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看“守望道德星空师德培训”,我是本次主讲人:谢文斌。
教师的本职是上好课、教好书,在上好课、教好书的过程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华。而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备好课是教师最实在的奉献。今天同大家交流研讨教学设计力的修炼。
用好ABCD法则、内外结合表述法及SMART法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教学目标,将目标表述具体,准确,同时能够检核目标是否得当、定位是否准确,这有助于提升我们教学目标的制订能力,所以这是我们教师提升教学设计力的三个可用、好用、能用的修炼支架。
自从2014年以来,教育部组织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竞赛活动以来,获得部级优课是每一位老师的梦想。下面请看一位农村教师的优课梦想。播放《圆梦》。 下面我们先看看贾清清老师2018年和2019年的教学目标。(停顿5秒,让大家看明白),您能看出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贾清清老师2019年制订的教学目标要比2018年制订的教学目标在分类方面更合理,制订的目标更具体,从单词到句型再到对话,目标有层次,可测、能达成;同时,目标的表述准确描述学生学习后能够达到的行为。正如视频所说的:贾清清老师找准了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升了教学目标制订力,所以经过2年的努力,最终在2019年获得部级优课。教学目标制订力是教学设计力的核心和关键。那么,什么是教学设计力呢? 你你们的爱, 要了解教学设计力这个概念。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教学设计。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标准》可知,教学设计是指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教学设计这个概念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而产生,是我们平时所说备课的主要工作和成果物化经历。 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确定与阐述、教学策略的选择与确定、教学媒体、教学资源的选择与确定、教学情境设计及教学评价设计等过程。对教学设计过程的各个要素进行最佳优化组合的能力就是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力是设计总体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能力。具体包括需要分析、目标制订、策略优化、媒体应用和过程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教学设计力是教师专业修炼的基础,提升教学设计力是解决教师教学设计问题的重要抓手,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保障。 教学设计力那么重要,教师怎样修炼教学设计力呢? 修炼教学设计力的前提是要了解目前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修炼教学设计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我们修炼教学设计力可以从提升需要分析力、目标制订力、策略优化力、媒体应用力及设计评价力五个方面入手。因为时间有限,本次只研讨如何提升目标制订力、策略优化力、媒体应用力这三个方面。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点,是做好教学设计的核心。三维目标是2001年提出,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课程目标,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维度“三维目标”是一个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独立的教学目标,它们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新的语文课程目标将“ 知识与技能”改为“知识与能力” 2015年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2016年出台1个核心,三大维度,6个核心素养、18个基本要点框架。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有学者指出:要形成核心素养,离不开三维目标,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深化和具体化。 为了准确制订教学目标,我们教师还应了解一下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其中在认知领域,该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6个层次,可以为教师在制订目标层次时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的概念弄清楚后,那么提升教学目标制订力的修炼就是希望老师们能够用好三个支架:ABCD法则、内外结合法和SMART法则。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建议教师们从陈述目标的对象( Audience)、行为( Behavior)条件( Condition)和标准( Degree)四个基本要素入手,教学目标可以使目标的表述做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利于指导和评价教学。特别是要具体说明学生在学习后应能做什么。 如:五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时,能够用“粘贴来源”命令插入计算机中保存的图片,并能调整大小与位置,准确率达90%。“对象”就是“五年级学生”,“条件”就是“在动手操作时”,行为就是“能够用“粘贴来源”命令插入计算机中保存的图片”“能调整大小与位置”。程度就是学生的操作准确率达90%。用ABCD模式制订的教学目标,具体、清晰、明确、便于操作,便于检测。 在日常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ABCD法则来检视教学目标设计的优劣。如对于行为的描述,将能够描述“学生学习后,表现出可观察、能做到的行为”的教学目标视为优秀。将使用“知道”“了解”等模糊的词语描述目标,及目标不是学习的关键点的描述视为不合格。 ABCD法则适用于描述学生学习后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外显行为,而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内隐变化,则需要用内外结合表述法,内就是用表述内部过程的术语,外就是描述可观察的行为例子。如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就是内;用“能够在写字时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来描述学生书写习惯可观察到的行为,这就是外;从而通过内外相结合的表述方法,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描述具体,做到可操作、可观察。 检核教学目标描述是否得当,我们可以借鉴SMART法则,检核教学目标是不是具体的、是不是可评估的、是不是能实现的、是不是切合实际的、是不是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的。 用好ABCD法则、内外结合表述法及SMART法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教学目标,将目标表述具体,准确,同时能够检核目标是否得当、定位是否准确,这有助于提升我们教学目标的制订能力,所以这是我们教师提升教学设计力的三个可用、好用、能用的修炼支架。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和。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节好课,教师在策略的选择与组合上总是有可以借鉴的地方。下面我们以《开心Party》为例,谈谈教学策略的有效组合。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使用“文字”工具为图画添加文字。能使用“粘贴来源”命令插入图片。难点是:能够使用“粘贴来源”命令插入图片。 这位老师设计的流程是:情境感知 -制定计划-自主探究-动手操作-认真检查- 保存文件-交流分享。这是根据新课程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成效金字塔 理论的指导而设计而成的,其中突破难点方面设计在“制作计划”“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三个环节,在此环节中,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四个学习支架:一是草稿图纸,让学生系统思考画位置;二是教材,让学生阅读找操作方法;三是让学生观看光盘资源中的FLASH动画,让学生观看找操作方法。四是提取操作步骤,滚动播放,巩固学生的操作步骤。设计意图旨在通过 “构思-设计、阅读-记录、提问-检查 、 观看-理解、操作-示范、操作-指导 ” 等学习活动,为学生下一步 的动手操作打基础 。 在《开心Party》教学策略优化组合方面,们做简要分析:在流程设计层面, 充分体现了任务驱动、 先学后教、自主获取、意义构建的显著特点,在方法选择层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四个学习支架:草图纸是学生构图、设计的支架 ;教材是达成目标1的支架 ;光盘资源是达成目标2的支架 ;提炼步骤PPT是学生操作的支架 。在课堂技巧层面,使用了”学生阅读,教师提问 ; 学生观看,学生演示 ;学生示范,教师指导 ; 让先完成的学生当小老师,帮助有困难学生;学生可以下位学习观摩其它同学作品 ;老师用手机拍摄学生作品,一是进行投屏展示 、交流分享;二是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位教师在教学策略设计方面的“流程+方法+技巧”的优化组合理念,正好叶圣陶先生说得那样: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通过分析《《开心Party》的教学策略优化组合,我们不难发现:流程一般指向整个课堂,需要整体思考,如情境、活动怎么设计等教学板块的设计;方法一般指向课堂环节,有时也指向整个课堂;而 技巧 一般指向课堂细节,如提问技巧、板书技巧、沟通技巧等。一节好课一般都不是单一的策略应用,而是需要针对教学目标而采取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多因素的优化组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就是形成教师教学智慧、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的基石。 提升策略优化力,需要老师们用好“流程+方法+技巧”这一套组合,而教学策略获得提的最佳路径是理论,只有通过理论学习,并将理论指导灵活地应用在课堂实践上,才能取得策略优化的最大效益。各种理论就是帮助我们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的巨人肩膀。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 将信息技术应用的教育教学环境类别为分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式学习环境及智慧学习环境。根据目前老师的使用习惯,我们还是将这些信息化环境具体称之为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目前信息技术等媒体应用在教育教学主要有三条 路径:一是应用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所对应的信息化环境是多媒体教学环境,重点支持教师实施集体教学 ;二是应用媒体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所对应的信息化环境是混合式学习环境,重点支持开展集体学习 ;三是重组课程,所对应的 信息化环境是混合式学习环境,支持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差异化学习。因时间有限,本次讲座就同大家讨论如何应用媒体优化课堂教学。这是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教学常态。下面我们看一个应用案例。 《 “神舟”五号游太空》这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是:明白文章的写作思路,能够说出课文的写作顺序。这个顺序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如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先后顺序。我们先看这位老师的教学课件。(播放课件) 为便于分析:我们用”四问支架“来梳理并检视这节课的媒体/资源应用。第一问是“为何用?。这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的课文,同时,课文内容与与学生真实生活差距很大。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及学生学习实际,所以要用多媒体教学。“为何用?的问题是提醒老师们,媒体的应用一定根据教学目标而确定。第二问是“用什么?根据学校的现有条件,所应用的环境就是多媒体教室,所用的资源就只有音视频+图片和课本。第三问是“怎么用?这位老师第一次试教时采取”视频+课文“的方式,结果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学生看完视频后,除了好奇与激动以外,只知道视频的大概内容,并且没有同课本内容联系。后来我告诉这位老师,在视频与课文之间加上上图片,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先将图片排序,在图片排序的基础上读课文,以图为引导,图文对应,破解学生理解课文的顺序。这种‘视频—图片—课文—图片—课文“应用方法收到了很好在效果。第四问何时用?这一问就是要请老师们思考:所选用的媒体应用时机。视频+图片是预习应用?还是课前应用?还是结合课文讲读是应用?等。 综上所述,我们用”四问“作为媒体选择应用的支架,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并检视这节课的媒体/资源应用情况,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人们再分析这一节的媒体应用为什么会效果?让我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这节课的媒体应用主要符合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和戴尔经验之塔学习理论。戴尔经验之塔学习理论 告诉我们:教学应从直观经验入手,逐步走向抽象。同时由于每个人的经历都受时空限制。位于"塔"腰阶层的视听教学媒体能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替代经验",有助于突破时空的限制,解决教学中具体经验和 抽象经验的矛盾,弥补各种直接经验的不足。这位老师的媒体体应用遵循”动-静-文-序“的主线,将视频、图片、课文、PPT有效排序使用,并发挥其各自功效:用视频营造氛围、激发兴趣、感知事件; 用静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找出顺序 ; 用文本 •整体感知 好的,好的,好 好好休息一下!好 好好休息一下?好的 你们先吃吧台。好的 你你们的名字吧!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