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花了4天时间只字不差地读完了美国丹•布朗的这本《达芬奇密码》,真是很久没有读过这样构思严谨、跌宕起伏,而且融合了欧洲宗教史、艺术史、建筑史等丰富史实内容的小说了。
先来看看作者,丹•布朗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出生于1964年,曾是一名英语老师,1996年开始写作,先后出版了《数字城堡》《骗局》《天使与魔鬼》和《达芬奇密码》等四部小说。《达芬奇密码》一经问世就高踞 各大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并打破销售记录。这本书之后出版的《失落的秘符》首印量就高达六百五十万册,开售36小时候,全球销量破万。2013年出版了《地狱》,首印四百万册,2017年新作《本源》出版。
我自己只读了这本《达芬奇密码》。之前在薄荷阅读APP上读过英文版,由于词汇量有限,大约读懂了百分之八十左右。这次读中文翻译版的,才再次详细领略了这本书的魅力。
故事以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长被人杀害为起始。馆长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为了将自己保守了一辈子的有关郇山隐修会的秘密不至于失传,他留下了一系列的线索和密码。首先是脱光衣服,明白无误地将自己的身体摆放成达芬奇的名画《维特鲁威人》的样子,躺倒在艺术大画廊的拼花地板上,还在尸体旁留下了一串令人难以捉摸的密码,并留下了哈佛大学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兰登与他的孙女,密码破译天才索菲的信息。
警方一开始误以为兰登是凶手,准备抓捕他。但是索菲很清楚凶手另有其人,因此想办法帮助兰登脱困,这一举动也将二人捆绑在了一起,共同成为了警方抓捕的对象。兰登与索菲逃亡的过程也是他们联合破解了一连串的密码的过程。随着逃亡地点的转移,案件的策划者和凶手等人物也逐渐卷入其中。
密码与一个成立于1099年的秘密组织——郇山隐修会有关。这个组织的成员包括西方历史上的许多伟大人物,如牛顿、波提切利、维克多•雨果,以及达芬奇。这些人物的作品中都蕴藏着有关这个组织的秘密信息。
破解密码的过程其实是揭开这个组织的秘密发展的历史和信仰传承的过程。不仅要了解密码学、西方古代语言学、宗教学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了解符号学、建筑学、艺术史等知识。破解密码的过程中,串联出了法国、英国以及意大利基督教、天主教会的宗教起源、发展和传承历史,而且将现在仍存于世的宗教建筑,如卢浮宫、凡尔赛宫、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建筑的构造、历史以及象征意义都讲述了出来。
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不仅被曲折离奇的故事线所吸引,而且会为这些历史信息着迷,可以说这本书既是一本惊险悬案小说,又是一部西方宗教史的通俗普及读物。阅读的过程中,被作者构思的巧妙和对历史、宗教、艺术、语言、符号等知识的熟稔所震惊。
另外也不得不说,这本书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还有一定的门槛,因为里面讲述的全部都是西方历史、宗教和艺术有关的内容。不熟悉这些历史背景的读者就很难理解书中的故事线索,因为揭开密码的过程,就是对历史、宗教和艺术的解读,还有大量文字是对诸如卢浮宫、凡尔赛宫、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罗斯林教堂等欧洲建筑风格和建筑元素的描述,没有亲自看过或者了解过这些西方建筑的读者也很难在心中构思出这些建筑的样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