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再向长安 凭吊韩城司马

再向长安 凭吊韩城司马

作者: 舞英社 | 来源:发表于2019-10-22 08:32 被阅读0次
再向长安 凭吊韩城司马

“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

又一次跨越秦岭,风物如故,但是时光荏苒,今是而昨非。

心情自然不一样。

这一次同样是全国舞蹈节大赛的邀请,趁兴而来,早早的请了半天假,选择了书写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编年史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故乡韩城,司马迁祠为第一站。

文史昭昭,在人过中年,因仗义执言为李陵将军辩护,却触怒龙颜,被英武的汉武大帝处以宫刑。

受奇耻大辱的司马迁,没有放弃自己,没有放弃继续坚韧的生活,他奋笔疾书,终成史记。

鲁迅评价他:“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毛主席评价他:“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他无疑是重于泰山的。

且因为他的没有将匈奴作为华夏之异族,终在百年后的元世祖一统天下时被进一步修缮祠庙。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政治的需要对司马先生的坟冢进行了重建,蒙古人讲究“事死如事生”的。

蒙古包似的坟墓上面种着柏树,据导游说,柏树的味道穿山甲不喜,而穿山甲又是极善打洞的。这样以来,穿山甲闻到柏树的味道自然就会望而却步。

这又似乎跟端午节往河里供祭品,吃粽子,又极其类似。

都体现了百姓对好官的发自内心的爱戴。

正所谓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心中有大爱的,心中有人民的人,则总是被人民举得高高的,哪怕暂时的不利。

这是历史的规律,甚慰人心!

也应验了这样一句话:“正义也许总会迟到,但他绝对不会缺席。”

……

韩城司马祠的导游讲得是极好的,我也是有幸蹭得一个老年团队的导游,他们并没有拒绝将自己的说辞有所保留,或者也没有因为我不是他们的团队而吝啬分享。一群来自山西的老百姓,有头发花白,行动极其不便的,在祠庙的九九台阶上总难免腿脚不利,但这份对文化的敬仰,以及对先贤的尊崇又恰恰是值得尊重而极好的。

登高望远,遥瞰黄河。

闭目凭风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的太白诗篇不仅又畅然萦怀……

司马先生永远的离开我们了,但是他的精神永在!

——华力 2019年10月22日 乙亥年九月二十四

再向长安 凭吊韩城司马 再向长安 凭吊韩城司马 再向长安 凭吊韩城司马 再向长安 凭吊韩城司马 再向长安 凭吊韩城司马 再向长安 凭吊韩城司马 再向长安 凭吊韩城司马 再向长安 凭吊韩城司马 再向长安 凭吊韩城司马 再向长安 凭吊韩城司马 再向长安 凭吊韩城司马 再向长安 凭吊韩城司马

相关文章

  • 再向长安 凭吊韩城司马

    “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 又一次跨越秦岭,风物如故,但是时光荏苒,今是而昨非。 心情自然不一样。 这一次同样...

  • 读书小感

    阿娇请司马相如做《长门赋》凭吊自己的爱情。

  • 印象 | 风追司马,史记韩城

    2016丙申年祭祀司马迁大典暨韩城国际旅游文化周在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韩城市盛大举行。作为一名舞蹈演员...

  • 史記韩城

    史记韩城 风追司马 2017丁酉年祭祀司马迁大典 今年的祭祀活动由著名主持人张泉灵担...

  • 风追司马,史记韩城

    去年深秋曾随驴窝一日游到过韩城,不过那时主要是看红叶,但在古城吃午饭时就被浓郁厚重的历史文化所吸引,虽然对城隍庙、...

  • 是远还是近?

    进营015 今日看到皇帝司马绍幼时的故事,不见长安。司马睿膝头抱着年仅几岁的司马绍,恰逢有人从长安来,司马睿问儿子...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生于家乡陕西省韩城市。年十岁则诵古文。十九岁时,他从长安出发,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并对所...

  • 积累|太史公司马迁的养成记(草稿)

    说明:文章为学习知识整理,非原创 01 关于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 人文韩城

    人文韩城 金秋八月游名居瑰宝,鲤跃龍门追司马太史,文人骚客汇思想盛宴,文物古迹容历史沧桑。 于韩城古城五号院201...

  • 读《史记韩城 风追司马》

    《史记韩城风追司马》这是一本介绍韩城旅游的图文书籍,本来文字就不多,一下午就翻完了。 还没看多少的时候,就发现自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向长安 凭吊韩城司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mf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