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物及必反”现象体现(证明)了“天道系统”的运行,对强势的事物进行削弱正是“天道系统”起了作用。
天下万物都是从有了宇宙(天道系统开始运行后)产生的,“有”(宇宙)就是从“无”(宇宙创造者的无极状态)中产生的,无极状态的宇宙创造者起心动念、依据道(设定)创造了宇宙。
解读
宇宙万物都依据天道设定而生成运转
天道系统设定了万物平衡,因此会出现“物极必反”的现象。
万物平衡很简单:多了就要减,少了就要增。即“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比如:向富人多收各种税,给穷人多发各种优惠券。很多发达国*就是这样,如果不这样做,那么越发达就越有“自爆”的风险。
宇宙万物都依据天道设定而生成运转。一定要顺应天道和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在印度神话体系中,破坏宇宙运行规则(违逆天道)是死罪。因此,提升认知、明白天道、顺应天道,是重中之重,这样才不会有坏处,而会有好处(有功德)!
苏格拉底说过:“无知才是最大的恶!”无知的人,就对接不了圣贤书中的良知,就不能明白天道、顺应天道。很多时候,无知导致人们做违背良知、违背自然和违背天道的事,大损功德。
很多人都是无知的,遵循着“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和“天之道”完全相反,违背天道!罪大恶极!天道系统会安排它们下辈子当畜生。如果顺应天道、有功德,那么畜生也会转世升级为人,有了人身就有机会接触圣贤书、提升认知、继续向圣、神、佛的方向升级。
宇宙大我起心动念,依据道(即设定),“无”中生“有”(无极生太极,从无到有),创造宇宙。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什么是“有”和“无”?
有就是“太极(即宇宙),太极状态”,就是宇宙创造者创造出了宇宙,或宇宙系统已经开始运行。
无就是“无极,无极状态”,就是宇宙创造者还没有起心动念创造宇宙,或宇宙系统还没有启动。
“有”和“无”可以对应《道德经》第1章:
“有”,名“万物之母”。意思就是:宇宙系统诞生(或启动)以后,就开始运行,可以用“有“字来表示“(宇宙诞生后或启动后)宇宙万物开始生成、演化。”
“无”,名“天地之始”;意思就是:在宇宙系统诞生(或启动)之前,什么也没有,可以用“无”字来表示“(宇宙诞生前或启动前)宇宙万物生成之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