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风雨中的景色、人物是不少画家喜爱的题材。
雨雾迷蒙,风雨飘摇,让画面多了湿润,多了动态。
明代著名画家戴进曾做《风雨归舟图》,在前人的表现技法之上,又多了个人的创新。
《风雨归舟图》描绘了狂风暴雨中的自然景色,还有人们顶着风雨匆匆归家的情景。
风雨归舟图全画以s型的构图方式,将近景、中景、远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优美的曲线。
近景中,几棵树木正在风雨中摇摆。有的在河岸边,有的在巨石上。
画家的笔法十分简劲,却又将石块的坚硬湿润、树干的遒劲方折、树叶的繁茂和有厚度的质感都表现得很充分。
树的左前方,画家用留白的方式表现了一条河流。
画家只是淡淡的扫了几笔,没有做过多的河水的描绘。
舟船、芦苇、小桥都暗示了这条河流的存在。
这种留白的方式也给了重墨画就的近景和中景增加了空灵之感,使画面不过于紧张、滞重。
再看水上的这只小船。船头坐着一老一小,共同撑着一把伞;船尾一名船夫,头戴斗笠,身着蓑衣,正在奋力撑篙。
在看小桥上,也有三人。
前面两人共同躲在一把伞下。后面一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正挑着东西往家走。
你看,风雨之中,不论你是哪一个阶层的人,都要承受着这份狂猛无情的自然界的侵袭。
巧合的是,过桥的人、坐船的人,都是二人共打伞,一人披蓑衣,形成了一种呼应。
在方向上,船上一组向左行,桥上一组向右行,形成了对冲的力。
这种呼应不仅在人物上面,还有两侧的巨石和石上的树木。
画家用桥将两岸连成一体,桥下的芦苇也形成了两岸相连的势。
有了这样的连接,满画的飘摇与动荡,也因此增加了稳定之感。
再向上看,远景大多被迷蒙在风雨之中。
我们在之前的画中基本上看不到这种描绘雨的方式:画家用大号的笔,蘸着淡墨在画面斜向扫出痕迹。
这痕迹又很清透、很空灵,分寸把握得刚刚好。
透过雨幕,隐隐可见飘摇的树叶、峭拔的远山。
画面上半部分的轻灵与下半部分的凝重形成了对比。
纵观整个画面,既豪纵洒脱又空蒙湿润。有前人山水画的古雅意趣,又有走进市井的人间趣味。
《风雨归舟图》纵143cm,横81.8cm,绢本淡设色画,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