以独立,唯独财务自由是真正的现实。

对《光年》留下的赞叹是作者的写作手法和简洁形象丝丝入扣的字句,编织无数似曾相识的场面或者梦寐以求的画面。译者是最深入的文字体验者,读者与作者作品的共鸣,首先取决于译者。如果通过译者、评论者,让读者与作者作品产生更丰厚的共鸣共情,岂不更美妙?

带着迷惑再次回看译者孔亚雷的译后记《秋日之光》,开篇他祭出一年前租下的湖边小村庄里的老房子,时间“差五分五点”,“世界一片幽蓝。仿佛可以被呼吸进去的蓝”。再晒出法国诗人瓦莱里的话“如你想象的那样去生活,否则,你会如你生活那样去想象。” --正如芮德娜那样的生活。

这本小说好像在描述婚姻,却好像又不是。因为这个婚姻没有灵魂,有,也只有--芮德娜。孙亚雷:“芮德娜不仅是他们婚姻中的神圣核心,也是这部小说的神圣核心。她掌控了整部小说的精神气质。” 尽管芮德娜不“感冒”婚姻,她只对生活感兴趣,却最畏惧不能“如你想象的那样去生活”--“平庸生活”,所以水晶酒杯是必不可少的。去欧洲,去欧洲生活!我再次理性地看到,物质永远是支持小资生活的坚实后盾。

孔亚雷仔细剖析了夫妻二人分别对婚姻的态度、对婚外恋的态度,一个“犹豫、惊慌和空虚”,另一个“自在、安宁和充实”。喜欢发问的孔亚雷又来了,“什么是生活的本质?随之而来的意义又是什么?事实上,这也是我们在阅读《光年》时所面对的问题:什么是这部小说的本质?这些连绵不绝、精妙绝伦的场景意义何在?” 他提到荷兰,“纽约哈德逊河流域--芮德娜和维瑞的家就在河边--它于十七世纪最早由荷兰人开拓为定居点”,而且“正是这一时期的荷兰人,不仅创建了《光年》中的故事发生地(纽约),还以一种隐秘的,对应着这部小说的美学风格”,小说中“这些句子、片段和场景……一如荷兰风俗画所体现的,是一种对世界具体而充实的爱,对生活直接而宁静的喜悦”,“实际上是一种古老而美妙,但已被现代人遗失的价值观。它源于古希腊人对生命的着迷与感激。他们对生活充满爱意,但并不去探求生活背后的意义或秘密,那是神的范畴”。

所以,“生活的目的就是生活本身。生活的本质即表面。生活的意义就是不需要意义。对生活之谜来说,谜面即谜底。它由无数基本而常见,微妙而闪烁的细节构成。它是充满爱意和创意地去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它还事物和欲望以本来面目。”

他介绍了作者詹姆斯·索特原名罗维茨,是被公认是文学史上迄今最伟大的两位飞行员作家之一。“索特的小说往往令人想起某种神话。他们俯瞰人类生活。他们看到的是全景和本质,对附着于生活的污渍和灰尘——时事、谋生、权力,他们既看不见,也不屑一顾。他们飞翔于这个世界之上。但飞行同时又与最直接、最本能的生理感受紧密相连。孤身一人,飘浮在天空,心与肌肉的收缩,精确与放纵,刺激与宁静,高潮与坠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索特的作品主题常常聚焦于高处--要么在肉体上,要么在精神上--而同时又带有一种强劲的、几乎是原始的生命力,一种令人身心颤栗的冲击力”。孔亚雷还介绍了索特更多作品,希望有机会也尽阅目下,包括《猎手》《独面》《游戏与消遣》、两部短篇集《暮色》和《昨夜》、继1975年的《光年》之后的最新长篇小说2013年的《这一切》(2015年90岁逝世于纽约)。著名非虚构作家菲利普·古雷维奇在《暮色》的前言中写道,“……而且他一直在飞,事实上,是永远在飞”——只不过,后来是用句子在飞,并指出,阅读詹姆斯·索特的最大乐趣之一,便是“他似乎允许自己做任何事”,以至于有时“连他自己笔下的人物也感到震惊”;奇特的、毫无准备的突然离题和插叙;闪电般照亮一切(但又立刻熄灭)的真相。孔亚雷用托多罗夫的《日常生活颂歌》对十七世纪荷兰风俗画大师维米尔的阐述来类比索特的文字:“这些作品的意图既不是心理学层面的,也不是道德层面的——它们是绘画层面的……他带给世界的,是作为根本价值的绘画本身”。所以,“我们只需将绘画改成文学。詹姆斯·索特带给世界的,是作为根本价值的文学本身。这种类型的作家一直都有,比如博尔赫斯。有一个特别针对他们的专业名词:作家的作家。而对于詹姆斯·索特,正如《纽约客》指出的,我们甚至可以更进一步:他是作家的作家的作家。”

《光年》中不仅仅只有对生活的细节描绘,孔亚雷还提到家庭聚会上对于名声与伟大的关系的对话:

“我真正想知道的是,”芮德娜说,“名声必须是伟大的一部分吗?”

“唔,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莱恩哈特最终说道,“答案是,并不一定,但从现实的角度看,必须有某种共识。它迟早要被加以确认。”

“这里面还少了点什么。”芮德娜说。

“或许。”他承认。

“我认为芮德娜的意思是伟大,就像美德,不需要靠说出来才能存在。”维瑞解释说。

“但愿如此。”莱恩哈特说。

这不由得令我想起小说中作为建筑师维瑞未竟的梦想。离婚后,他到罗马继续自己的职业,而除了新的婚姻,他所需要的名声消无声色。

孔亚雷揭示,跟所有正常人一样,索特也渴望名声。也无可否认,在维瑞身上能看到些许索特的身影,但他真正的精神化身无疑是芮德娜。詹姆斯·索特不出名的根本原因也许是他并不那么渴望名声,他不愿改变风格去吸引众人的眼光,就像芮德娜不会为了他人的认可而循规蹈矩。在他们的生命之书里,最重要的永远是风格。他们相信伟大,但并不相信名声必须是伟大的一部分,他们相信真正的伟大不是依靠外在,而是来自内心,来自每个人生命最深处、某种根源性的东西。

另一个谜点是,小说的名字“光年”。孔亚雷再次揭示,“光”是这部小说里出现最多,也是最关键的意象。它照亮了小说的每个角落,同时也暗示了黑暗的存在。光,也许是所有自然现象中最具神性的,它几乎不言而喻地象征着一种来自更高力量的启示。同样的光,让芮德娜“看见了一切”,却令维瑞晕眩。这正是他们之间最本质的区别,也是使芮德娜成为他们婚姻,以及这部小说“神圣核心”的原因:她身上有一种维瑞所缺乏的,古希腊式的英雄主义。它对应的是苏格拉底所说的“认识你自己”,或者按照福柯的解释“发明你自己”。这是一种极其个人化的英雄主义。它看重的不是身份的高贵,而是内心的高贵。它追求的不是金钱和权力的自由,而是爱和欲望的自由。这来源于芮德娜的最动人之处:一种勇气,一种敢于面对自我、投入自我、创造自我的勇气。除了名声,真正让一个人伟大的是更为内在,更为高贵,同时又更为简朴的,那就是勇气。那是因风格而抛弃名利的勇气。那是完全投入并创造自我的勇气。具备勇气,去创造自己的生活,让眼里有光,让岁月闪光,暖己暖人。

好羡慕孔亚雷也有与芮德娜的水边房子的乡村老宅,古旧的外观和结构,内部改造成了某种简洁而混搭的北欧风格,有书籍,有音乐,有花园,有孩子的身影……房子“像一艘船,在黑暗中,屹立不动,每扇窗都充满了光”。这样的译者是活生生的,读他的书评真是是一种享受,回味无穷。

但到最后,要给读书笔记收尾的时候,我一下子惊觉竟然没有记录芮德娜的生活!是因为先看了孔亚雷的书评熟视无睹吗,我好像只关注可怜的维瑞。我真的想补上芮德娜在每一部中的生活精髓及自由后的变化,但却回想不到令我怦然心动的场景。生活上的我自有喜好,无法抄袭雷同;男女关系上的我又不能仿效,也不仰慕。一个独立女性,即便在婚姻中也要能保持自我。夫妻角色中,彼此都是双方的异性化身,如果不是无法忍受的缺点,都可以一起协调、一起成长、一起进步。看别人,再内观,肯定自己,调整心态,提高灵性。

PS【人物】

弗兰卡,大女儿,男友马克

丹妮,小女儿,男友胡安·普里桑

彼得·达罗(有家画廊,喜欢钓鱼,鳟鱼),及妻子凯瑟琳。

阿诺德·罗斯,书商,及女友伊芙。

罗伯特·尚泰勒,伊芙的朋友。

卡亚·朵琪尔,维瑞的新秘书、情妇

马赛尔-马斯,画家,妻子诺拉女儿凯特

杰文,芮德娜的情夫

相关文章

  • 初始就无最终回。

    • 错不在曾经拥有,错在未曾拥有。 错也不在未曾拥有,错在我想拥有。 • 漫长的时光岁月里,到底是什么让你念念不忘...

  •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岁月是一把雕刻刀,负责雕刻时光的人正是拥有这段时光的人。无论这段时光是否美好,这都是拥有这段时光的人自己的...

  • 让人变年轻的几个好习惯,你占有几个?

    时光在不停的流逝,年龄在不断的增长。拥有好习惯的人,才能与岁月对抗,永葆活力状态。要想让自己变年轻,...

  • 你这么努力,为什么依旧贫穷?

    岁月增添你的白发,急躁还有懒惰。现实让你更加不安与胆怯。时光逝去,年龄逼近四十,除了忧虑日益增多你还拥有什么?然而...

  • 无标题文章

    让冬日和煦的时光静静流淌,时光温凉,岁月如故。

  • 久违了,简书

    文/菡萏莲荷 曾经的岁月里,简书,伴我度过了诸多的欢愉时光。她,让我恣意地码字、发图;让我拥有了无以言表的一份幸福...

  • 年少的人己惘然

    岁月都在不断流逝,人们总说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可知岁月于每个人于言,都是同等的。彼此拥有同等的时间,可不...

  • 让你我的岁月不留“痕迹”

    岁月悄悄不留痕迹, 让人猜不透你的年龄, 静下来享受一段时光, 邂逅美好的自已, 你值得拥有更好的。 加油,女士们

  • 随想|向前

    时光清浅,可不都叫岁月静好!失去的东西,有些回不来,有些难再回!失去,让人更明白拥有的可贵,愈发珍视那些小美好。因...

  • 未来遇见,不见不散

    岁月总是无情。 时光让红颜变沧桑,将我们丢弃在那里,生硬的被定义结束。 岁月总是冰冷。 时光让热血变冰凉,将我们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岁月拥有时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gr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