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陔,爷爷的名字。
爷爷是旧社会的一名私塾先生,教了几十年的书,四邻八乡很多的大爷大伯们都是他的学生,他们都称呼爷爷“南陔先生”。
后来,旧社会解放,私属学堂被取缔,爷爷放弃了去公立学校任职的机会,选择了替四邻八乡的老年人写回忆录、追悼文(用现代社会通俗、洋气的词来说,他算是一名自由撰稿人)。
爷爷,有着典型的旧时文人身上的气质,写得一手好字,说话文绉绉,瘦骨嶙峋,清高孤傲,固执保守。极度追求别人对他才气的认可,遇到气味相投尤其是崇拜者,恨不得把他所有写过的诗打磨过的文全部翻出来聊个三天三夜。但若是遇到话不投机者,爷爷也并不吝啬他的不满和愤慨,喜形于色。
在四邻八乡,爷爷的才气还是颇有些小名气的,所以,有这样的活儿,大家首先都会想到他,都会请他主持。收入也是没准的,他们这一行并没有定一个明确的收费标准,都是随主人心意,碰到出手阔绰的人家,会很丰厚,但也常碰到清贫拮据或小气吝啬的主,收入甚微也是时有发生的。
爷爷很爱钱,也很小气,这是邻里很多人都知道的,他们都认为这是爷爷性格上一个很大的缺点,会在背后嚼嚼舌根,这其中包括爸妈,包括年少甚至到青年时的我。
每每遇到尊重他又出手阔绰的人家时,爷爷会跟我们夸赞个不停,夸赞这家的后人如何如何有出息,夸赞他们是怎样的知书达礼……但当收入非常不合理时,也难免不了他的一顿数落。
这时,我爸我妈都会跳出来,以站在道德最高点的姿态责怪爷爷,责怪他爱财爱得不近人情。一顿争论之后双方却也争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都是以冷战几天为这场道德争辩战草草收场(惊觉我爱冷战的性格这完全是遗传了我家上一辈的“优良传统”啊)。
我妈是个特大方的女人(但对她自己却出奇的小气),经常把自家的东西,东家送一点西家送一点。邻居求助更是有求必应,不管是不是她能力范围内的,好到没有底线和原则。爷爷当然颇有微词,所以经常就为了这些个小事爆发些小矛盾。年少时,我会在情感上及心里都护着我妈,常常觉得,爷爷,他怎么那么爱钱,那么小气啊!
爷爷的作品。原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后来,出来工作,尝到赚钱的辛苦和心苦,也见识到不同的人性,开始重新思考爷爷的性格:
记得小时候,爷爷每次工作回家,我们都喜欢去翻他那个老旧的公文包,在装满各种纸笔堆里一定能找到糖果、饼干或是水果。都是人家拿给他,而他却舍不得吃特意给我们留的……
爷爷每结束完手上的一项工作,都会给我们几个小屁孩零花钱,比爸妈给的还要多……
除了买书,爷爷从不舍得掏钱买任何东西,甚至是剪头发,但当家里有大事需要用钱时,他会愿意掏出他所有的积蓄……
2015年11月,爷爷离开了这个他还眷恋的世界,享年97岁。临终前,他的眼里始终带着泪,不断地向守在床边的人表达感谢!好遗憾,我并不是守在床边的那一个,也不敢去想象他含泪向众人道别的神情和画面...终了,他还是那个令人敬重的有才气的老头,但也还是没有洗刷掉人们对他“爱钱、小气”的印象。
那又怎么样呢?
这世上,有太多人,明明自身难保,却争当那个力所不能及的伪圣人,委屈自己,把自己累得像头牛,就为了贪图众人口中的一个“好”字,比如我妈。
爷爷和妈最大的分歧,我想就是,爷爷一直有原则地活着,而妈,或许从来都不知道原则是什么,甚至在她的认知里,原则并不是个什么好东西。
我们都只看到爷爷他爱钱,小气,可是,大家都看不到,爷爷在已经80岁的年纪还通宵达旦地认真工作,不但不需要后人的赡养,还可以在关键时刻为后人解决难题。甚至到了90岁的高龄还一心想着工作,还会为人家因为他年纪大不请他而耿耿于怀。
他是爱钱又小气,可是,他努力赚钱认真工作,争取该得的报酬,珍惜来之不易的收获,错在哪里?
传统守旧的表像思维模式会制造出太多偏执的世俗眼光,把人隔离到一个孤独的死角。好在,现代人思维高度的提升,“伪圣人”、没有原则的“好人”已经越来越受人诟病……不过,或许在爷爷的心底也早就已经释怀,早就不去介意,我又何需再去苦苦平反?又有何意义?
大家好,我是南陔(gai),不是南郭,先生!
网友评论