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个世界上本没有抑郁》278-280页。
我没忍住打断了他的话,问:“你读过《相约星期二》?”
心理咨询,到底是盯着求助者的“问题”,还是盯着活生生的“人”?是关注消极或悲惨的过去,还是关注积极的当下或未来?这不取决于心理医生选择的理论或流派,而完全由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
我心中的心理学,是一门积极、正向、阳光的学问;我所接受的思维方式训练是时刻寻找差异,因为只有差异才是信息。
不能盯着“问题”,而是着眼于“如何解决问题”。
抑郁,就是还没有找到那个能够理解自己并与之交流的人。
《》《》《》
《相约星期二》,查一下什么书。
2.《品德教育与基础阅读》280-282页。
诸如敬畏和尊重之类基本的道德品质,我坚信奠基于小学阶段;而对老师缺乏敬重才是当下最恶劣的教育生态。
没有敬重,就没有臣服;没有臣服,就难以建立信任;没有了信任,亲近的基础就消失殆尽。
不能“亲其师”,又怎能“信其道”啊?
作为动物的人,之所以不再是动物,原因之一就是经过了社会化,从而有了人伦。
伦理永远先于并高于道理,不能认可并做到这一点,就不可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3.《美和羡慕,来自于距离》282-284页。
从漓江西路与阿里山路的交界处起步,沿海边到海上嘉年华,顺便逛了奥特莱斯购物广场。
美景不是一个客观存在,而是当事人对它的感知。没有了这种感知能力,美景也就不存在了,而不像仓央嘉措所言:
你见或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你念或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你爱或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感知不到的,就不在那里。
《》《》《》
两种相反的意境,物质世界和形而上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