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争论动脑和动手哪个更重要。
有人会说两个都重要,这种说法看似滴水不漏,其实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说这种话的人常常是既不善于动脑,又不善于动手。实际上,即便是把“脑和手”当成校训的麻省理工学院,培养出来的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全才也不多。
每一个人获得知识的途径未必是相同的。大部分人会按照学校和家长设计好的方式按部就班地学习,这通常是效率最高的方式。
但是,学校里教授的知识通常只是完整知识的轮廓和其中最重要的部分,里面很多细节是没有时间讲到的。
任何人如果想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必须想办法把全部细节补上。
我们今天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学的知识太少,而是学知识的时候贪多、嚼不烂,看似学了一大堆的课程,到了工作中 都派不上用场。
比如说,很多人学了十几年的语文,连一封邮件都写不好,连一件事情都讲不清楚;
很多人学了将近十年的英语,出国问个路、点个菜都张不开嘴;
很多人学了大量的数理化课 程,让他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都设计不出来。
但如果你拿一张卷子考他们,他们在毕业十年后还能考得很好。
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学过的知识很多,但是真正能够深刻理解的、能够让自己受益的,除了一些生活常识,就是在工作中天天使用的,已经用得滚瓜烂熟的那一点点东西,大量只经过了脑子、没经过手的知识和技能不过是摆设而已。
也有很多人会担心,凡事都要动手试一试,会不会学得太慢, 但是慢总比停要好得多。
还有人担心,如果必须自己动手才能学到知识,是否就无法借鉴前人的经验了,其实自己动手和借鉴别人经验并不矛盾。
对大多数人来讲,应该是手先于脑。
在历史上,对大多数文明来讲,也是按照这个次序获得文明成果的。
但是,凡事总有例外,对于一些人他们不会动手,但头脑的思维却异常发达,他们能够用纯粹的理性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甚至演绎出很多无法通过动手获得的知识。
很多人平时在遇到问题时喜欢就事论事地解决问题,比如椅子的一条腿断了,你拿根绳 子把它绑上,让它能够继续坐人。这种做法没什么不好,但是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手先于脑的人,好比发现了钉子之后去寻找锤子,而脑先于手的人则相反,他们先有锤子在手,然后去寻找钉子。
我们无法说哪一种方法更好,因为它们适合不同的人。
是脑先于手,还是手先于脑,这件事其实和文化有很大的相关性。实事求是地讲,中华文化更讲究手先于脑,因为大家都喜欢做马上能够看到结果的事情,不喜欢去研究那些 完全不知道有什么用的学问。
如果你从本质上讲是有这样的想法,就先放弃脑先于手的想法,从实实在在的事情做起。
如果你对知识本身更感兴趣,对于精神世界的关注远远超过对物质的追求,那么不妨变得纯粹一点,使用理性思考为人类创造一些新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