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奥佳说,隔壁小区有几位居民激烈抗议喂食流浪猫,物业终于妥协并贴出告示,禁止了投喂。很多人觉得,帮助城市流浪动物活下去是极其无聊且荒谬的行为,而热爱动物的人们虽然也有充满激情的抗辩,但在这个普遍将人以外的生命看作会移动的物品的国家,这些抗辩明显苍白而无力。
偶然听到过,有考古学家发现一具远古人类的骨骼,发现髌骨骨折又愈合的痕迹。这个发现被社会学家郑重地提起,他们认为,这件事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始,因为在蛮荒的史前,一个原始人不可能在没有得到帮助的情况下,在山洞里熬过等待骨折恢复的几个月。
一定有人会说,这种帮助是人与人之间的利他性,但人与动物之间没有相互帮助的可能。
其实利他和利己之间往往很难分清楚界限。
有一部老掉牙的美国科幻片,名叫第五惑星,我觉很徝得一看。在一次太空战争中,一个地球人和一个崔克星人都因为失去了飞行器而困在荒凉的惑星。起先,双方都想先杀掉对手而活下去,但惑星的地质灾难原生物种等不断对两个生命同时造成死亡威胁,他们只好放弃敌视团结了起来。
我们的政F曾经动员举国人口敌视麻雀,理由是麻雀与人类争夺粮食谷物,而大量消灭麻雀的后果是一场生态灾难。随之而来的是昆虫们失去了天敌,
人类使用各种毒药去清除它们,却污染了泥土和水源。
人类对动物的敌视来自恐惧,这种相互恐惧的敌意,实际上也发生在不同的民族之间。人类的恐惧大多来自于无知和迷信,对黑人的恐惧是大摡由于对非洲食人族的野蛮印象,而中世纪欧洲人对猫的恐惧是因为迷信,猫会变成女巫而女巫也会变成猫。
有一种历史学观点认为,中世纪的欧洲人将猫当作具有黑暗魔法的女巫化身,故而屠杀殆尽,此后造成先是老鼠泛滥,而后老鼠身上的跳蚤将鼠疫杆菌大量传播到人类中去。
对生态链的生物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帮助其他生物不灭绝,就是帮助人类自身种群的延续。
一个远古的野蛮人之所以会帮助另一个野蛮人活下去,显然他知道在生命的丛林里,两个人活下来的希望更大些。
而人类之所以愿意帮助别的生物不灭绝,首先保持物种多样化应该是对人类的生存状况有利,其次是,人类还有比别种动物更强烈的对死亡的厌恶,和对生命的热爱,如果地球上只余人类一个物种,大自然便失去了美,失去了对多姿多彩的生命之美的热爱,人类终将在孤独中走向终结。
爱护动植物非是无用的激情,爱它们,爱大自然,便是爱人类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